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司马光 > 传家集 | 上页 下页
卷七十八 志三


  ▼缙云县尉张君墓志铭

  故翰林侍读学士张公有子曰某,前公若干年卒,殡楚州。后若干年,与公偕葬襄城,时皇祐五年闰月甲申也。其弟大理寺丞光,以治行来求铭。光获事侍读公为日久,又与君之兄弟游,今也不敢以愚陋辞而不为,姑撰次其所闻,纳诸圹云。君字仲倩,其世家乡党,见于侍读公之碑。君性嗜学,年十五,志节已皦皦出人。有从母嫠居,将从其女于保德军,子幼不能自致,君奋曰:“人母子单弱如此,于以涉远,我独何心坐视之邪?”即白父母请送。父母疑其尚少,然闻其言甚悦,即遣之。君冒盛寒,往返数千里,曾不为劳,人皆叹其仁而有立。以荫补太庙斋郎。及长,调缙云尉,治有声迹。县有滛祠曰五通,人严事之。岁旱,君遍祷群祀,不及五通,吏民以为请,君不得已,强往祷,且卜之。巫曰:“不吉,必无雨。”比归,雨大至。君笑曰:“果然。雨不雨,非妖鬼事也,而敢屡为变怪以惊愚民,是不可不除。”即部吏卒焚灭其祠,捽土偶人投江中,岁亦大熟。官满归,道病,或请留传舍,俟愈而行。君曰:“吾官远方,不获侍亲之左右,四年于此矣。今幸归至舍,见吾亲而死,吾目瞑矣,又何可留?”趣舟而前,及楚州卒,年二十八。

  娶袁氏,故谏议大夫炜之孙。生二男:絪,试将作监主簿;继,太常寺太祝。二女,其幼者早夭。初,侍读公有五子,光知其三人焉,而不及识君。三人者皆甚才,然犹自谓不如也。侍读公没,兄弟寓居汝、颍间,食口众,无田宅以自给,咸泣曰:“缙云在,吾属岂忧此乎?”言其知力足赖,而不遗其亲也。呜呼!使显于朝而老,所施设岂若是而已哉!铭曰:

  苑彼嘉禾,炜炜其华。
  实而未硕,孰披之柯。
  人之明果,胡寿不遐。
  思而悲者,岂伊其家。

  ▼大理寺丞庞之道墓志铭〔嘉祐八年作〕

  庞之道,名元鲁,故相国颖公之元子,妣曰嘉兴县君边氏。其乡里世系见于颖公之志。天圣中,先君与颖公皆为群牧判官,居相近。光朝夕与之道游,兄事之。之道时尚幼,性明颖,于文辞不待力学而自能。读书初如不措意,已尽得其精要。前辈见之,皆惊叹。光年不相远,自视如土瓦之望珠玉。颖公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奏之道试秘书省校书郎。及为知杂御史,又奏守将作监主簿。景祐五年,光与之道同登进士第,之道签书怀州判官事。未几,徙知河南县事。县多豪贵家,素号难治。之道至,绳案无所避,豪贵为之敛手。徙签书河中府判官事。后数年,光过河南,问于野人曰:“庞君为治何如?”曰:“明而有断。”又问今宰,曰:“不及庞君远矣。”乃知野人最不可欺,而论议甚公也。颖公为鄜延经略安抚使,奏之道书机宜文字。时方用兵,文书填委,或中宵不得寐。颖公入为枢密副使,欲奏其劳,为之求升资,之道辞曰:“将吏有功者,愿大人悉奏之,元鲁不足言也。”颖公喜而从之。久之,以大理寺丞监国子监书库。

  庆历七年五月戊寅,以疾终,年三十二。殡于荐严佛舍。之道事继母刘夫人,抚畜诸弟,始终无间言。及没,哭之皆哀不自胜。终颖公之世,亲友不敢语及之道语之颖公,未尝不悲恸。始,光知之道敏于为学,及过河南,又得其为政焉。其没也,益知之道孝友之行深矣。先娶孙氏,故都官员外郎道之女;又娶张氏,今吏部侍郎致仕存之女。一女早卒,遂无子。

  嘉祐八年六月壬申,弟先英迁之道之柩,葬于雍丘颖公之墓侧,袝以孙氏。光为之铭曰:

