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总集 >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 上页 下页
史部七 传记类


  ▼《孔子编年》五卷

  宋胡仔撰。旧本或题其父舜陟,误也。是书删除诸子妄诞之说,以《论语》为主,而参考以《春秋》三传、《礼记》《家语》《史记》《世家》,颇为不失谨严。惟经典载孔子言行,多无岁月,而仔一一分年编次,未免有所牵合耳。

  ▼《东家杂记》二卷

  宋孔传撰。上卷分九类,皆世系封爵之属;下卷分十二类,皆孔林圣迹。大抵胡仔书详于生前,此书详于身后。合是二书,圣人之始末,亦大概可睹矣。

  右传记类圣贤之属。二部,七卷。

  谨案:以上所录,皆圣迹也。以存目中多诸贤之书,名统于一,故总标曰圣贤。

  ▼《晏子春秋》八卷

  撰人名氏无考。旧题晏婴撰者,误也。书中皆述婴遗事,实魏徵《谏录》、李绛《论事集》之流,与著书立说者回别。列之儒家,于宗旨固非;列之墨家,于体裁亦未允。改隶传记,庶得其真。

  ▼《魏郑公谏录》五卷

  唐王方庆撰。录魏徵谏诤之语甚详,司马光《资治通鉴》多引以为征。

  ▼《李相国论事集》六卷

  唐蒋偕撰。或题曰“李深之集”,称李绛撰者,误也。所录皆李绛奏议之文,与谕谏之事,而纪事者居多,偕序称编为七篇。今止六篇,殆佚其一矣。

  ▼《杜工部年谱》一卷

  宋赵子栎撰。子栎与鲁訔皆绍兴中人,而訔所著《杜甫年谱》,子栎未见,故谱中惟与吕大防辨,持论亦未甚确。以宋人旧帙,存以备说杜诗者之参考尔。

  ▼《杜工部诗年谱》一卷

  宋鲁訔撰。訔尝注杜甫诗,冠以此谱。今其注佚而谱存。颇有失考之处。而较赵子栎谱,则已密矣。

  ▼《绍陶录》二卷

  宋王质撰。质于淳熙中,奉祠山居。以陶潜、陶弘景皆弃官遗世,其同时唐汝丹、鹿何可继其风,因作此书。上卷载栗里、华阳二谱,各摘其遗文遗事为题,别为之词。下卷记唐、鹿事,而附以林居咏物之诗。

  谨案:此书非史、非子、非集,无类可归,以其上卷冠以二陶谱,下卷冠以唐、鹿事,姑附之传记类中。

  ▼《金陀粹编》二十八卷,《续编》三十卷

  宋岳珂撰。珂为岳飞之孙,是编裒辑高宗御札,及飞遗文旧事,与诬构昭雪之始末,以辨飞之冤。《粹编》成于嘉定戊寅,《续编》成于绍定戊子。珂别业在嘉兴金陀坊,故以名书。

  ▼《象台首末》五卷

  宋胡知柔撰。知柔为大理评事梦昱之子,梦昱以争济王事贬死象州。知柔辑其奏疏遗文,及赠答题跋之作,以成此书。编次颇无体例,以梦昱《宋史》无传,故录之以补史阙焉。

  ▼《魏郑公谏续录》二卷

  元翟思忠撰。原本久佚,故明长洲彭年掇拾残剩,以补其缺。附刻王方庆书后。今检《永乐大典》,原本具存,较彭年详核十倍,故黜其所补之本,仍以原本著录焉。

  ▼《忠贞录》三卷,附录一卷

  明利瓦伊樾、林增志同编。盖为建文帝旧臣卓敬作也。卷一为遗诗遗文,卷二、卷三为后人题咏。附录一卷,则敬门人黄养正、乡人陈茂烈之遗事。养正死土木之难,茂烈则孝子也。

  ▼《诸葛忠武书》十卷

  明杨时伟编。时伟以太仓王士骏所撰《武侯全书》十六卷,伤于芜累,更撰是编,存其连吴、南征、北伐、调御、法检、遗事六门,而增以年谱、传略、绍汉、杂述四门。

  ▼《宁海将军固山贝子功绩录》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记国朝宁海将军固山贝子富喇塔,讨逆藩耿精忠,平定台州之事。盖即台州人之所记也。

  ▼《朱子年谱》四卷,考异四卷,附录二卷

  国朝王懋竑撰。《朱子年谱》自李方子以下,屡易其本,懋竑皆病其未善,因辑此编。又仿朱子校正韩集之例,为“考异”四卷。并采掇论学之语二卷,附录于末。大旨详于学问,而略于出处行谊及政事。然以讲学而论,则较诸本精密多矣。

  右传记类名人之属。十三部,一百一十三卷。

  谨案:此类所录,大抵名世之英也。不曰“名臣”,而曰“名人”者,存目中孝子隐逸多未登仕籍,而道学如濂溪、文章如柳州、翰墨如襄阳者,亦究未可称名臣。统以有闻于后之称,庶为兼括之通词耳。

  ▼《古列女传》七卷,《续列女传》一卷

  汉刘向撰。《续传》一卷,则不知谁作,或曰班昭,或曰项原,皆影附无据也。旧合为一编。宋王回乃以有颂无颂,离析其文,为今本。凡分七目:曰母仪、贤明、仁智、贞慎、节义、辨通、嬖孽。

