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远书城 > 张九龄 > 唐丞相曲江张先生文集 | 上页 下页 |
| 附录:诰命碑赞 |
|
|
|
▼转司勋员外郎敕 通直郎判尚书礼部员外郎张九龄,温粹冲简虚怀;朝议郎河南府法曹参军袁晖,清直雅正,器轨物:并富仁践义,崇德著言,词学高步于当时,领袖允彰于后进。或早游礼闱,或久处神京,甄其奏议,可序勋礼之籍。九龄可守尚书司勋员外郎,晖可行尚书礼部员外郎,散官各如故。 开元八年四月七日。 ▼加朝散大夫诰 朝议郎行司勋员外郎护军张九龄。 右,可朝散大夫。 门下:朝议郎中骁骑尉王昱等,文台效美,书省推能,句籍丹墀,声华紫帐。或荣升储馆,或政洽端僚,畿甸扬芬,京都课最,咸逄朝庆,式光通级。可依前件,主者施行。 开元九年十月十四日。 ▼转中书舍人敕 门下: 朝散大夫、行尚书省司勋员外郎、上柱国张九龄,含章间出,禀秀挺生,学总丘坟,词变风雅。早应旌辟,累践青华,行居四科之首,才称一台出妙。司言缺位,侧席求贤,宜以起草出能,式长如纶之命。可中书舍人内供奉。 开元十年二月十七日。 ▼加朝请大夫敕 朝散大夫中书舍人内供奉上柱国张九龄。 右,可朝请大夫如故。 门下:守朝散大夫中书舍人崔沔等,并恺悌忠信,七林推重,礼乐词华,掖垣高选。郊禋上帝,侍从圆丘,宜增荣级,俾承大庆。可依前件,主者施行。 开元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 ▼封曲江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敕 朝请大夫中书舍人内供奉上柱国张九龄。 右,可封曲江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门下:朝议大夫中书舍人上柱国上谷县开国男窦泚等,俱膺五等之荣,俾光两闱之宠。可依前件,主者施行。 开元十二年正月十三日。 ▼加守中书舍人敕 门下:朝请大夫中书舍人内供奉上柱国曲江县开国男张九龄,文含风雅,道映簪裾;朝请大夫试给事中上柱国禇琇,学总古今,词兼典则。或司言右掖,纶綍戴华;或参议东垣,驳正斯允。便繁日久,忠愤逾深,宜章称职之名,俾加即真之命。九龄可守中书舍人,琇可守给事中,散官勋封各如故。 开元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 ▼加中散大夫敕 朝请大夫中书舍人上柱国曲江县开国男张九龄。 右,可中散大夫勋封如故。 门下:太中大夫御史中丞内供奉上柱国蒋钦绪等,咸以雅望,并登朝列,缉乎功绩,光我朝猷。而有事岱宗,侍升柴燎。告成之典,既展于封崇;行庆之恩,宜加于班序。可依前件,主者施行。 开元十三年四月二十五日。 ▼转太常少卿制 门下:中书舍人上柱国曲江县开国男张九龄,夙擅能文,早推强学,清简彰于莅职,谨确著于立身。掌诰禁垣,是称无对;亚司宗礼,时称有归。宜参象河之任,以光得人之美。可中散大夫守太常少卿,勋封如故,主者施行。 开元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 ▼授冀州刺史制 中散大夫守太常少卿上柱国曲江县开国男张九龄,可持节冀州诸军事冀州刺史,散官如故。 门下:中武将军前守左金吾卫将军寿春县开国男上柱国臣范等,才干卓立,智术旁通,从事昭于艺能,效劳美于官政。求瘼之重,惟良是属,迭迁中外,抑有常规,分牧黎烝,咸膺俊选。可依前件,主者施行。 开元十四年五月十四日。 ▼授洪州刺史制 门下:中散大夫新除冀州刺史上柱国曲江县开国男张九龄,禀秀杰出,含章挺生,蔚文华以擅奇,躬孝友以诚德。大中大夫前行尚书都官郎中上柱国始藏县开国子李成裕,体仁以善,率礼以训,守官阙以独茂,履忠信而不骞。皆人物表才,声方归妙。瞻彼江汉,允籍仁明,运协歌良之勤,式应咨岳之重。九龄可使持节都督洪州诸军事守洪州刺史,成裕可使持节金州诸军事守金州刺史,散官勋封如故。主者施行。 开元十五年三月十三日。 ▼加中大夫制 中散大夫、使持节都督洪州诸军事、守洪州刺史、上柱国、曲江县开国男张九龄。 右,可中大夫。 门下:朝议大夫守左散骑常侍崔沔等,温良恭俭,明允笃诚,时懋乃官,能有从政。庆承大礼,恩赐通班,宜循旧章,便增荣级。可依前件,主者施行。 开元十八年四月初八日。 ▼转授桂州刺史兼岭南按察使制 门下: 中大夫、守洪州刺史使持节都督洪州诸军事、上柱国、曲江县开国男张九龄,雅有才干,兼达政理,文孝著于四科,忠信弘于十室。豫章昔莅,见宝剑之冲天;合浦今来,见明珠之返水。宜加优借之宠,更委澄清之任。可使持节都督桂州诸军事、守桂州刺史,散官勋封如故,仍充当管经略使兼岭南道按察使、摄御史中丞,借紫金鱼袋,驰驿赴任。主者施行。 开元十八年七月三日。 ▼守秘书少监制 门下: 中大夫使持节都督桂州军事守桂州刺史充当管经略使兼岭南道按察使摄御史中丞借紫金鱼袋上柱国曲江县开国男张九龄,履行高厉,含章挺生,学究而精,词丽而则。南宫留其奏草,西掖籍其纶言。自揽辔登塗,下车按察,五岭德化而风美,九皋声远而用闻,足以式副虚求,允谐佥属。书院综缉,必籍英儒,蓬山典校,是资宏达。宜膺兼副之职,俾叶文明之理。可守秘书少监兼集贤院学士,仍副知院事,散官勋封如故。 开元十九年三月七日。 ▼赐紫敕 敕: 中大夫守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上柱国、曲江县开国男张九龄,先任桂州都督,借紫金鱼袋,宜前件赐紫。 开元二十年二月二十日。 ▼转工部侍郎制 门下: 中大夫守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仍副知院事上柱国曲江县开国男赐紫金鱼袋张九龄,识茂而远,体正而清,行兼纯一,词会风雅。密勿累年,留心于西垣;澄清万里,树声于万国。秘室属书,甫流微婉之誉;公车待诏,稔闻忠谠之言。更著论于会府,仍献纳于高门。可守尚书工部侍郎,余如故。主者施行。 开元二十年 月三日。 ▼知制诰敕 敕:中大夫守尚书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仍副知院事、上柱国、曲江县开国男、赐紫金鱼袋张九龄,宜知制诰。 开元二十年八月二十日。 ▼加正议大夫制 门下: 中大夫守尚书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兼知制诰、上柱国、曲江县开国男、赐紫金鱼袋张九龄,才识通茂,艺能该洽。或修撰是兼,应加奖命;或公方克著,随所班秩。昨汾阴展礼,南面覃恩,进等升荣,抑惟常序。可正议大夫行本官,余如故。主者施行。 开元二十一年闰三月八日。 ▼加检校中书侍郎制 门下:良才敏学,允属畴庸,西掖中台,旧难其选。正议大夫行尚书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仍副知院事上柱国曲江县开国男张九龄,朝散大夫中书舍人集贤院学士侍讲陈希烈等,先持风望,夙推器识,知名日久,为政必闻。顷在词司,特推雅诰,爰升侍讲,能识道文,国经代教,动多弘益。而枢近之职,择人久瞩;奏议之地,旌贤相望。属应朝典,克厌朕心。九龄可检校中书侍郎,希烈可检校尚书工部侍郎如故。 