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范仲淹 > 范仲淹文集 | 上页 下页
范雍墓志铭


  资政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赠太子太师谥忠献范公墓志铭

  庆历纪号之六载春正月丁亥,资政殿大学士、礼部尚书、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司范公以疾薨闻。上悼之,为不视朝,制赠太子太师,赗赙加等,子孙迁官者五人。有司议行,谥曰“忠献。”以某年某月日,葬于洛阳之某原某里,附先茔也。

  公讳雍,字伯纯,其先太原人。皇考讳某,后唐初为校书郎,并帅孟公器之,尝辟居幕中,后又从孟公入蜀。霸业既成,遂为国相。久之,一日告老,蜀主宠以太子太保就第,以疾终。及公之贵,累赠太保。王考讳某,在蜀为刑部侍郎,后归朝,终于左屯卫将军,累赠太傅。考讳某,以太傅荫为供奉官,终于合肥郡之监军,累赠太师、尚书令。妣韩氏,封安康郡太夫人,追进京兆郡。实生三子,公处其季。十岁而孤,家甚贫,太夫人遣公就学,常质衣以为资。公警悟过人,挺然国器。举进士,咸平三年春,御前释褐,补洛阳主簿,再调钱塘尉。知已荐公廉敏,改筠州从事。秩满,以绩用除大理丞,宰建之崇安县,迁殿中丞、知端州。还朝,献所著文二十卷,进太常博士。

  初,公为洛阳主簿,实典廪纳,而邑多权要,公必先细民而后形势。时尚书张公咏道过洛阳,闻其事,乃纪公姓名,署之于屏,常指以示人曰:“识斯人否?”至是,张公镇淮阳,致书于寇莱公,道公之才,复奏公为淮阳倅。成命未行,会莱公出守西洛,辟公贰留守司,朝廷俞之。张公曰:“夺我贤倅耶?”公自兹名重朝廷。改田曹外郎,主判三司开拆,赐五品服。天禧中,河决滑台,齐、鲁承其弊。朝廷遣兵数万人塞其横流,千里之民,皆奔走负薪刍,邑官荷校以督其事,民不堪命。天子患之,命丞相暨主计择人以往,佥以公为允。除京东转运副使。至则度河之势,量工集材,邑官皆释之,与民缓期,不烦而济。河防既就,进度支外郎、河北转运使。列塞积兵,计粮为大,民租不能给,须重其谷价,募商以内之,县官苦其费。公视德、博间,地惟沃饶,菽粟易敛,又河渠通于塞下,大可致之。乃辇诸州缗钱,就以平籴,方舟顺流,集于邉廪。自是河朔财用周于供亿。朝廷患陕西兵食不足,困于转馈,命公充本路转运使,赐三品服。

  公至,则先宽其民,不使远输,募人入粟塞下,给以池盐,商嗜其息,而农得以休。上即位,就迁兵部外郎,召拜户部副使,寻改度支副使。未几,拜工部郎中、龙图阁待制,充陕西转运使。踰年召还,提举京西司。会环、原州属羌叛起,大为边患,遣公安抚,乃见其酋长,谕以恩威,即时向顺。还朝,拜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旋奉使契丹国。以专对有体,加龙图阁直学士,主计如故。公好访问,善开纳,天下金谷之利病,灼然居目中。上知其才,拜枢密副使。岁余,丁太夫人忧,制以给事中起复视事。藉田礼毕,迁礼部侍郎。时玉清昭应宫灾,两府帘对,章献太后泣曰:“先帝崇奉此宫,一旦至此,赖东北隅犹存一二小殿。”公揣知有复兴之意,因抗言曰:“先朝极土木而成此宫,一夕为烬,岂天意耶?如因其所存,复欲兴之,民将弗堪,不如焚之之尽也。”诸公协其对,章献意解,曰:“不复劳人矣。”上说,翌日下诏以谕中外焉。又尝绘《尚书四代图》进之,以备中览。居密府六载,参掌机务,知无不为。

