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白居易 > 白氏长庆集 | 上页 下页 |
崔玄亮墓志铭 |
|
唐故虢州刺史赠礼部尚书崔公墓志铭 唐有通四科、达三教者,曰“惟崔公”。公讳玄亮,字晦叔。其先出于炎帝,至裔孙穆伯,受封于崔,因而命氏。汉初,始分为清河、博陵二祖,故其后称“博陵人”。曾祖悦,洛州司户参军,赠太子少保。祖光迪,赠赞善大夫。考杭,扬州司马兼通事舍人,赠太子少师。妣太原王氏,赠晋阳郡太夫人。 公即少师季子。解褐补秘书省校书郎,宣、越二府奏授协律郎大理评事。朝廷知其才,徵授监察,转殿中,历侍御史、膳部驾部员外郎、洛阳令密州刺史。公既至密,密民之冻馁者赈恤之,疾疫者救疗之,胔骼未殡者命葬藏之,男女过时者趋嫁娶之。三月而政立,二年而化行,密人悦之,发于谣咏。换歙州刺史,其政如密。 先是歙民畜马牛而生驹犊者,官书其数,吏缘为奸。公既下车,尽焚其籍,孳息货易,一无所问。先是歙民居山险而输税米者,担负跋涉,勤苦不支。公许其计斛纳缗,贱入贵出,官且获利,人皆忘劳,农人便之,归如流水。朝廷闻其政,徵拜刑部郎中,谢病不就。俄改湖州刺史,政如密、歙。加之以聚羡财而代逋租,则人不困;谨《茶法》以防黠吏,则人不苦;修堤塘以备旱岁,则人不饥。罢氓赖之,如依父母。入为秘书少监,改曹州刺史兼御史中丞,谢病不就。拜太常少卿,迁谏议大夫,屡上封章,言行职举。上召对,加金紫以奖之,假貂蝉以宠之。 未几,朝有大狱,人心惴骇,势连中外,众以为冤,百辟在廷,无敢言者。公独进及溜,危言触鳞,天威赫然,连叱不去。遂置笏伏陛,极言是非,血泪盈襟,词竟不屈。上意稍悟,容而听之,卒使罪疑惟轻,实公之力。既而真拜,因旌忠臣。由是正气直声,震耀朝右。搢绅者贺,皆曰:“国有人焉!国有人焉!”公以为名不可多取,退不必待年,决就长告,径遵归路。朝廷不得已,在途拜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公济源有田,洛下有宅,劝诲子弟,招邀宾朋,以山水琴酒自娱,有终焉之志。无何,又除虢州刺史,盖执政者惜其去,将欲驯致而复用之。大和七年七月十一日,遇疾薨于虢州廨舍。天子废朝一日,赠礼部尚书。周行士林,闻者相吊,宗族交友,靡不出涕。遗直遗爱,公兼有焉。 呜呼!公之将终也,遗诫诸子,其书大略云:“吾年六十六,不为无寿;官至三品,不为不达。死生定分,何足过哀。自天宝已还,山东士人皆改葬,两京利于便近,唯吾一族,至今不迁。我殁,宜归全于滏阳先茔,正首邱之义也。送终之事,务从俭薄;保家之道,无忘孝悌。吾玉磬琴,留别乐天,请为墓志云尔。” 夫人范阳卢氏,先公而殁。有子九人:长曰熅,通事舍人;次曰刍言、罕言,举进士;次曰缓,中牟尉;其下皆幼稚。熅等哀毁孝敬,号护轜翣。以九年四月二十八日,用大葬之礼,归窆于磁州昭义县磁邑乡北原,迁卢夫人而合祔焉,遵理命也。 公之丁少师忧也,退居高邮,其地卑湿,泣血卧苫者三载,因病痹其两股焉,逮于终身,竟不能趋拜。从祖弟仁亮,窜谪巴南,殁而后归。公先命长男煴护丧归葬,后命幼子听继绝承祧。自宗族及朋执间,有死无所归、孤无所依者,公或葬之祭之,或衣之食之,或婚之嫁之,侯、齐二家之类是也。故闺门称其孝,群从仰其仁,交游服其义,可不谓德行乎?公幼嗜学,长善属文,以词赋举进士,登甲科,以书判调天官,入上等。前后文集凡若干卷,尤工五言七言诗,警策之篇,多在人口,其余著述,作者许之,可不谓文学乎?公之典密、歙、湖也,理化如彼,可不谓政事乎?居大谏、骑省也,忠谠如此,可不谓言语乎?公夙慕黄老之术,斋心受箓,伏气炼形,暑不流汗,冬不挟纩,肤体颜色,冰清玉温,未识者望之如神仙中人也。 在湖三岁,岁修三元道斋,辄有彩云灵鹤,回翔坛上,久之而去。前后致斋七八,而鹤来仪者凡三百六十。其内修外感也如此,可不谓通于大道乎?公之晩年,又师六祖,以无相为心地,以不二为法门。每遇僧徒,辄论真谛,虽耆年宿德,皆心伏之。及易箦之夕,大怖将至,如入三昧,恬然自安。仍于遗疏之末,手笔题云:“暂荣暂悴敲石火,即空即色眼生花。许时为客今归去,大历元年是我家。”解空得证也又如此,可不谓达于佛性乎?总而言之,故曰通四科、达三教者也。居易不佞,辱与公游者三十余年,年老分深,定为执友。况奉遗札,托为斯文,且惭鄙陋,不敢辞让。铭曰: 滏山之阳,鼓山之下。 吉日吉土,载封载树。 呜呼!博陵崔君之墓。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