开元二十一年五月二十七日。 ▼起复拜相制词 门下:风云之感,必生贤佐;廊庙之任,爰在柱臣。中大夫守京兆尹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裴耀卿,舍元精之休,体度宏远;正议大夫、前检校中书侍郎、集贤院学士仍副知院事、上柱国、曲江县开国男、赐紫金鱼袋张九龄,挺生人之秀,器识通明。并风望素高,人伦是仰,可以叶彼寅亮,当兹启沃。干时待士,既资鼎实之和;为国急贤,宁惟金革之事。耀卿可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文馆学士,散官勋封如故。九龄可起复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修国史,余如故。主者施行。 开元二十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加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令制 门下: 《春秋》之义,尚重卿才,王国克桢,莫先相位,用增其命,必正其名。中大夫守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文馆学士、赐紫金鱼袋、上护军裴耀卿,正议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修国史、赐紫金鱼袋、上柱国、曲江县开国男张九龄,经济之才,式是百辟。正议大夫、检校黄门侍郎、赐紫金鱼袋、上柱国李林甫,泉源之智,迪惟前人。既枢密载光,而亲贤称首,审能群会,所莅有孚。宁惟是日畴咨,固已多年历选。国钧繄赖,邦礼允清,宜命鼎臣,置之廊庙。耀卿可银青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九龄可银青光禄大夫守中书令、集贤院学士知院事、修国史,勋封如故。林甫可银青光禄大夫守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三品勋如故。主者施行。 开元二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 都事 宜一 左司郎中 光 尚书左丞相、金紫光禄大夫、守尚书右丞相、集贤院学士、修国史、上柱国、徐国公 嵩。 吏部尚书、上柱国、武都县开国伯 暠。 朝请大夫、检校吏部侍郎、上柱国 豫。 吏部侍郎、朝议大夫、守尚书左丞、赐紫金鱼袋 挺之。 开元二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 银青光禄大夫、守中书令、集贤院学土、知院事、修国史、上柱国、曲江县开国男臣张九龄宣。 中书侍郎、朝议大夫、中书舍人、内供奉、集贤院修撰、上柱国臣徐安贞奉行。 银青光禄大夫、守侍中、弘文馆学士、上柱国臣 耀卿。 黄门侍郎、朝请大夫、给侍中、内供奉臣 昱言。 制书如右,请奉制付外施行谨言。 告银青光禄大夫、守中书令、集贤院学士知院事、兼修国史、上柱国、曲江县开国男 张九龄请授。 制书如右,符到奉行。 开元二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 主事 怀琛 郎中 恽 令史 王烈 书令史姚元 银青光禄大夫、守中书令、集贤院学士修国史、上柱国、曲江县开国男 张九龄,开元二十三年正月 日在中书省考。 右, 御注词云:允釐大政,财成物宜,利器无前,明心皆照,临事能断,输忠必尽。