  明道二年,以户部侍郎知陕州,踰月,移京兆府。其年,诸道旱蝗,人复疾疫,于关中为甚,百姓转于沟壑。公先减廪禄,复损民有余以振之,活数万人。每人躬自抚视,至染疠气卧疾者久。徙镇河阳,暇曰:“念国家御戎之备,率多弛废,西羌狡狠,必有窥边之心,恩不克威,岂久安之势?”乃感激上言,而得入觐,陈《安边六策》,上深加采纳。进吏部侍郎、资政殿学士,出守西京。

  既而西戎果叛,上咨叹之,授公振武军节度使,镇延安。时守备未完,屯戍尚寡,公累章乞师,朝议小其寇,不甚为意。一日,元昊驱众十余万围延安城,会大将石元孙领兵出境上,城中守卒才数百人。公身被甲胄,复呼民登陴,日夜严守。遣使召统帅刘平于庆州。平领军来援,合元孙兵与贼夜战,王师不利,二帅陷殁,城中大恐,无可守之势。公曰:“延安,西夏之咽喉也,如将不守,则关辅皆危。今人力穷矣,奈何?”郡南有嘉岭山,其神素灵,乃望而祷之曰:“吾死王事足矣,生灵何辜,为虏鱼肉?神享庙食于兹土,其无意乎?”厥暮阴晦,雨雪大下,寇兵暴露,不知所为,乃昼夜引去,延安遂完。朝廷闻之,封其神曰“威显公。”斯又至诚之感,为不诬矣。然二帅既殁,累公左迁户部侍郎、知安州。延安吏民百数,诣阙号诉,谓城当陷而存,民将殒而生,皆公之力也。天子恻然,故一岁间起公吏部侍郎、知河中府。未行,改京兆府,且许朝觐。上优遇之,加资政殿学士,赴镇。

  岁余,以抚安关辅之劳,改尚书左丞,进大学士。俄而复守西京。有群盗集于襄、邓,浸淫汝、洛间,朝廷委公营之。公夙夜乃事,遣兵驱遏,兼示恩贷,故其寇归者半,戮者半,民用乐业,岁乃大登。朝廷有诏褒之。又言事者以西事而来,收兵大冗,宜遣使择去,以宽其费,朝廷从之。军中往往偶语,公密疏谓“急而用之,缓而弃之,不可。”上乃止。公保厘三岁,拜礼部尚书。时已抱疾,至终之日,洛人悲焉。公常志在补益,奏稿累箧。及其沈痾,闻朝廷有事于田狩,犹拜疏忠切,以尽其心。公性恭和,有风鉴,门下所举,多至贵显,为时名卿。藏书仅万卷,惟小书五经则常提携左右,不可一日无此。与岷山处士龙昌期论《易》,深达微奥,以昌期所著书奏御,遂行于时。

  公著《明道集》三十卷,《后集》十卷,《弥纶集》十卷,虽高年贵位,而造次不忘于学。

  初娶魏氏,追封巨鹿郡夫人。再娶臧氏,始封遂宁郡夫人,改仁寿郡。

  男六人:长曰宗杰,兵部员外郎、直史馆、陕西转运使、三路制置解盐使,先公一年而亡;次宗良、宗衍,并守将作监主簿;次宗古,皆早亡;宗师、宗贤,今并太常寺太祝。

  女十人:一适眉州防御使高继宣,三人在室,六人早亡。

  孙男六人:子开、子明,并大理评事;子仪,太常寺奉礼郎;子谅、子奇、子渊,将作监主簿。

  孙女七人,曾孙女二人。

  公约于身,劳于国,周旋四方,始终一节。又政惟慈恕,不任威罚。今二子六孙,秀异簪绅,岂阴德之在欤?某素为公之所知,又诸孤以公善状求为之铭。铭曰:

  邦之伟人,念德不怠。
  勤劳王家,四十七载。
  入辅枢轴,作为股肱。
  皇猷克赞,天眷是膺。
  出临藩宣,允专节制。
  蹈乎忧患,济以忠义。
  政本乎仁,行执乎恭。
  夙兴夜寐,则善之从。
  岁月靡靡,终于寿纪。
  典礼具举,神灵以喜。
  葬于先茔,旧柏青青。
  子孙尚蕃,承祭祀兮惟宁。


梦远书城(my285.pro)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