梦远书城 > 白居易 > 白氏长庆集 | 上页 下页
卷七十一 碑记铭吟偈


  〔凡九首〕

  ▼淮南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赵郡李公家庙碑铭(并序)

  王建侯,侯建庙,庙有器,器有铭,所以论撰先德,明著后代,或书于鼎,或文于碑,古今之通制也。维开成某年某月某日,宣武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汴州刺史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赵郡李公,斋沐祗栗,拜章上言,请立先庙,以奉常祀。于是得请于天子,承式于有司。是岁某月某日,经始于东都。明年某月某日,有事于新庙。外尽其物,内尽其心,三献百顺,神格礼成。其友居易,以李氏宗祖世家名爵,与仆射志行官业,书于丽牲之碑。

  谨按《家略》:九代祖善权,后魏谯郡守。八代祖延观,徐、梁二州刺史。七代祖续,某郡太守。六代祖显达,隋颍州刺史。五代祖迁,皇朝某、某二州别驾,赠德州刺史。高祖孝卿,右散骑常侍,赠邓州刺史。曾祖府君讳敬玄,总章、仪凤间历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令、弘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封赵国公,谥曰文宪。才智职业,载在国史。今祭于第一室,以妣蒯国夫人范阳卢氏配焉。王父府君讳守一,属世难家徙,不求闻达,避荣乐道,与时浮沉,终成都府郫县令,祭于第二室,以妣荥阳夫人郑氏配焉。先考府君讳晤,历金坛、乌程、晋陵三县令。府君为人笃于家行,饰以吏事,动有常度,居无惰容。所莅之所有善政,辞满之日多遗爱,不登贵仕,其命矣夫!今祭于第三室,以先妣上谷夫人范阳卢氏配焉。府君累赠至尚书右仆射,夫人累赠至上谷郡太夫人。前后凡三追命,六告身,渥泽疉洽,自叶流根,从子贵也。

  郫县暨晋陵府君,咸善积于躬,道屈于位,储祉流庆,而仆射生焉。仆射名绅,字公垂。六岁丁晋陵府君忧,孺慕号踊,如成人礼。九岁终制,孝养上谷太夫人。年虽幼,承顺无违;家虽贫,甘旨无阙。侍亲之疾,冠带不解者三载,余可知也;执亲之丧,水浆不入口者五日,余可知也。先是祖妣、考妣〔晋陵府君前娶夫人裴氏,无子,早卒。〕洎叔父兄妹之殡,咸未归祔,各处一方。公在斩缞中,亲护九丧,匍匐万里,及期襄事,礼无阙违。至诚感神,有灵乌瑞芝之应。事动乡里,名闻公卿,言孝友者以为表率。

  宪宗嗣统三年,李锜盗据京口,公寓居无锡,会擢第东归,锜闻公名,署职引用。初询以谋画,结舌不对;次强以章檄,绝笔不书。诱之以厚利不从,迫之以淫刑不动。将戮辱者数四,就幽囚者七旬。诚贯神明,有死无二,言名节者以为准程,朝廷嘉之,为右拾遗。岁余,穆宗知公忠孝文行,召入翰林,特授司封员外郎知制诰,迁中书舍人。承颜造膝,知无不言,献替启沃,如石投水。俄拜御史中丞户部侍郎。既而望属台衡,朝当宴驾,时移世变,遂出掾高要,佐浔阳,旋为滁、寿二州刺史。

  大凡公之为政也,应用无方,所居必化。卧理二郡,以去害为先,故有“盗奔兽依”之感;廉察浙右,以分忧为功,故有“恤邻活殍”之惠;尹正河洛,以革弊为急,故有“摘奸抉蠧”之威。文宗知公全才,知汴难理,乃授鈇钺,俾镇绥之。初宣武师人,骄强狠悍,狃乱徼利,积习生常。公既下车,尽知情伪,刑赏信惠,合以为用。一年而下惩劝,二年而下服畏,三年而下耻格,肃然丕变,熏然大和。抚之五年,人俗归厚。至于捍大患,御大灾,却飞蝗,遏暴水,致岁于丰稔,免人于垫溺。

  噫!微公之力,汴之民其为殣乎?其为鱼乎?殊绩尤课,不可具举。天下征镇,淮海为大,非公作帅,不足以长东诸侯。制加银青光禄大夫、扬州长史、淮南诸道节度观察等使,余如故。诏下之日,出次于外,军门不击柝,里巷无犬吠。从容五日,按节而东。百姓三军,挈壶浆,捧簟醪,遮道攀饯者,动以万辈,皆呜咽流涕,如婴儿之别慈母焉。噫!若非襦袴之惠及其幼,鸡豚之养及其老,又推赤心置人腹中者,则安能化暴戾之俗,一至于此乎?西人泣送,东人歌迎,梁楚千里,风变化移,膏雨景星,所至蒙福。于时开成、会昌之际,上方致理,公未登庸,颙颙苍生,环望而已。