况识贯今古,思周变通,寰宇乂安,斯人是赖。考中上。 以前右丞相嵩奏准令京官三品以上考奏裁。臣等各得所由司牒报功状如前。 敕旨:上考依注,余并中中。 金紫光禄大夫、守尚书右丞相、集贤院学士、修国史、上柱国、徐国公嵩,奉敕旨如右,符到奉行。 开元二十三年二月五日。 尚书考功银青光禄大夫守中书令集贤院学士修国史上柱国曲江县开国男张九龄牒奉敕旨如右,今以状牒,牒至准敕,故牒。 开元二十三年二月五日。 令史 寿 ▼加紫金光禄大夫制 门下:功宣帝载,大任所以寄贤;道到时雍,宠章所以褒德。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令、集贤院学士、修国史、上柱国、曲江县开国男张九龄,银青光禄大夫、守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上柱国李林甫,并明识远图,资忠履孝,自升枢近,咸竭至诚。每于协契同心,则词上和气;谠言造膝,则忠尽嘉谋。既成开济之美,且多弘益之实。属礼展躬耕,功参翼赞,宜崇班秩出命,式想勋庸之典。并可金紫光禄大夫,余如故。主者施行。 开元二十三年三月五日。 ▼封始兴县开国子食邑四百户制 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令、集贤院学士、修国史、上柱国、曲江县开国男 张九龄。 右,可进封始兴县开国子,食邑四百户。 门下:五等之制,七命所崇,苟非大贤,孰延懋赏?金紫光禄大夫、侍中、弘文馆学士裴耀卿等,忠规亮节,始终不逾。或业盛台阶,且叶赞于三军;或才优国华,咸允厘于庶绩。属农祥展礼,赋井颁恩,宜膺誓河之典,以绍景风之候。可依前件,主者施行。 开元二十三年三月九日。 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令、修国史、始兴县开国子 张九龄,开元二十三年在中书省日。 御注考词云:今之中书,持我大政,事之所制,不以为难;义之所在,必谈其奥。乃心甚勤,文章经国,畴以为让。考中上。 ▼充右丞相制 门下:爕理阴阳,仪形端揆,自非人杰,孰副佥谐。金紫光禄大夫、侍中、弘文馆学士、上柱国、棱山县开国男裴耀卿,才实国卿,望为人范,怀匪躬之节,竭奉上之心。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令、集贤院学士、修国史、上柱国、始兴县开国子张九龄,器识宏远,文词博达,负经纬之量,有谋猷之能。自翼赞台阶,彛伦攸叙,直道之心弥固,蹇谔之操逾坚。并可以仪范百僚,缉熙庶绩。宜处掖垣之任,得列官师之长。耀卿可守尚书左丞相,九龄可尚书右丞相,散官勋封如故。主者施行。开元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右丞相、上柱国、始兴县开国子张九龄,开元二十四年在尚书省日。 御注考词云:才称命代,道可济时,自乎弼亮,刑于端揆。可中上。 ▼赴荆州长史制 门下:含弘光大,是为国体,弃瑕录用,乃曰朝经。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右丞相、上柱国、始兴县开国子张九龄,幸以才术,特从任使。台衡之地,受寄以深,端揆之职,增荣亦至。而不能乃心夙夜,与进用旋,慕近小人,亏于大德,素所引用,险诐遂彰,令于缪官自贻。可行荆州大都督府长史,散官勋封如故。即驰驿赴任,主者施行。 开元二十五年四月二十日。 ▼封始兴县伯制 金紫光禄大夫、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上柱国、始兴县开国子 张九龄。 