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古典小说 > 春阿氏 | 上页 下页 |
三五 |
|
▼第九回 项慧甫侦探女监 宫道仁调查例案 话说苏市隐等因为黄增元说的酒令儿,正在哄堂而笑,忽有走堂的进来。回说第六官座,有市隐的至友平子言平老爷来请。市隐忙的出来,到了大问官座,里面有五人在座,正在饮酒,望见市隐进来,一齐站起。平子言年有三十余岁,麻面无须,穿一身蓝绸裤褂,学士缎靴,离了座位,先与市隐见礼,又挨次与市隐介绍,谦逊让坐。走堂的添了匙著,众人都举杯让酒。市隐以善饮著名,无法推辞。子言又极力奖誉,夸说市隐先生如何能饮、强令着先尽三杯。市隐一一喝了。子言道:“市隐先生,怎么这般闲在?经年不见,面上越显得发福了。” 市隐陪笑道:“兄弟是无事忙,不为有事,轻易不肯出城的。” 说着把阿氏的事情,当作新闻笑话,说了一回。子言一面让酒,望着门外无人,笑向市隐道:“难为你那样细心,那日在小菊儿胡同,见你与秋水二人,帮着乌翼尉检察尸场。我想你们二位,都是学界中人,如何在侦探学上,也这么不辞辛苦呢?当时我没敢招呼,后来听朋友说,你们二位因受乌翼尉之托,很费研究,不知调查的怎么样了。” 市隐听了此话,很为诧异,因问子言道:“你是几时去的?听谁说的?” 子言摇头道:“这一层先不用问,请问春英一案,依照先生所见,凶手究竟是谁?” 市隐正欲答言,众人道:“子言是喝醉了。昨天左翼公所,已将普云拿住。现在满城风雨,都知是普云、盖九城所害,此时还有可疑义么?” 子言摇头道:“不然不然,当日尸场的情形,疑点甚多,不知市隐先生记下来没有?” 市隐听了此话,追想尸场情形,历历在目。随笑道:“记得记得,阁下有什么高见?倒要领教。” 子言道:“第一处可疑之点,是苍氏屋中的凶器,及凶器上阿氏的手巾。第二是墙上的灰。第三是阿氏簪环,及厨房里脸盆水缸。第四是茅厕中,有一条板凳。这宗地方,都是侦察资料,”众人听了此话,皆笑子言迂腐。惟有市隐一人深为佩服,暗想那日尸场,我与闻秋水那样详细,尚有未留心处,今被子言提起,这才恍然大悟,连声赞美。因为在坐人多,说着不便,遂邀平子言过那屋细谈。子言亦领会其意,惟因有慧甫等在坐,不乐意过去。论其心理,本想以私人资格,要调查此案原委,既不求鸣之官,亦不乐白诸人,好似有好奇之僻,欲借此惊奇故事,研究破闷似的。听市隐让他过去,甚不谓然,随笑道:“先生请便,改日访得的确,再与慧甫诸君相见未晚。” 市隐亦知其意,不便再让,当与告别,回到原席。 只见砺寰等酒令未完,正轮到黄增元喝酒,说了句春风春月春光好。众人一面笑,正问他此句的出处,逼他喝酒呢。一见市隐进来,大家齐笑道:“市隐来了,咱们收令罢。” 说着,催了菜饭,大家吃过。市隐把见着子言,所谈尸场的情形,细对慧甫诸人述了一遍。砺寰道:“子言是半开眼儿的人,何足凭信。我告诉你说,此案的内容,我同慧甫、增元三人,已探得大概情形,只碍于没有证据,不敢指实。你要少安勿躁,等过十日之后,我必有详细报告。” 市隐道:“你说的固然很是,但此时我的心里,非常闷闷,非把内中真像,探得实在,我心里不能痛快,我终日东奔西跑,专为此事,你们既已知道,又何必严守秘密,不肯告诉人呢?” 砺寰道:“不是我不肯告诉人,方才于真卿先生,业已谈过大略。真卿住家,最与刑部相近。部里情形,他知之最详。现真卿定于明日午后,真卿与慧甫二人,赴部调查,等他们回来报告。我便有把柄了。” 市隐听了此话,很觉渺茫,细追问一切情形,砺寰不肯说,真卿含笑在旁,剔牙不语。闹得苏市隐犹疑不定,疑是方才出去时,慧甫等有何议论,或是慧甫等,已得其中真象,不肯与旁人说明,亦未可知。遂笑道:“你们这鬼鬼崇祟,我实在不作情。肯得说明呢,就赶紧说明。不肯说明呢,就不必告诉我。又何必吞吞吐吐,叫人家发疑呢?” 说的增元等也都笑了。慧甫亦笑道:“不闷人不成笑话,你先少打听罢。” 