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范仲淹 > 范文正公集 | 上页 下页 |
文正书院记 |
|
吴郡祀范文正公旧矣。自公贵显时,置义田、义学,以淑其族之人。公殁,而子孙世守之不废,然而未有专祠也。咸淳甲戌,郡守潜公说友始请建祠,而割田以供祀事。公之子孙亦世守之不废,然而未有书院也。至正丙戌,郡守吴公秉彝建议,请以书院易祠。佥宪赵公承僖按行吴中,是其议,遂得请于行省。行省上之中书,中书议以“兹事有关世道,且不设敎官,而以其子孙之居嫡者世主之,于事便。”乃下从其请。公八世孙文英适主祠事,竱力殚虑,改制增扩,亦既宋且远矣。 祁时佐领江浙儒学,以公事来谒祠下,式睹其成。众谓“不可以无纪,而祁也幸际其会,宜为文辞。”既不获,则取其《家传》而征之。公之生,当宋端拱已丑,其殁也,以皇祐壬辰。至潜公为守时二百二十年。天下郡县,凡公之所至,蒙其泽而闻其风者,率为公立祠,而于吴独为缺典。至吴公为守时又七十年,他郡县且有以祠为书院者矣,而于吴尚仍旧规。盖吴为公父母之邦,公之父祖坟墓在焉,子孙居焉,族之人比屋而群处焉,所以表异而褒崇之者,宜有加于他郡,而反若不及者,是宜贤郡守之有请也,是宜庙堂之上之从之也。 昔公以正大之学卓冠群贤,以忠义之气振厉天下,其功之被当时而泽后世者,固不可徧举,独举其切而近者,则公于所在开设学校,以敎育多士。至吴郡则以已地建学,规制崇广。迨公之子恭献公复割曰以成公之志。当是时,天下郡县未尝皆置学也,而学校之徧天下自公始。若其察泰山孙氏于贫窭中,使得以究其业。延安定胡公入太学为学者师,卒之泰山以经术大鸣于时。安定之门人才辈出,而河南程叔子尤遇赏拔。公之造就人才已如此。其后横渠张子以盛气自负,公复折之以儒者名教,且授之以《中庸》,卒之关陕之教与伊洛相表里。盖自六经晦蚀,圣人之道不传,为治者不知所尊尚,寥寥以至于公,而后开学校,隆师儒,诱掖劝奖,以成就天下之士,且以开万世道统之传,则公之有功名教,夫岂少哉! 夫以公之有功名教如此,则后世之宗而祀之,为学校以广之,固宜与夫子之道相为无穷。盖夫子之道与天地为无穷,而公之功则与夫子之道为无穷也,此书院之所以立也。虽然,祠则改矣,书院则既立矣,凡范氏之子弟与夫四方之来者宜何如?亦曰诵其诗,读其书,为其人之为而已。公之为,夫人之所能为也。以公为不可为而不为者,自弃也;为之而弗力者,自画也。高山仰止,遗貌凛然,必有寤寐我公于千百载之上者。 承务郎、江浙等处儒学副提举李祁撰; 嘉议大夫、中书礼部尚书、郡人干文传书; 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泰不华篆额。 至正十年八月 日立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