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白居易 > 白氏长庆集 | 上页 下页 |
论姚文秀打杀妻状 |
|
〔长庆二年五月十一日奏〕 据刑部及大理寺所断:“准律,非因斗争,无事而杀者,名为故杀。”今姚文秀有事而杀者,则非故杀。据大理司直崔元式所执:准律,相争为斗,相击为殴,交斗致死,始名斗杀。今阿王被打狼籍,以致于死,姚文秀检验身上,一无损伤,则不得名为相击。阿王当夜已死,又何以名为相争?既非斗争,又蓄怨怒,即是故杀者。右按《律疏》云:“不因争斗,无事而杀,名为故杀。”此言事者,谓争斗之事,非该他事。今大理刑部所执,以姚文秀怒妻有过,即不是无事。既是有事,因而殴死,则非故杀者。此则唯用“无事”两字,不引“争斗”上文。 如此,是使天下之人皆得因事杀人,杀人了,即曰“我有事而杀,非故杀也”,如此可乎?且天下之人,岂有无事而杀人者?是明事谓争斗之事,非他事也。又凡言斗殴死者,谓事素非憎嫌,偶相争斗,一殴一击,不意而死,如此则非故杀,以其本原无杀心。 今姚文秀怒妻颇深,挟恨既久,殴打狼籍,当夜便死,察其情状,不是偶然。此非故杀,孰为故杀?若以先因争骂,不是故杀,即如有谋杀人者,先引相骂,便是交争,一争之后,以物殴杀了,则曰“我因有事而杀,非故杀也。”又如此可乎?设使因争,理犹不可,况阿王已死,无以辨明,姚文秀自云相争,有何凭据? 又大理寺所引刘士信及骆全儒等殴杀人事,承前寺断不为故杀,恐与姚文秀事,其间情状不同。假如略同,何妨误断,便将作例,未足为凭。伏以狱贵察情,法须可久,若崔元式所议不用,大理寺所执得行,实恐被殴死者自此长冤,故杀者从今得计。谨同参酌,件录如前。 奉敕:姚文秀杀妻,罪在十恶,若从宥免,是长凶愚。其律纵有互文,在理终须果断。宜依白居易状,委所在决重杖一顿处死。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