真卿漱了口,也凑近众人道:“似我所见,春阿氏一案,实在冤枉。过部那一日,我己眼见其人,身世不甚高,圆合脸儿大眼睛,面上一团严肃的颜色,绝不似杀人的女子。听说到刑部后、分在山西司承审,阿氏是收在北所,不令与家人相见,以免有串供的情弊,现在连过数堂,尚无口供,只认说一阵心迷,便要寻死,后来又一阵迷糊,将伊夫砍死,所以才畏罪投缸。您想这一片口供,能算得上是实供吗?吗?后来又再三拷问,她说她丈夫既死,落了谋害亲夫的罪名,如今只求一死,情愿抵偿。问她婆婆如何?她也说好。问她丈夫如何?她也说好。我想这一件冤枉案子,若一旦定谳,必然依照律例,凌迟处死,死后便无日昭雪了。” 秋水冷笑道:“你们这宗见脉都显无稽之谈。凡评论一件事,万不能仓卒草切,须把种种证据,一一指明,方能把阿春氏证为好人呢。” 淡然亦笑道:“秋水卓见,诚可令人佩服。但昨日翼里已将普云拿获,今午解送提看。大概一两日内,必然过部,是否为害人原犯,现尚难得定论。然若详细究问,必能得着内中真像。” 秋水含笑道:“不见得罢?” 淡然亦急道:“普二常在文家,焉能不知?” 秋水摇头道:“不见得,不见得。我凭空这么说,没有真实证据,你们绝不肯信。咱们设一个赌约,等她定谳后,倒看谁输谁赢。” 说罢,与淡然击掌,以市隐作证人,将来输了时节,罚他五十人的东道,并捐助贫民院一百块洋钱,砺寰等连称很好,慌忙的净面穿衣,会了饭账,各自分头回家,不必细题。 次日项慧甫同了谢真卿二人,去到刑部北所,要侦察阿氏举动。不想事有凑巧,这日山西司提讯阿氏、文光与范氏诸人,均在羊肉馆听传候审呢。真卿、慧甫等闻知,喜出望外。先到刑部里面,寻了相熟的牢头,引至北所。一面走路,一面与那牢头,打听阿氏的举动。正步在西夹道内,忽见有一群小孩儿,围随一个女犯,年在十六八岁,梳着辫,穿一件蔚兰色竹布褂,慢慢的走来,真卿一看,却是阿氏。随在慧甫身后,拍了一掌,慧甫亦忙的止步,闪在一边,见那一群小儿,一个个欢欢喜喜,呼唤姐姐,阿氏低着粉颈,头也不抬,消消停停的走过,那一种惨淡形容,真令人观不忍睹。任是铁石心肠,也不免伤心落泪。 慧甫待其走远,向牢头打听。这一般小儿,是阿氏的什么人?牢头道:“说来很奇,这都是附近住户的小儿,皆因春阿氏性情温婉,自入女监后待人极好,不但监中囚犯,全都爱她敬她,连女牢头梁张氏,全都怜悯她。看她的言容举动,颇有大家风范,又安静,又沉稳,决不似杀夫的神气。所以合监女犯,全都替她呼冤。这群小孩子,也因她待人极好,所以成群结队的呼他姐姐。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她都争先恐后的送来。现在半个多月,已经成习惯了。” 真卿叹口气道:“这群小儿,真个有趣。只是中国刑法,暗无天日。像这样冤屈事,得何时昭雪呀?” 说罢,叹息不止。牢头悄声道:“二位到处边去、先不要说。昨天盖九城已经放出,大概是文光家里托了人情,不然也难于释放。” 慧甫道:“那么过堂时节,范氏是什么口供?” 牢头摇首道:“范氏口供,我们也打听不着。司里也下过谕,不准官差皂隶透出消息。倘外间有何议论,即以站堂的是问。像这么严紧,我们哪能知道。” 三人一面说话,来到女监。先向女牢头梁张氏打听监内景象。听那梁张氏说,阿氏是极其沉稳,每天两饭一粥,若有官人进去,旁人都欢欢喜喜,有说有笑,惟有春阿氏安然静坐,绝没有轻狂之气。就像监里那样肮脏,阿氏也极其洁静。不但她衣服鞋袜,一切照常,就是她所铺草帘,所盖的棉被,都比同床的干净。若说这样女子,谋害亲夫,那么阳世人间,就没有好人了。梁张氏越说越气,连把淫妇盖九城,不该因奸杀子,污陷儿媳,痛骂了几十声。真卿等也听着痛快,仿佛那梁张氏一骂,便替春阿氏洗了冤枉似的。随又打听阿氏在监,说过她家事没有?梁张氏道:“没说过。”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