  学施于治,孝友兼美。
  官不登朝,没才壮齿。
  如光何人,荣禄及此。
  噫!
  才固不足言,直命而已矣。

  ▼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皇祐五年作〕

  熙宁二年春,傅钦之遗光书曰:“昔我王考,材气过人,宦不遂以没。尧俞幼鞠于王妣,以至成人,恩隐殊厚。尧俞或以事,夜艾未寝,王妣常危坐待之。及仕而之四方,王妣不见,再逾月,则忧念气濇而成痈。逮王妣之亡,竭尧俞之泣,不足以偿痈之血也。今将以某月某日,举吾王考妣之柩,葬于济源。吾尝与子同在谏省,子幸而知我,必为我铭其墓。子苟自谓不能,是爱其少顷之勤,而使我抱终已之恨,非仁人之为也。”光读之愧且惧,复书曰:“子以义责光,光何敢辞?然门内之美,光不得闻也。子为光叙其事以来,光谨条次之,则可矣。”有间,钦之以其状来曰:

  君讳某,字宝臣。其先大名内黄人,世为富家。曾祖考讳思进,始读书为儒。祖考讳凝,赠虞部员外郎。考讳世隆,以春秋三传登科,官至驾部员外郎、知卭州事,始家于郓。君少通尚书,屡举不中第,用亲荫补三班借职,累迁至右班殿直。初监澶州酒税,历齐州离济赛酒税、庐州巡检,以事去官。后监赵州仓,知定州新乐县,复以事去官。已而监博州酒税,以疾罢归。明道元年十月十日终于家,寿六十一。

  君为人忼慨方严,家之子弟虽甚爱之,不命坐不敢坐。其当官明敏果断,在新乐,有西山采木卒二百人谋劫其县,大呼自南门入。君率左右操白挺逆之,至则叱使坐。卒不意君遽出,皆愕不敢动。君因骂之曰:“饿兵,欲奚为?”捽其为魁者数人,杖之各数十而纵之,皆抑首去,不敢出声。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若无人,故所至龃龉。且老益穷,因发狂疾,弃官归卧一岁所,忽起,召家人与诀,语言如平生,人乃疑其非狂也。故相国王沂公为诸生,家居,未与人接,君即以公辅器之。已而果然,人不知其何用知之也。夫人霍氏,国子博士致仕若拙之孙,笃于孝慈。其父亡,夫人未之知,独视云烟草木,皆惨凄变色,泣下不能自止,逾月而讣至。后君二十二年,年八十一而终。男某,仕至山南东道节度推官、知磁州昭德县事,赠工部郎中。二女,其长者蚤世,幼适杨氏。孙七人:长曰尧俞,字钦之,今为兵部员外郎;次舜俞,郊社斋郎;次君俞,未仕;余皆早世。钦之为谏官,处大议,正直无所顾避。朝廷不能用其言,除知杂御史。钦之固辞不肯拜,必求得罪以去,知和州,声振天下。呜呼,得非承其祖之风烈邪?钦之以夫人尝至济源,爱其土风,遂葬焉。铭曰:

  气直志刚,难进易伤。
  善抑不扬,其后必昌。
  皆理之常。

  ▼府州判官杜君墓志铭〔嘉祐二年作〕

  嘉祐二年秋,光在京师,进士杜知臣涕泣来言曰:“大人昔以进士得见于先公,又与子游最久,今不幸而没,子为我铭其墓。”光既吊,因辞以不文,不敢为。知臣固请曰:“他人,知臣所不敢请也,故惟子之归。”光乃曰:“然则愿闻子先君世系治行之详。”知臣退,以其状来曰:君讳陟,字从圣,其先自成都徙长江。曾大父礼,大父锷,皆不仕。父昭文,遂州长史。君少好古,学无所不窥,著化坊三十一篇,言王者以教化坊民之道。庆历初,天子诏诸州皆立学,择其士之贤有行者为之师,州人共推上君。君屡举进士,有司失之,卒以三礼释褐,选僰道尉。考满,迁府州军事判官。力于吏治,转运使、提点刑狱交章荐之。会属官有以奸赃败者,怨恨,反诬讼君,坐罢官去。君诣阙欲自理,不果。遇疾,以八月己已终于里舍,年五十有七。娶谭氏,生三子:男知臣,女长适卞宗建,幼适姚申,皆举进士。呜呼杜君!观其所学与所为书,其志岂欲如是而止哉!卒无遇以穷,斯可哀矣。知臣负其丧归,以其年月日葬某地。铭曰:

  学之也勤,守之也专。
  仕进迍邅,又不永年。
  呜呼!
  孰知其然,必归之天。

  ▼赠太常博士吴君墓志铭〔嘉祐五年作〕

  君之先,世家金乡。曾大父讳贲,不仕。大父讳豫,赠太常丞,始葬洛阳金谷乡之尹里。父讳蒨,太平兴国中进士高第,以公直材敏立名朝廷,数忤权贵,由是不得居中,连典大州,官至侍御史,亦葬尹里。君讳元亨,字子正。用御史遗奏,补太庙斋郎,迁许州司士参军,选授永康尉,历河中府法曹参军、冯翊令。冯翊、华阴以漆、沮为境,中间洲上有美田,民相与争之五十余年,吏不能决。君檄华阴令会境上,尽案两乡之籍,遍履其田,执度以度之,皆得其实,自是民不敢复争,时人称之。君为人谨廉,专以诚长者处官,不能饰智巧以媚上,故官久不遂。官满,集吏部选,除邻水令。还,未至家,道疾,抵知洛阳县李宋卿,延之县舍。以天圣九年八月某日终,年四十一。

  宋卿主办其丧,殡于水安佛室。夫人聂氏,秘阁校理震之女,后君五年。长男颢,先夫人二年,皆不禄。独少男几复,年未冠,及幼女一人,相与居,家无一金之产。几复于孤贫中能自刻意为学,取进士第,今为太常博士、知蓬州事。累赠君官至太常博士,夫人封仙源县太君,嫁其妹于北阳令李鹏。嘉祐五年秋,蓬州将之官,泣谓光曰:“几复奉先君、夫人之遗体,常恐不克续承祭祀。今幸有禄秩,室家苟完矣。念先君、先夫人之久未葬,痛切不少忘于心,况又远宦于蜀,忍置而去乎?将以八月某日,葬于梁县之新丰乡西成里。子与我皆聂氏之甥也,先君治行,子皆知之,其为我撰铭。”光曰:“惧不能堪子之命,敢不诺?”铭曰:

  御史之贤,显大于世。
  及君恂恂,清德不坠。
  迨君之终,家祸相继。
  微蓬州之立,吴氏几废。
  呜呼!以君之慈良而沈抑不遂,宜其有嗣。

  ▼进士吴君墓志铭

  君讳颢,字某,其先金乡人。曾祖某,赠太常丞。祖某,侍御史。父某,邻水县令,赠太常博士。邻水府君娶于秘阁校理聂君某,于某为从母。邻水府君之没也,先妣在郑,君衰绖来,入门哭且拜,问故,又哭。先妣命与光处。于是时,君年尚未冠,为人长大有容观,论议慷慨,读书属文,材敏过人,为进士业已完美。先妣叹曰:“吾妹不幸,早丧其良人,今有是子也,吾妹犹有望。”间二岁,君以疾卒于蒲阪,年二十一。先妣闻之,哭曰:“吾妹何负于天,使至此极也!”已而弟几复负其丧,殡于汝州佛舍。后二十六年,几复为太常博士,乃举其丧葬于梁县,从邻水府君之兆,时某年月日也。铭曰:

  特苗之秀,未实而朽。
  系时之逢,无有美丑。
  骨兮有归,祭兮有依。
  下从先人,夫又奚悲?

  ▼清逸处士魏君墓志铭〔嘉祐八年作〕

  君讳闲,字云夫,世家于陕之东郊。父讳野,真宗皇帝时有大名,累召,终不能起,赠著作郎。君少喜为《诗》,学鼓琴,不乐仕进,一遵著作君之志。皇祐二年,仁宗皇帝祀明堂,诏天下求遗逸草莱年耆德茂者。知府、直史馆李公昭遘荐君再世有高节,上嘉之,赐号“清逸处士”。嘉祐八年八月癸未终于家,年八十四。君自始生至没,当国家隆盛、偃兵无事之时,家有旧田庐,君谨守而治之。朝廷以著作君之贤,复其子孙,无有所与,以故沛然自足,无衣食之累。性不嗜酒,谨洁守法度。然与人和,浮沈闾里,不自摽揭。以故其生也,人乐与之游;其没也,无谤言。府县之官,或时延礼,亦与之往来,然未尝有毫发之私以干之。其政事失得,未尝纳于耳、出于口也,以故皆爱重之无厌倦。少好养生,大要用冲澹自守,不以一物累其心,以故视听步趋,能老而不衰。