  盛矣哉!大丈夫生于世也,以忠贞奉于君,以义利惠乎人,以黻冕贵乎身,以宗庙显乎亲,以孝敬交乎神。宜其荷百禄,辅一德,为有唐之宗臣者欤!君子谓李氏之庙也休哉!公之祭也顺哉!然曰有孙如此,有子如此,可谓孝也。故其碑铭云:

  祭祀从贵,爵土有秩。诸侯之庙,一宫三室。
  皇皇西室,皇祖中书。孝孙追远,昭穆有初。
  显显中室,王父郫令。顺孙祗享,尽悫尽敬。
  肃肃东室,先考晋陵。嗣子奉荐,孝思蒸蒸。
  嗣子其谁,仆射公垂。公垂翼翼,斋严谅直。
  为子为臣,有典有则。载膺休命,载践右职。
  以孝肥家,以忠肥国。乃授侯伯,纛钺旂戟。
  乃飨祖祢,牲牢黍稷。家声振耀,国典褒饰。
  六命徽章,三世血食。光大遗训,显扬祖德。
  子孙承之,垂裕无极。

  ▼白蘋洲五亭记

  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连汀洲,一名白蘋。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以为名也。前不知几千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为荒泽。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旋属灾潦荐至,沼堙台圮。后又数十载,萎芜隙地。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濬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观其架大溪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怳然。游者相顾,咸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

  时予守官在洛阳,杨君纸书赍图,请予为记。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覼缕梗概,十不得其二三。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毕事矣。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康之由,革弊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概,三者旋相为用,岂偶然哉!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又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

  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

  ▼画西方帧记〔开成五年三月十五日〕

  我本师释迦如来说言:“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号极乐,以无八苦四恶道故也。其国号净土,以无三毒五浊业故也;其佛号阿弥陁,以寿无量,愿无量,功德相好光明无量故也。”谛观此婆娑世界微尘众生,无贤愚,无贵贱,无幼艾,有起心归佛者,举手合掌必西向;西方怖厄苦恼者,开口发声,先念阿弥陁佛。又范金合土,刻石织文,乃至印水聚沙,童子戏者,莫不率以阿弥陀佛为上首,不知其然而然。由是而观,是彼如来有大誓愿于此众生,此众生有大因缘于彼国土明矣。不然者,东、南北方,过去、见在、未来佛多矣,何独如是哉?

  唐中大夫太子少傅上柱国冯翊县开国侯赐紫金鱼袋白居易,当衰暮之岁,中风痹之疾,乃舍俸钱三万,命工人杜宗敬按《阿弥陀》《无量寿》二经,画西方世界一部,高九尺,广丈有三尺,阿弥陀佛坐中央,观音、势至二大士侍左右,天人瞻仰,眷属围绕,楼台妓乐,水树花鸟,七宝严饰,五彩彰施,烂烂煌煌,功德成就。

  弟子居易,焚香稽首,跪于佛前,起慈悲心,发弘誓愿:愿此功德,回施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有如我老者,如我病者,愿皆离苦得乐,断恶修善,不越南部,便睹西方。白毫大光,应念来感,青莲上品,随愿往生。从见在身,尽未来际,常得亲近而供养也。欲重宣此愿,而偈赞云:

  极乐世界清净土,无诸恶道及诸苦。
  愿如老身病苦者,同生无量寿佛所。

  ▼画弥勒上生帧记

  南赡部洲大唐国东都香山寺居士太原人白乐天,年老病风,因身有苦,遍念一切恶趣众生,愿同我身,离苦得乐。由是命绘事,按经文,仰兜率天宫,想弥勒内众,以丹素金碧形容之,以香火花果供养之,一礼一赞,所生功德,若我老病苦者,皆得如本愿焉。本愿云何?

