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包拯 > 包公奏议集 | 上页 下页 |
论历代并本朝户口札子 |
|
臣近者获登云陛,亲奉德音,询及本朝并唐编户多少之数。臣虽粗陈梗概,不足以上对清问。退而徧考诸史,尽见历代本末。窃以三代虽盛,其户口记籍,莫得而详,国史所起,惟两汉最备。 谨按前汉元始二年,人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及后汉光武兵革渐息之后,户四百二十七万六百三十。永寿二年,增至一千六十七万九百六十。此两汉极盛之数也。三国鼎峙,干戈日寻,版籍岁减,当时才百四十余万耳。晋自武帝平吴之后,编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自后南北幅裂,户无常数,少者不盈百万,多者不过三倍。 隋文帝平一天下,至大业二年,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三十六。及乎唐之初年,人户不满三百万。至高宗永徽元年,渐增至三百八十万。 明皇天宝十三载已前,最为全盛,只及九百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自安史构乱之后,屠戮生灵几尽,乾元已后,仅满一百至二百万耳。至武宗会昌年中,其间相距百余岁,才增至四百九十五万五千一百五十一。 降及五代,战伐相蹂,日益耗散。是时四分窃据之地,逐处户口各有数十万。 太祖皇帝建隆之初,有户九十六万七千三百五十三。自后取劔南,平岭表,下江左,辟湖湘,所得户口,方逾百万。至开宝九年,渐加至三百九万五百四户。太宗皇帝至道二年,已增至四百五十一万四千二百五十七。真宗皇帝天禧五年,又增至八百六十七万七千六百七十七。陛下御宇已来,与民休息,至天圣七年,凡计编户一千一十六万二千六百八十九。至庆历二年,增至一千三十万七千六百四十八户。八年,又增至一千九十六万四千四百三十四。臣以为前代户口之目,三代已降,跨唐越汉,未有若今之盛者也。 臣闻蚩蚩生聚,蕃息衰耗,一出于时政之所陶化。是故明主知其然也,则必薄赋敛,宽力役,救荒馑。三者不失,然后幼有所养,老有所终,无夭阏之伤,无庸调之苦。此乃陛下日慎一日以致其盛。若遂与之休养,则可封之俗不异二帝之世矣。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