  呜呼!今之名处士者多矣,或力为奇谲,以盗声名,万一辈幸欲欺愚俗,取美官;或交游有位,依其名势,乾没射利,以侵渔细民。若是者,虽不仕,又足贤乎?然则能保其福乐而免于过咎,有如君者,凡几人耶?君三娶:曰臧氏,曰赵氏,曰皇甫氏。子男一人,曰樵。女三人,适进士梁轸、张震、左侍禁张宏。孙男二人,曰潜,曰泽。先仆射与著作君相爱如昆弟。光拜君于髫齓之年。今也其孤将以某年月日葬君于某地,来求铭,光何敢辞?铭曰:

  天长不息兮,地大无疆。人寓其中兮,细于毫芒。
  夺攘纷纠兮,非愚则狂。惟君之生兮,遭世宁昌。
  依承先德兮,晔然有光。笥有余衣兮,廪有余粮。
  养生以理兮,行已有方。居不烦人兮,游不出乡。
  逍遥自适兮,既寿而康。视彼公侯兮,金朱煌煌。
  忧劳没齿兮,或罹咎殃。为得孰多兮,为谋孰长?

  ▼郓州处士王君墓志铭〔嘉祐六年作〕

  至和中,光从故丞相庞公镇郓州,公命光典州学。学生王大临,通经有行谊,光特爱重之。后十五年,王生来见光于京师,曰:“大临将以今年某月某日,葬其亲于须城县长山之麓,子为我铭其墓。”光辞以拙于文。生曰:“大临远来,非有他故,唯铭之求。朝士大夫以百数,大临无所谄,唯子之归,子何得拒之?”光愧其言,不敢辞,因曰:“然则愿闻先子之行。”生乃出其邑人试秘书省校书郎梁君焘之状以授光曰:

  君讳惟德,字辅之。始为童子,父行戍于蜀,君侍大父母,抚诸弟,以孝友闻,其治家如成人。大父母终,君亲负土成坟,终丧不尝酒肉。父自蜀归,家益富。父好散施,君竭力以助之。有所与,必称父命以致之。尝举三礼,一试于礼部,不中格,喟然归,不复就举,专以养亲治经为事,著《礼说》二十卷。性温厚,喜导人为善,乡里谓之王君子。有斗者,君徐以义理辨告,皆悦曰:“君子幸教我,我何敢违?”即解去,不复诣吏。年若干,病亟,叹曰:“死生有命,恨不得终为子之道。”以天圣五年十一月辛亥终。再娶皆杨氏。其后夫人赠职方员外郎旦之女也,能成君之志,顺适舅姑,使之终身无忧愠之容。及老寝疾,每祭祀犹强起执事。年若干,以嘉祐五年十二月己巳终。

  子男五人:长曰大顺,今为剡县主簿;次未名,次大同,皆早世;次宗道,次大临。女二人:长适大学馆学究刘应祥,次亦早世。君既没,家甚贫。大临以善讲解为诸生师,月受俸于州学钱二千,积而不用,满三十万,乃举两世之柩而葬之。光不及见君,知其为人,以其子之贤与梁君之言,于是乎铭。铭曰:

  孝乎亲,友于其弟。
  家有余,施及乡里。
  人悦其教,称为君子。
  呜呼!是亦为政,奚必仕。

  ▼玉城县君杨氏墓志铭

  夫人姓杨氏,故尚书工部郎中、直史馆韩公之配也。公之世系事业,龙图阁直学士郭公志之矣。夫人之先,在唐为盛族,居靖恭坊。五代之乱,衣冠之绪零落殆尽,唯靖恭杨氏徙家于吴,世有显人,迄今不绝。考讳蜕,仕至尚书司封郎中,精于吏治,所至著声迹。始,韩公娶夫人之姊,生男鉴、铎及二女,不幸早世。公曰:“杨氏名族,吾既谋于宗而卜于庙矣,不可易也。”乃复请昏于夫人。夫人年若干,归韩氏,生男镇、钺,初封真定,后更封玉城县君。为人慈和渊静,不喜声味。自少及长,家人伺其动静语默,皆有常度,未尝移也。其抚视六子,衣服饮食,无丝毫簿厚。六子亦相与亲爱如一,虽中外族婣,莫知其为异母也。年三十九而丧韩公,三年不茹荤,自是闭阁深居,日诵佛书,不复有自虞乐之意。年五十,以至和元年三月乙亥终。其五月壬申,祔于公之墓。时鉴为某官,镇为某官,铎为某官,钺已前卒。铎与光游素久,因状夫人之行,命光为之铭。光不得辞,曰:

  允矣夫人,德则均一,而行有常邪。
  承祖之休,宜于夫家,而寿不将邪?
  福禄当有余,而更不足,子孙其昌邪?

  ▼彭城县君刘氏墓志铭〔嘉祐五年作〕

  嘉祐五年某月日,太常博士、知蓬州事吴君几复,祔其祖妣彭城县君刘氏于祖考御史府君之墓。始夫人之没,蓬州生二年矣。比冠,而父、母、兄皆即世,家至贫,漂泊汝、洛间。尝记幼时闻其兄言,夫人之殡在京师广济佛寺。已而举进士及第,乃求所以广济佛寺者,凡有二焉,在城之东西。往问夫人之殡,皆莫能知。蓬州刻志求之,积年不置。一旦至西寺,有僧老矣,忽来讯曰:“君非邻水令吴君之子邪?”曰:“然。”僧曰:“去三十载之前,吴君殡其母夫人于是。某为童子,手亲塗之。某亦吴姓也,故能识之。”因指视其处,蓬州未之敢信,周视其塗,圮剥且尽,所余如掌,而邻水府君之题识存焉。乃奠而哭之。又数年,然后得合葬于洛阳之金谷乡。自始没至葬,四十二年矣。噫!微是孙也,则夫人之柩其复得邪?露殡积久,而题识独存,岂非邻水府君自悼其不幸未葬,而天阴相之邪?乃知诚孝可以动鬼神,信矣。御史府君讳某,邻水府君讳某。夫人平生行事不可复见。其先单父人,父为尚书郎云。铭曰:

  夫人既终,吴氏中微。
  四十余年,乃得其归。
  孝孙有立,神实告之。

  ▼程夫人墓志铭〔治平三年作〕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某将奉先君之柩,终葬于蜀。蜀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光固辞不获命,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光拜受,退而次之曰:

  夫人姓程氏,眉山人,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倨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若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辠,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说。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旦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成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汝读书勿効曹耦,止欲以书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励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目。宋兴以来,唯故资政殿大学士吴公育与轼制策入三等,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繇夫人素勖之也。

  若夫人者,可谓知爱其子矣。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孤贫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赒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其年十一月庚子,葬某地,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凡生六子,长男景山及三女皆早夭。幼女有夫人之风,能属文,年十九,既嫁而卒。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铭曰:

  贫不以污其夫之名,富不以为其子之累。
  知力学可以显其门,而直道可以荣于世。
  勉夫教子,底于光大。
  寿不充德,福宜施于后嗣。

  ▼叙清河郡君〔元丰六年作〕

  清河郡君张氏,冀州信都人,礼部尚书致仕存之女,端明殿学士司马光之妻也。年十六,适司马氏。夫登朝,封清河县君,及为学士,改郡君。年六十,元丰五年正月壬子晦,终于洛阳。三月辛巳晦,葬涑水先茔。君性和柔敦实,自始嫁至于瞑目,未尝见其有忿懥之色、矫妄之言。人虽以非意侵加,默而受之,终不与之辨曲直,已亦不复贮于怀也。上承舅姑,旁接娣姒,下抚甥侄,莫不悦而安之。御婢妾宽而知其劳苦,无妬忌心。尝夜濯足,婢误以汤沃之,烂其一足,君批其颊数下而止,病足月余方愈。故其没也,自族姻至于厮养,无亲疏大小,哭之极哀,久而不衰,咸出于恻怛,非外饰也。内外无一人私议其短者,兹岂声音笑貌之所能致邪?平居谨于财,不妄用,自奉甚约。及余用之以赒亲戚之急,亦未尝吝也。始余为学官,笥中衣无几,一夕盗入室,尽卷以去。时天向寒,衾无纩絮,客至,无衫以见之,余不能不叹嗟。君笑曰:“但愿身安,财须复有。”余贤其言,为之释然。近世墓皆有志,刻石摹其文以遗人。余以为妇人无外事,有善不出闺门,故止叙其事存于家,庶使后世为妇者有所矜式耳。