  先是乐天归三宝、持十斋、受八戒者,有年岁矣。常日日焚香佛前,稽首发愿,愿当当来世,与一切众生,同弥勒上生,随慈氏下降,生生刦刦,与慈氏俱,永离生死流,终成无上道。今因老病,重此证明,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慈氏在上,实闻此言。言讫作礼,自为此记。

  时开成五年三月日记。

  ▼香山寺新修经藏堂记

  先是,乐天发愿修香山寺,既就,〔事具前记。〕迨今七八年,寺有佛像,有僧徒,而无经典,寂寥精舍,不闻法音,三宝阙一,我愿未满。乃于诸寺藏外杂散经中,得遗编坠轴者数百卷帙,以开元经录按而校之,于是绝者续之,亡者补之,稽诸藏目,名数乃足。合是新旧大小乘经律论集,凡五千二百七十卷,乃作六藏,分而护焉。寺西北隅有隙屋三间,土木将坏,乃增修改饰,为经藏堂。堂东西间辟四窗,置六藏,藏二门,启闭有时,出纳有籍。堂中间置高广佛座一座,上列金色像五百,像后设西方极乐世界图一,菩萨影二。环座悬大幡二十有四,榻席巾几洎供养之器咸具焉。合为道场,简俭严净。

  开成五年九月二十五日,堂成,藏成,道场成。以香火衅之,以饮食乐之,以管磬歌舞供养之。与閒、振、源、济、钊、操、洲、畅八长老及比邱众百二十人,围绕赞叹之。又别募清净七人,日日供斋粥,给香烛,十二部经次第讽读。俾夫经梵之音,昼夜相续,洋洋乎盈耳哉,忻忻乎满愿哉!尔时道场主佛弟子香山居士乐天,欲使浮图之徒,游者归依,居者护持,故刻石以记之。

  ▼香山寺白氏洛中集记

  《白氏洛中集》者,乐天在洛所著书也。大和三年春,乐天始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及兹十有二年矣。其间赋格律诗凡八百首,合为十卷,今纳于龙门香山寺经藏堂。夫以狂简斐然之文,而归依支提法宝藏者,于意云何?我有本愿,愿以今生世俗文字之业,狂言绮语之过,转为将来世世赞佛乘之因,转法轮之缘也。十方三世诸佛应知。噫!经堂未灭,记石未泯之间,乘此愿力,安知我他生不复游是寺,复睹斯文,得宿命通,省今日事,如智大师记灵山于前会,羊叔子识金环于后身者欤?

  於戏!垂老之年,绝笔于此,有知我者,亦无隐焉。

  大唐开成五年十一月二日,中大夫守太子少傅冯翊县开国侯上柱国赐紫金鱼袋白居易乐天记。

  ▼唐东都奉国寺禅德大师照公塔铭(并序)

  大师号神照,姓张氏,蜀州青城人也。始出家于智凝法师,受具戒于惠萼律师,学《心法》于惟忠禅师。忠一名南印,即第六祖之法曾孙也。大师祖达摩,宗神会,而父事印。其教之大旨,以如然不动为体,以玅然不空为用,示真寂而不说断灭,破计著而不坏假名。师既得之,揭以行化,出蜀入洛,与俗人有缘,用开六坛,仅三十载,随根说法,言下多悟。由是裂疑网,拔惑箭,渐离我人相者,日日有焉;起正信,见本觉,顿发菩提心者,时时有焉。其余退恶进善,随分而增上者,不可胜纪。夫如是,可不谓烦恼病中,师为医王乎?生死海中,师为船师乎?

  呜呼!病未尽而医去,海方涉而船失。粤以开成三年冬十二月,示灭于奉国寺禅院,以是日迁葬于龙门山,报年六十三,僧夏四十四。明年,传教主院上首弟子沙门清闲,纠门徒,合财施,与服勤弟子志行等,营度襄事,卜兆于宝应寺荷泽祖师塔东若千步,窆而塔焉,示不忘其本也。其诸升堂入室,得《心要》口诀者,有宗实在襄,复俨在洛,道益在镇,知远在徐,建在晋,道光在润,道威在潞,云贞在慈,云表在汴,归忍在越,会幽、齐经在蔡,智全、景玄、绍明在秦,各于一方,分作佛事,咸鼔钟鸣吼,龙象蹴蹋。斯皆吾师之教力也,不其盛欤!众以余忝闻法门人,结菩提之缘甚熟,请于塔石,序而铭曰:

  伊之北西,洛之南东。
  法祖法孙,归全于中。
  旧塔会公,新塔照公。
  亦如世礼,祔于本宗。

  ▼不能忘情吟(并序)

  乐天既老,又病风,乃录家事,会经费,去长物。妓有樊素者,年二十余,绰绰有歌舞态,善唱杨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闻洛下,籍在经费中,将放之。马有骆者,驵壮骏稳,乘之亦有年,籍在经物中,将鬻之。圉人牵马出门,马骧首反顾一鸣,声音间似知去而旋恋者。素闻马嘶,惨然立且拜,婉娈有辞,辞毕泣下。予闻素言,亦愍然不能对,且命回勒反袂,饮素酒,自饮一杯,快吟数十声。声成文,文无定句,句随吟之短长也。凡二百五十五言。噫!予非圣达,不能忘情,又不至于不及情者。事来搅情,情动不可柅。因自哂,题其篇曰《不能忘情吟》。吟曰:

