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司马光 >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 上页 下页
书后题跋


  嘉庆己未十月五日庚寅,竹汀居士钱大昕假观,时年七十有二。

  *

  嘉庆丁巳夏,有杭州书友以宋刻《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介郡城学余堂书肆示余,余取与案头所贮抄本相对,其标题《司马太师温国文正公传家集》已与此不合,而序文节去首尾,并误刘峤为“刘随”,不知其何本也。至于年号官衔,概从阙略,俾考古者茫无依据,是可慨已。是刻序文一一完善,次列进《司马温公文集表》一篇,分卷序次,离合先后,多有不同。偶取校勘,虽文义未甚龃龉,而一字一句总觉旧刻之妙,爱不忍释矣。问其直,索白金一百六十两。余以价昂,一时又无其资还之。既而思此书为明初人收藏本,卷首表文弟一叶末余纸有朱书一行云“洪武丁巳秋八月收”八字。有小方印一,其文云“徐达左印”;有大方印一,其文云“松云道人徐良夫臧书。”卷第八十后空叶有墨书三行云:“国初吴儒徐松云先生收藏温公集八十卷,缺九卷,雍谨钞补以为完书云。弘治乙丑秋九月望日,石湖卢雍谨记。”则此书本为吴中藏书,不知何时转入武林,而今又重归合浦,此一奇也。且松云收藏在洪武丁巳,而此书之来又在嘉庆丁巳,其间甲子屡更,显晦亦复几易,此奇之又奇也。

  今虽不能即得,或者迟之又久,必俟诸秋八月收,以符前贤之辙邪?阅月有五,学余主人来云:“此书出君家,遍示郡中藏书者,虽皆识为宋刻,然所还之价有不及无过者,曷于前四十之数而益其半乎?”余重是书之刻,在宋为最初本,兼重以徐、卢二公之手泽,使大弓宝玉有归鲁之日,未始非前贤实呵护之,故不惜重资购得。得之日适在秋八月,何巧乃尔!爰志颠末,以示后之读是书者,见奇书之出,造物若有以使之然而聚散既有其地,显晦又有其时,岂不异哉!

  读未见书斋主人黄丕烈识。

  *

  嘉庆己未冬十一月既望,装此书成,夫然而快然大慊于心也。盖余自丁巳八月至今,即付装潢,几阅二载余,费且倍于得价,然其书若有待于余之装潢而始完善者,是书之幸,实余之幸也。初书装十四册,破烂特甚,买得后,驱蠧鱼至数百计,且缺叶及无字处每册俱有,乃命工补缀,其缺叶皆误重于他叶之腹,其无字者皆浆黏于前后叶之背,始悟当时俗工所为,以致不可卒读。苟非精加装潢,则全者缺之,有者无之,不几使此书多遗憾耶?用著原委,以见古书难得,即装潢亦当煞费苦心也。至此本为宋最初之刻,钱竹汀谓全曰:“宋王深宁撰《困学纪闻》,载温公集字句多与此刻合,知深宁所见即是本也。”世行本以《传家集》为最古,今见此绍兴初刻,题曰《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则“传家”之名,非其最初。

  及观周香严所藏旧抄本,亦为卷八十,而标题则曰《司马太师温国文正公传家集》,卷末有“泉州公使库印书局淳熙拾年正月内印造到”云云。又有嘉定甲申金华应谦之并有门生文林郎差充武冈军军学教授陈冠两跋,皆云公裔孙出泉本重刊,是《传家》又重刊本矣。


梦远书城(my285.pro)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