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笔记杂录 > 大宋宣和遗事 | 上页 下页 |
一七 |
|
【政和六年】 春正月,以童贯为陕西两河宣抚。闰月,置道学。诏州县学兼养道流,增置士名,自元士至志士,凡十三品。岁大比,许襕幞就试。后罢道学。 二月,上清宝箓宫成。 浚濠深水三丈,东则景龙门桥,西则天波门桥。二桥之下,垒石为固,引舟相通,而桥上人物往还不觉,名曰景龙外江,江之外则便有“鹤庄”、“鹿砦”、“文禽”、“孔雀”诸栅,多聚远方珍怪蹄尾动数千实之。又为村居、野店、酒肆青帘于其间。每岁冬至后即放灯,自东华以北,并不禁夜。从市民行铺夹道以居,纵博群饮,至上远后乃罢,谓之“先赏”。后又辟之,东过景龙门,至封丘门。后来南儒吟诗一首云,诗曰: 万炬银花锦绣围,景龙门外软红飞。 凄凉但有云头月,曾照当年步辇归。 是时温州有方士林灵素,初名灵噩,表字岁昌,家世寒微,远游至蜀,学道于赵升道数载,善能妖术,辅以五雷法,往来宿、亮、淮、泗等州,乞食于诸僧寺。政和三年至京师,寓居东太乙宫。徽宗在大内,得一个梦;谁知那一场梦,引得一个妖术方士的来!真是:鹿分郑相终难下,蝶化庄周未可知。徽宗梦见甚的?乃梦见东华帝君使仙童来召徽宗游神霄宫。及觉来,欲访问神霄宫的事,敕问道录徐知常访求神霄事迹进呈。知常素不晓神霄之事,方以为忧。忽有一道生告知常道:“今道堂中有温州林道士屡言神霄,亦曾有神霄诗题在壁上。诗曰: 神霄宫殿五云间,羽服黄冠缀晓班。 诏诰群臣亲受箓,步虚声里认龙颜。” 知常一见壁上诗,亟录呈徽宗。徽宗召林道士来问:“卿有何仙术?”林灵噩回奏:“臣上知天宫,中识人间,下知地府。”备言“神霄宫乃东华帝君所治。天上有所谓长生大帝君,与其弟青华大帝君,皆是玉帝的孩儿;又有左元仙伯、赏罚仙吏八百余官。陛下乃是长生大帝君降生人间,为天下帝王;蔡京乃左元仙伯。近日陛下赴弟之青华大帝君为神霄之游,得无乐乎?”徽宗闻之,大喜,自谓与灵噩如旧日素来相识,乃赐名灵素,号“金门羽客通真达灵元妙先生”,赐金紫服,出入大内无间。 又按:《宾退录》载,详符观道士何得一,宣和间游京师,遇方士陶光国,爱其人物秀整,语之曰:“当为办一事。姑亟归!”无几何,徽宗梦人曰:“天上神仙郑化基,地下神仙何得一。”明日,命阅祠部帐,得诸新滏籍中;化基其师也。遽命使宣召。是时得一方次鄂州,守贰礼请以往。既对,上大悦,赐号冲妙大师,主龙德太一宫,授丹林郎。灵素之进,亦缘梦而得,恰与此事相类,故附录之。其与高宗之梦传说者异矣。 灵素既遭遇道君之后,是时宫间多妖怪,诏灵素治之。灵素乃作铁简,长九尺,上书符篆,埋于地,其怪遂绝。又诏许林灵素就景龙门,对著晨晖门建上清宝箓宫,使灵素居之。其宫中山包平地,环以佳木清流。又就太一西宫达仁济亭,施符水,开神霄宝箓坛。诏天下天宁观改作神霄玉清万寿宫,旧无观音,以寺改创。仍各观设长生大帝君、青华大帝君像。徽宗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从林灵素之请也。乃降诏,诏云:“朕乃上帝元子为太霄帝君,悯中华被金狄之教,遂恳上帝愿为人主。今天下归于正道,卿等可上表章,册朕为教主道君皇帝。止用于教门。”是时册上尊号已毕,百官称贺。又诏翰林学士王黼、保和殿学士蔡攸、盛章至宣和殿,俟神霄降临。 十一月,有星如月,徐徐南行,而落光照人物,与月无异。 是年,女真陷辽渤海军。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