  鬻骆马兮放杨柳枝,掩翠黛兮顿金羁。
  马不能言兮长鸣而却顾,杨柳枝再拜长跪而致辞。

  辞曰:

  主乘此骆五年,凡千有八百日,衔橜之下,不惊不逸。
  素事主十年,凡三千有六百日,巾栉之间,无违无失。
  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虺隤。
  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以送主一杯。
  一旦双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
  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

  余俯而叹,仰而咍,且曰:

  骆骆尔勿嘶,素素尔勿啼。
  骆反厩,素反闺。
  吾疾虽作,年虽颓,
  幸未及项籍之将死,亦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兮?
  乃目素兮素兮,为我歌《杨柳枝》。
  我姑酌彼金罍,我与尔归醉乡去来。

  ▼六赞偈

  乐天常有愿,愿以今生世俗文笔之因,翻为来世赞佛乘转法轮之缘也。今年登七十,老矣病矣,与来世相去甚迩,故作六偈,跪唱于佛法僧前,欲以起因发缘,为来世张本也。

  §赞佛偈

  十方世界,天上天下。
  我今尽知,无如佛者。
  堂堂巍巍,为天人师。
  故我礼足,赞叹归依。

  §赞法偈

  过见当来,千万亿佛。
  皆因法成,法从经出。
  是大法轮,是大宝藏。
  故我合掌,至心回向。

  §赞僧偈

  缘觉声闻,诸大沙门。
  漏尽果满,众中之尊。
  假和合力,求无上道。
  故我稽首,和南僧宝。

  §赞众生偈

  毛道凡夫,火宅众生。
  胎卵湿化,一切有情。
  善根苟种,佛果终成。
  我不轻汝,汝无自轻。

  §忏悔偈

  无始刦来,所造诸罪。
  若轻若重,无小无大。
  我求其相,中间内外。
  了不可得,是名忏悔。

  §发愿偈

  烦恼愿去,涅盘愿住。
  十地愿登,四生愿度。
  佛出世时,愿我得亲。
  最先劝请,请转法轮。
  佛灭度时,愿我得值。
  最后供养,受菩提记。

  ▼佛光和尚真赞

  会昌二年春,香山寺居士白乐天,命缋以写和尚真而赞之。和尚姓陆氏,号如满,居佛光寺东芙蓉山兰若,因号焉。

  我命工人,与师写真。
  师年几何,九十一春。
  会昌壬戌,我师尚存。
  福智寿腊,天下一人。
  灵芝无根,寒竹有筠。
  温然言语,嶷然风神。
  师身是假,师心是真。
  但学师心,勿观师身。

  ▼醉吟先生墓志铭(并序)

  先生姓白,名居易,字乐天。其先太原人也。秦将武安君起之后。高祖讳志善,尚衣奉御。曾祖讳温,检校都官郎中。王父讳锽,侍御史、河南府巩县令。先大父讳季庾,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先大父夫人陈氏,赠颍川郡太夫人。妻杨氏,弘农郡君。兄幼文,皇浮梁县主簿。弟行简,皇尚书膳部郎中。一女,适监察御史谈弘謩。三侄:长曰味道,卢州巢县丞;次曰景回,淄州司兵参军;次曰晦之,举进士。乐天无子,以侄孙阿新为之后。

  乐天幼好学,长工文,累进士、拔萃、制策三科,始自校书郎,终以少傅致仕,前后历官二十任,食禄四十年。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释教治其心,旁以山水风月、歌诗琴酒乐其志。前后著文集七十卷,合三千七百二十首,传于家。又著事类集要三十部,合一千一百三十门,时人目为白氏六帖,行于世。凡平生所慕、所感、所得、所丧、所经、所逼、所通,一事一物已上,布在文集中,开卷而尽可知也,故不备书。

  大历六年正月二十日,生于郑州新郑县东郭宅,以会昌六年月日,终于东都履道里私第,春秋七十有五。以某年月日,葬于华州下邽县临津里北原,祔侍御、仆射二先茔也。启手足之夕,语其妻与侄曰:“吾之幸也,寿过七十,官至二品,有名于世,无益于人。褒优之礼,宜自贬损。我殁,当敛以衣一袭,送以车一乘,无用卤簿葬,无以血食祭,无请太常谥,无建神道碑。但于墓前立一石,刻吾《醉吟先生传》一本可矣。”语讫命笔,自铭其墓云:

  乐天乐天,生天地中,七十有五年。
  其生也浮云然,其死也委蜕然。
  来何因,去何缘。
  吾性不动,吾行屡迁。
  已焉已焉,
  吾安往而不可,又何足厌恋乎其间。


梦远书城(my285.pro)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