  ▼华阴侯仲连墓志铭〔熙宁二年作〕

  华阴侯仲连,字齐贤,魏恭宪王元佐之曾孙,郇国公允成之孙,遂昭裕公宗颜之长子。母曰太原郡君郭氏。初除右内率府副率,历率府率、右千牛卫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英宗即位,迁右武卫大将军、抚州刺史。今上即位,迁右羽林军大将军、辰州团练使。侯幼不好弄,长而乐善,学尤精于汉书。昭裕公素好学,喜为诗,藏书万卷。侯能嗣承其志,目其诗曰贻庆集。熙宁二年五月戊子,以疾终,享年三十有六。上为之辍视朝一日,追赠华州观察使,封华阴侯。夫人长安县君刘氏。男二人:长曰士辔,蚤卒;幼曰士頖,右内率府率。女六人,四早卒,二未嫁。以某年十一月癸酉,葬永安县。铭曰:

  昭裕爱子,以诗书教。
  名而藏之,志在则效。
  能守富贵,为诸侯孝。

  ▼右屯卫大将军令邦墓志铭〔熙宁二年作〕

  右千牛卫大将军令邦,字安国,冀康孝王惟吉之曾孙,丹阳僖穆王守节之孙,右龙武军大将军、陇州防御使世符之子也。母曰南阳县君张氏。将军生五年,除太子内率府副率。英宗即位,迁右监门率府率。今上践阼,迁右千牛卫将军。熙宁二年五月甲午,遇疾卒,年十九,赠右屯卫大将军。治平初,英宗诏宗子无幼长皆就学,差其年为大中小三品,各置师以教之。将军时年十二,从父南康修孝王爱其才性,命为小学录,以表率群儿。及年十五,以新制试孝经、论语于大宗正司,二宗正以其诵习最精,屡称叹之。将军起谢不敏,拜于床下,众益美其警悟而不伐。遂升中学,授左氏春秋。将军事亲至孝,有疾至焚香于臂以祷请。然亲有过,未尝不谏争。其所为得礼义,类皆如此。不幸早世,识之者无亲疏共惜之。二子:男未名而卒,女尚幼。是岁十一月癸酉,葬于永安县。铭曰:

  学则敏,行则孝。
  志业修,宜远到。
  命不融,众所悼。

  ▼仁和县君潘氏墓志铭〔熙宁二年作〕

  皇从侄右武卫大将军、蓬州刺史令超之夫人曰仁和县君潘氏,故郑王美之曾孙,平州刺史惟熙之孙,阁门祇候仁矩之子。生十六年,以选归于蓬州使君,封仁和县君。熙宁二年八月已未疾以卒,享年二十有四。生五子,男子翱,右内率府副率;次二男未名,二女早夭。铭曰:

  太勋之门,克生令孙。
  归于帝族,禀命天昏。
  款文幽石,以识茔园。

  ▼皇从侄右屯卫大将军士虬墓记〔熙宁二年作〕

  右千牛卫将军士虬,右武卫大将军、果州团练使、齐安郡公仲郃之子,赠安化军节度观察留后、高密郡公宗望之孙,赠安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密国公允言之曾孙也。母曰安康县君李氏。将军生五岁,以例赐名,除右内率府副率。明年,迁右监门率府率。今上践阼,迁右千牛卫将军。幼而秀慧,不嬉戏,异于常儿。七岁始就学,授孝经,孜孜不舍昼夜。教授刘仲章,老儒生,尝于广坐问之曰:“将军诵孝经,果有何得?”对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此其所得也。”仲章惊叹曰:“异日成长,必为德器。”数年,愈自修立,有成人之风。亲亲尊尊,动皆应法,问安视膳,朝夕无倦。不幸遇疾,以熙宁二年五月丙戌卒,年十二。宗室共嗟惜之。朝廷赠右屯卫大将军。其年十一月癸酉,葬永安县。谨记。


梦远书城(my285.pro)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