右,可封始兴县开国伯,食邑五百户。 门下:稽古丕训,封建诸侯,所以褒崇有德,为国之屏。金紫光禄大夫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上柱国始兴县开国子张九龄,宏才达识,资忠履信。或当枢近,早有令闻;或践崇班,每成政绩。自中及外,既文且武,克懋厥猷,不懈于位。属礼俻徽称,覃恩庶僚,宜加井邑之封,永固山河之业。率由典则,贻尔子孙,税粮丁役,一皆除免。可依前件,主者施行。 开元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二日。 ▼赠司徒制 正大厦者,柱石之力;昌帝业者,辅相之臣。生则保其雄名,殁乃称其盛德。饬终未允于人望,加赠寔存乎国章。故中书令张九龄,维岳降神,济川作相,开元之际,寅亮成功。谠言定其社稷,先觉合于蓍策。永怀贤弼,可谓大臣。竹帛犹存,樵苏必禁。爰从八命之秩,更进三台之位。可赠司徒。 (建中元年) (按:赠司徒,《旧史》为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龄之先觉,下诏云云,仍遣使就韶州致祭。《新史》云:“德宗建中元年,贤九龄风烈,赠司徒。”考之本纪,玄宗以天宝十五年七月庚辰至蜀郡,八月癸未朔,赦天下。癸巳,灵武使至,知太子即位。丁酉,称上皇,诏称诰。己亥,临轩册肃宗。自庚辰至己亥,仅二十日,且蒙尘之余,固无暇赠典,神道碑但言发使至韶州吊祭而已,新史盖据碑也。其赠司徒,当以建中为正。赵德麟《杂录》云:“明皇在蜀,每思张曲江则泪下,遣使韶州祭之,兼赍货帛以恤其家。其诰刻白山屋壁下。”) ▼唐故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令·集贤院学士知院事修国史·尚书右丞相·荆州大都督府长史·赠太都督·上柱国·始兴开国伯·文献张公碑铭 银青光禄大夫·广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持节克岭南节度·度支盐田五府经略观察处置等使·上柱国·会稽县开国公 徐浩撰 有唐既受命,在太宗时,有若梁公房、郑公魏、卫公李,格于皇天。在高宗时,有若梁公狄,格于上帝。在中宗时,有若平阳王敬、汉阳王张、扶阳王桓、南阳王袁、博陵王崔,光复宗社;在玄宗时,有若梁公姚、广平公宋、燕公、始兴公二张,中兴王业。夫以天柱将倾,大盗方起,一振纲目,再阐皇猷,始兴公为之。 公讳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其先范阳方城人。轩辕建国,弦弧受氏,良位为帝师,华才称王佐。或相韩五叶,或佐汉七貂,代有大贤,时称盛族。四代祖讳守礼,隋钟离郡塗山令。曾祖讳君政,皇朝韶州别驾,终于官舍,因为土著姓。大父讳子胄,越州剡县令。烈考讳弘愈,新州索卢丞,赠太常卿、广州都督。皆藴德葆光,力行未举,地积高而成岳,云久蓄而作霖。 是生我公,蔚为人杰。弱不好弄,七岁能文。居太常府君忧,柴毁骨立,家庭甘树,数株连理。王公方庆,出牧广州,时年十三,上书路左。燕公过岭,一见文章,并深提拂,厚为礼敬。 弱冠乡试进士,考功郎沈佺期尤所激扬,一举高第。时有下等,谤议上闻,中书令李公当代词宗,诏令重试,再拔其萃,擢秘书省校书郎。应道侔伊吕科,对策第二等,迁左拾遗。封章直言,不协时宰,方属辞病,拂衣告归。太夫人在堂,承顺左右,孝养之至,闾里化焉。始兴北岭,峭险巉绝;大庾南谷,坦然平易。公乃献状,诏委开通,曾不浃时,行可方轨。