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司马光 > 司马光文集2 | 上页 下页
迩英奏对


  〔熙宁元年八月十一日上〕

  熙宁元年八月十一日,迩英进读已,上问:“河北灾变何以救之?”

  光对曰:“河北大水,仓廪漂没,所难得者,莫先于食。朝廷若降金帛,令配卖于民以籴谷,则重增烦扰。且禾稼荡尽,籴之亦无所得。故饥馑之岁,金帛无所用,惟食不可一日无耳。”上曰:“已令漕五十万石以赈之,可足乎?”

  对曰:“臣闻瀛州所损自百五十万石,所漕者裁能补瀛州三分之一耳。”

  上曰:“然则奈何?”

  对曰:“臣闻河北东、西路水所不及,州县颇稔,可籴。又汴流未绝,宜多漕江、淮之谷以济之。”

  上又问:“谏官难得人,谁可者?”

  对曰:“臣贱官,何敢荐人。”

  上固问之,对曰:“臣仓猝不能记,容臣退而密奏。”

  上因论治道,言:“州县长吏多不得人,政府不能精择。”

  对曰:“人不易知,天下三百余州,责其精择诚难,但能择十八路监司,使之择所部知州而进退之,知州择所部知县而进退之,得人多矣。今之提转,古方伯、州牧之任,系一路休戚,当慎择天下贤才,不可但取资叙及酬奖为之也。”

  上又问:“《两府辞郊赉札子》何不呈?”

  对以“同僚有假故。”

  上问:“兹事何如?”

  对曰:“臣已有奏状,臣所见止如此,更乞博访近臣,裁以圣意。”

  上曰:“谁不同?”

  对曰:“独臣有此愚见,他人皆不以为然。”

  上曰:“朕意亦与卿同,听其辞赏,乃所以成其美,非薄之也。然减半无益,大臣恳辞,不若尽听之。”

  对曰:“今郊赉下至卒伍皆有之,而公卿更无,恐于体未顺。”

  上曰:“已有带马矣。”

  对曰:“求尽纳者,人臣之志;赐其半者,人主之恩也。”

  后数日,光与王珪禹玉、王安石介甫同进呈《郊赉札子》于延和殿。

  光言:“方今国用不足,灾害荐臻,节省冗费,当自贵近为始,宜听两府辞赏为便。”

  介甫曰:“国家富有四海,大臣郊赉,所费无几,而惜不之与,未足富国,徒伤大体。昔常衮辞赐馔,时议以为衮自知不能,当辞禄。今两府辞郊赉,正与此同耳。且国用不足,非方今之急务也。”

  光曰:“常衮辞禄位,犹知廉耻,与夫固位且贪禄者,不犹愈乎?国家自真庙之末,用度不足,近岁尤甚,何得言非急务邪?”

  介甫曰:“国用不足,由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

  光曰:“善理财之人,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如此则百姓困穷,流离为盗,岂国家之利耶?”

  介甫曰:“此非善理财者也。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光曰:“此乃桑羊欺汉武帝之言,司马迁书之,以讥武帝之不明耳。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桑羊能致国用之饶,不取于民,将焉取之?果如所言,武帝末年,安得群盗蜂起,遣绣衣使者逐捕之乎?非民疲极而为盗邪?此言岂可据以为实?”

  介甫曰:“太祖时,赵普等为相,赏赉或以万数。今郊赉匹两不过三千,岂足为多?”

  光曰:“普等运筹帏幄,平定诸国,赏以万数,不亦宜乎?今两府助祭,不过奏中严外,办沃盥,奉帨巾,有何功勤而得比普等乎?”

  与介甫争论久之。

  禹玉曰:“司马光言省费自贵近始,光言是也。王安石言所费不多,恐伤国体,安石言亦是也。惟陛下裁之。”

  上曰:“朕亦与司马光同,今且以不允答之可也。”

  是日,适会介甫当制,遂以上前所言意章批答,引常衮事以责两府,两府亦不复辞。明日,迩英讲读罢,上独留介甫与语,两府不敢先出以俟之,至晡后乃出。不数日,介甫参知政事。


梦远书城(my285.pro)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