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总集 >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 上页 下页 |
史部四 别史类 |
|
▼《逸周书》十卷 是书自《隋志》称《汲冢书》,然《晋书》荀勖、束晳诸传载《汲冢书》无《周书》。《汉志》乃有《周书》七十一篇,与今本合,是《隋志》误也。今从郭璞《尔雅》注,题曰《逸周书》焉。 ▼《东观汉记》二十四卷 是书于汉明帝时创修,后递有增续,至熹平中,乃成书。《隋志》题刘珍撰,盖失其实。原本一百四十三卷,久已散佚,姚之骃掇拾残文,仅得八卷,殊多挂漏,今以《永乐大典》所载补葺,勒为二十四卷。 ▼《建康实录》二十卷 唐许嵩撰。所记六朝事迹,起吴大帝,迄陈后主,而以后梁附之。以六朝皆都建康,故以为名。大旨类叙兴废大端,而尤加意于古迹,颇为详洽。且书作于唐至德中,去梁、陈未远,多见旧文,故所综述,往往为唐以后书所不载。 ▼《隆平集》二十卷 旧本题宋曾巩撰,晁公武疑其依托。今考巩行状、神道碑,列所著述,无此名,公武之言当信也。所记太祖至英宗五朝之事,凡分目二十有六,略似会要之体;又列传八十有四,体例琐屑,颇乖古法。然尚出于北宋人手,存之亦可备参稽。 ▼《古史》六十卷 宋苏辙撰。所述上起伏羲,下讫秦始皇帝。凡本纪七、世家十六、列传三十七。盖病《史记》浅漏疏略,为之改修。然辙文章不及司马迁,其持谕以“无为”为宗,所见亦未能出迁上,悍然点窜,殆不自量。以其补苴罅漏,时有一得,姑存以备参考耳。书中附注,不著姓名,据叶大庆《考古质疑》,盖其子逊所作也。 ▼《通志》二百卷 宋郑樵撰。凡纪传一百四十五卷、谱四卷、略五十一卷。纪传及谱,皆剿袭旧史,略为删润殊无可观。迹其精华,惟二十略,而穿凿挂漏,均所未免。在《通典》《通考》之间,实未能鼎立。特以网罗繁富,才辨纵横,遂与杜、马两家联镳文苑,今亦莫得而废焉。 ▼《东都事略》一百三十卷 宋王偁撰。述北宋九朝之事。凡本纪十二、世家五、列传一百五、附录八。叙事简核,论断亦皆持平,多可以正托克托等《宋史》之谬。宋代私史,惟偁与李焘、李心传书,可称赅洽。其他著述,大抵皆第二流也。 ▼《路史》四十七卷 宋罗泌撰。《前纪》九卷,述初三皇及阴康、无怀之事;《后纪》十四卷,述太昊至夏之事;《国名纪》八卷,述诸国姓氏地理;《发挥》六卷,《余论》十卷,皆辨驳考证之文。注为其子苹作,与正文皆详略相辅,疑或泌所自为,而托之其子欤。虽所依据,多出于纬书、道书,殆不足信,而征引秘奥,词采伟丽。刘勰所谓“无益经术,有裨文章”者,殆庶几焉。 ▼《钦定重订契丹国志》二十七卷 宋叶隆礼撰,乃奉诏所编。凡帝纪十二卷,列传七卷,杂记旧事者八卷。大抵掇拾传闻,不能有所考证,诞妄疏漏,皆所不免。然三史未成以前,纪辽事者,惟此书仅存,固不能不以少见珍。惟书中忽内宋外辽,忽内辽外宋,茫无体例;又所引胡安国诸说,尤多纰缪,今恪遵指示,重为订正,乃协千古之至公。 ▼《大金国志》四十卷 旧本题宋宇文懋昭撰。今核检其书,实依托也。凡纪二十六卷,传三卷,杂录三卷,杂载、制度七卷,行程录一卷。体例词格,与《契丹国志》略同,或即一手所作,分署二人之名欤。 ▼《古今纪要》十九卷 宋黄震撰。其书撮录诸史,括举纲要,每一帝之事,则以一帝之臣附之。其僭窃割据,亦随时附见。前代诸臣,各分品目,惟北宋诸臣事迹,比历代稍详,而无忠佞之标题,盖不敢论定之意也。 ▼《萧氏续后汉书》四十七卷 宋萧常撰。祖习凿齿之说,改修陈寿《三国志》,以帝蜀黜魏。凡纪二卷,表二卷,传十八卷,载记二十卷,音义四卷,义例一卷。于诸传多增删移易,其取材则不出裴松之注及范蔚宗书。盖大旨在书法,不在事实也。 ▼《郝氏续后汉书》九十卷 元郝经撰,荀宗道注。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大旨与萧常书同,惟作八录以补陈寿之缺,则萧常书所未及。论断多激昂慷慨,于世教有裨。宗道所注,于去取义例,亦多发明。 ▼《春秋别典》十五卷 明薛虞畿撰。于《三传》之外,掇拾春秋时事迹,分十二公编次。颇为赅博。惟不注出典,是其一失,然亦明人著书之通病也。 ▼《南北史合注》一百五卷〈补〉 明李清撰。以宋、齐、梁、陈四史参定《南史》,以魏、齐、周、隋四史参定《北史》,兼旁采诸书,考证异同,以为之注,用意颇为精密。惟于李延寿书多所改定,既不可云清之新撰,又不可以云延寿之原文,未免进退无据耳。 ▼《钦定历代纪事年表》一百卷 康熙五十一年,内阁学士王之枢奉敕撰。上起帝尧,下讫元末,仿《史记·年表》《通鉴目录》之体,编年系月,条列其大事。经纬交贯,始末兼赅,足为读史之纲领。 ▼《钦定续通志》五百二十七卷 乾隆三十二年奉敕撰。门目体裁,一仍郑樵之旧。记宋、辽、金、元、明五朝之事,而兼补唐代之纪传。《明史》新修,无庸改作,亦用樵不改《唐书》例。然纪传厘订画一,较樵之因袭旧文,特为严整。二十略,搜罗详博,考证精核,亦非樵书之所及。 ▼《历代史表》五十三卷 国朝万斯同撰。以十七史自《后汉书》以下,惟《新唐书》有表,余皆阙如,乃搜剔本史,参考诸书,各为补撰体例,参取《史记》《汉书》,惟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自增《宦者侯表》《大事年表》耳。其考核精密,非条贯全史者,不能为也。 ▼《后汉书补逸》二十一卷 国朝姚之骃编。凡《东观汉记》八卷,谢承《后汉书》四卷,张璠《汉记》、华峤《后汉书》、薛莹《后汉书》、谢沈《后汉书》、袁崧《后汉书》各一卷,司马彪《续汉书》四卷。皆散佚之余,于诸书搜合者也。舛讹漏落,均所不免。而略存古书之梗概,亦不可谓之无功。 ▼《春秋战国异词》五十四卷,通表二卷,摭遗一卷 国朝陈厚耀撰。取诸书之文,与《春秋》三传、《国语》《战国策》互异者,分国编次,以备考证。亦间为辨正。又以《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联合之以为“通表”。其琐事异闻,无关体要者,则别为“摭遗”附于末。 ▼《尚史》一百七卷 国朝李锴撰。因马骕《绎史》,改为纪传表志,皆以旧文联缀而成。翦裁融贯,亦具有条理。 右别史类。二十部,一千六百十四卷。 谨案:《东观汉记》《后汉书补逸》之类,本皆正史也,然书已不完,今又不在正史之类,故概入此门。其先后从作者之时代,亦与编年例同。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