特拜左补阙,寻除礼部、司勋二员外郎,加朝散大夫,超中书舍人,封曲江县男。转太常少卿,出为冀州刺史。以庭闱在远,表请罢官,改洪州都督,徙桂州都督,摄御史中丞岭南按察兼选补使。黜免贪吏,引伸正人,任良登能,亮贤劳事,泽被膏雨,令行祥风。属燕公薨落,斯文将丧,擢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时属朋党,颇将排抵,穷栖岁除,深不得意。 渤海王武艺违我王命,思绝其词,中书奏章,不惬上意,命公改作,援笔立成,上甚嘉焉,即拜尚书工部侍郎兼知制诰。扈从北巡,便祠后土,命公撰赦,对御为文,凡十三纸,初无藁草。上曰:比以卿为儒学之士,不知有王佐之才,今日得卿,当以经术济朕。累归养,上深勉焉。迁公弟九皋、九章官近州里,伏腊赐告,给驿归宁。迁中书侍郎,丁内忧,中使慰问,赐绢三百疋。奔丧南归,祔葬先茔。毁无图生,嗌不容粒,白雀黄犬,号噪庭茔;素鸠紫芝,巢植庐陇。孝之至者,将有感乎? 既卒哭,复遣中使起公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口敕敦喻,不许为辞。闻命号咷,使者逼迫,及至阙下,恳请丧。手诏有曰:不有至孝,谁能尽忠?墨缞之义不行,苍生之望安在?朕以非常用贤,曷云常礼哀诉,即宜断表。赐甲第一区,御马一疋。寻迁中书令、集贤学士、知院事,修国史。 初,公作相也,奏差择元戎,皆取良吏,不许入奏。罢常奏诸军兵,省年支赐。谀臣谗议,事竟不行。明年,公奏籍田躬耕礼节,加金紫光禄大夫,进封始兴伯。每天长节,公卿皆进衣服,公上《千秋金鉴录》五卷,述帝王兴衰,以为鉴戒。公直气鲠词,有死无二,彰善瘅恶,见义不回。 范阳节度薛王奏前太子索甲二千领,上极震怒,谓其不臣,顾问于公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况元良国本,岂可动摇?上因涕泣,遂寝其奏。武贵妃离间储君,将立其子,使中谒者私于公曰:若有废也,必将兴焉。公遂叱之曰:宫闱之言,何得辄出?御史大夫李公尚隐、大府卿裴伷先不礼中官,皆忤上旨,必在殊责,公全庇焉。 幽州节度张守珪缘降两蕃,斩屈突干,将拜侍中,凉州节度牛仙客以省军用,将拜尚书,并触鳞固争,竟不奏诏。平卢将安禄山入朝奏事,见于庙堂,以为必乱中原,固请诛戮。上曰:卿无以王衍知石勒,此何足言。无何用兵,为虏所败。张守珪请按军令,留中不行。公谏曰:穣苴出军,必诛荘贾;孙子行令,亦斩宫嫔。守珪所奏非虚,禄山不当免死。再三恳请,上竟不从。边将盖嘉运等上策,密发将士袭平西戎。公以为不可妄举,结后代雠,非皇王之化也。上又不纳。及羯胡乱常,犬戎逆命,玄宗思叹曰:自公殁后,不复闻忠谠言。发中使至韶州吊祭。先见之明有如此者。学究精义,文参微旨,或有兴托,或存讽谏,后之作者,所宗仰焉。 上表论事,事多机密,入皆削藁,人莫得知。常以致君娟舜,齐衡管乐,行之在我,何必古人。由是去循资格,置采访使,收拔幽滞,引进直言,野无遗贤,朝无缺政,百揆时序,庶工允厘。同侪见嫉,内宠潜构,罢公为尚书右丞相。初不芥意,居之坦然。执宪者素公所用,劾奏权臣,豸冠得罪,借以为累,贬荆州长史。 公三岁为相,万邦底宁,而善恶大分,背懀者众,虞机密发,投杼生疑,百犬吠声,众狙皆怒。每读韩非《孤愤》,涕泣沾襟。开元二十八年春,请拜扫南归。五月七日,遘疾薨于韶州曲江之私第,享年六十三。皇上震悼,赠荆州大都督,有司谥行曰文献公。越来岁孟冬,葬于洪义里武临原,近于先茔,礼也。夫人桂阳郡夫人谭氏,循州司马府君诲之子也。淑慎宜家,齐荘刑国,环佩有节,纂组皆功,幼作女仪,长为内则。太夫人乐在南国,不欲比辕,克勤奉养,深得妇礼。至德二年十月六日,终于私第,春秋七十有七。昼哭䦱门,日月绵远,同茔异穴,卜兆从宜。 公仲弟九皋,宋、襄、广三州刺史采访节度经略等使殿中监。季弟九章,温、吉、曹等州刺使鸿胪卿。腰金拖紫,三虎为荣,立德行政,二冯推美。嗣子拯,居丧以孝闻,立身以行著,陷在寇逆,不受伪官,及收复两京,特制拜朝散大夫、太子右赞善大夫。孙藏器,河南府寿安尉,永保先业,克禀义方。侄殿中侍御史抗,文吏雅才,清公贤操,以兄拯早世,侄藏器幼孤,未见丰碑,乃刊乐石,用展犹子之慕,庶扬世父之美。浩义深知已,眷以文章,礼接同人,惠兼甥舅。薄投効德,无媿其辞。铭曰: 凤生丹穴,鹏翥南溟。天垂粹气,地发精灵。 杰生我公,扬于王庭。甫称降神,说表骑星。 学究经术,文高宗匠。再掌司言,爰立作相。 忠义柱石,谋猷帷帐。王纲允釐,帝采惟亮。 退居右揆,出入南荆。玄鹤弭翼,青蝇营营。 不瞑犹视,虽殁如生。昭昭令名,千古作程。 (长庆三年岁次癸卯,七月癸丑朔,十二日甲子,侄孙岭南节度判官、监察御史里行仲举建立,曾孙承奉郎、虔州文学敦庆勾当建立。坟茔在西北,去此三百四十有四步。曾侄孙乡贡进士可复同勾当立,玄孙乡贡进士景新,玄孙乡贡进士景重。欧阳公集古录跋尾云:右张九龄碑。按唐书列传所载,大节多同,而时特小异。《传》云寿六十八,而《碑》云六十三。传自左补阙改司勋员外郎,而碑云迁礼部。传言张说卒,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知院事,碑云副知。至后作相,迁中书令,始云知院事。其载张守珪请诛安禄山事,传云九龄判守珪状,碑云守珪所请留中不行,而公以状谏。然其为语则略同。碑长庆中立,而公薨在开元二十八年,至长庆三年,实八十四年。所传或有同异,而至于年寿、官爵,其子孙宜不缪,当以碑为是也。治平元年二月十日书。) ▼张荆州画赞〔并序〕 (吕温) 中书令始兴文献公,有唐鲠亮之臣也。开元二十二年,玄宗春秋高矣,谓太平自致,颇易天下,综核稍怠,推纳浸广,若君子小人摩肩于朝,直声遂寝,邪气始胜,中兴之业衰焉。公于是以生人为身,社稷自任,抗危言而无所避,秉大节而不可夺。小必谏,大必诤,攀帝槛,暦天阶,犯雷霆之威,不霁不止,日月几蚀,却为分明,虎而冠之,不敢猛视。群贤倚赖,天下仰望,凛凛乎千载之望矣。不虞天将启幽蓟之祸,俾奸臣乘衅,以速致戎,诈成谗胜,圣不能保,禠我公衮,寘于侯服。身虽远而谏愈切,道既塞而诚弥坚,忧而不怨,终老南国。於戏!功业见乎变,而其变有二:在否则通,在泰则穷。 开元初,天子新出艰难,久愤荒政,乐与群下励精致理,于是乎有否极之变。姚、宋坐而乘之,举为时要,动中上急,天光照身,宇宙在手,势若舟楫相得,当洪流而鼓迅风,崇朝千里,不足怪也。 开元末,天子倦于勤而安其安,高视穆清,霈然大满,于是乎有泰极之变。荆州起而扶之,举为时害,动咈上欲,日与谗党抗行于交戟之中,势若微阳战阴,冲密云而吐丹气,欻耀而灭,又何难乎?所痛者,逄一时,事一圣,践其迹,执其柄,而有可有不可,有成有不成。况乎差池草茅,沈落光耀者,复何言哉!复何言哉!曹溪沙门灵彻,虽脱离世务,而犹好正直,携其图像,因以示余。睹而感之,仍作《赞》曰: 唐有栋臣,往矣其邈。世传遗像,以觉后学。 德容恢异,天骨峻擢。波澄东溟,日照泰岳。 具瞻崇崇,起敬起忠。貌与神会,凛然生风。 气藴逆鳞,色形匪躬。当时曲直,如在胸中。 鲲鳞初脱,激海以化。羊角中颓,摩天而下。 无喜无愠,亦如斯画。呜呼为臣,儆尔夙夜。 |
| 梦远书城(my285.pro)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