  ▼《高士传》三卷

  晋皇甫谧撰。原书本载七十二人,见《续博物志》。此本乃九十六人,盖原书散佚,后人摭《太平御览》所引,抄合成编,而益以所引嵇康《高士传》十条、《后汉书·隐逸传》十条,故真伪参半,人数转多于原本也。

  ▼《卓异记》一卷

  旧本或题唐李翱,或题唐陈翱,或题唐陈翰。案陈翰乃《宋志》所载,不足为据;李翱、陈翱,则时代皆不相及,亦必有误也。其书记唐代朝廷盛事。《读书志》称二十七事,今存二十六事。

  ▼《春秋列国诸臣传》三十卷

  宋王当撰。所录春秋诸臣,凡一百九十一人,各为之传赞。《书录解题》称其议论醇正,于经义多有发明。故徐乾学刻之《九经解》中。然所论断,自是史学,非一一明笔削之旨也。

  ▼《廉吏传》二卷

  宋费枢撰。录古来廉吏,自列国至唐,凡一百十四人。每代为总论,传后亦多系以赞。大抵以徽宗时蔡京、朱勔,奢汰无制,作此以寓意。故或但取一节,而他事不甚深求焉。

  ▼《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一卷

  宋绍兴戊辰王佐榜进士题名也。凡三百三十人。首载御笔、手诏,次载策问及执事官姓名,次载进士榜名及履贯。王佐等三人对策,亦载其略。

  ▼《伊雒渊源录》十四卷

  宋朱熹撰。记周子以下及程子交游门弟子言行。《宋史》以道学、儒林分为两传,门户一立,水火交争,大抵皆据此书也。

  ▼《名臣言行录》前集十卷,后集十四卷,续集八卷,别集二十六卷,外集十七卷

  前集、后集,宋朱熹撰;续集、别集、外集,李幼武所补。其间如进王安石,黜刘安世之类,不一而足。去取多不可解。吕祖谦与汪应辰书,深以为不然。朱子答祖谦书,亦自谓尚多谬误。以其轶事逸闻,尚资采摭,故录而存之。幼武所续,更无足观。以卷帙相连,姑容附骥云耳。

  ▼《名臣碑传琬炎集》一百七卷

  宋杜大珪编。搜录名臣碑传,上起建隆,下讫绍兴,不拘时代,亦不拘体制;无所删窜,亦无所去取;但随得随编,共成三集。皆全载原文,以待后人之论定。较以当代之人,权当代之流品,曲徇爱憎,徒酿朋党者,其用心相去远矣。

  ▼《钱塘先贤传赞》一卷

  宋袁韶撰。韶知临安府时,请于朝,建许由以下三十九人之祠,因各为之传赞。其宋代诸传,于史文颇有同异,可以互参。

  ▼《庆元党禁》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但署曰“沧洲樵叟”,盖与《绍兴正论》出于一手。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所载伪学之党,凡五十九人。《宋史》有传者,不及十之三四,其他姓名爵里,史所不载者,多借此以见大略。然薛叔似、皇甫斌等,既列名此书,而他时又以韩侂胄党败,是足见依草附木,实繁有徒,不得以伊洛渊源借口矣。

  ▼《宝祐四年登科录》一卷

  宋文天祥榜进士题名也。宋登科录存者二本:绍兴十八年榜以朱子名列第五甲九十人,故讲学家宝而传之;此录状元为文天祥,二甲第一人为谢枋得,第十七人为陆秀夫,并孤忠劲节,照映百世,其精神亦自不朽也。

  ▼《京口耆旧传》九卷

  不著撰人名氏。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所载京口人物,始于宋初,迄于端平、嘉熙间。其体例全仿正史,与小说、杂记不备端末者有殊。诸传事迹,于史文时有异同,亦足以备考证。

  ▼《昭忠录》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所记皆宋末忠节事迹。自绍定辛卯元兵克马岭堡,迄于崖山之复舟,凡一百三十人。文天祥、谢枋得等入元以后死义者,亦列其中,多为《宋史》所不载,足以发潜德之幽光。

  ▼《敬乡录》十四卷

  元吴师道撰。是书补宋洪遵《东阳志》之缺,所录婺州人物,始于梁,讫于南宋,皆先述事迹,而附录其诗文于后。体例略近《中州集》,而实不相类。盖元好问借诗以存人,师道则因人以存诗文,故或仅载篇目而不尽登也。

  ▼《唐才子传》八卷

  元辛文房撰。原本十卷,所载三百九十七人,久已散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尚存二百七十八人,厘为八卷,以存梗概。其书采摭繁富,不无小舛。然视计有功《唐诗纪事》,叙述较有体裁,传后论断,多抉摘诗家利病,亦往往中理。

  ▼《元朝名臣事略》十五卷

  元苏天爵撰。所记元代名臣事迹,始穆呼哩,〔案:穆呼哩原本作本华黎,今改正。〕终刘因凡四十七人。所载碑记、行状、家传为多,大致似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炎集》。但大珪录全篇,此有所删节耳。

  ▼《浦阳人物记》二卷

  明宋濂撰。凡分忠义、孝友、政事、文学、贞节五目。所录共二十九人。而以进士题名一篇,附于后。书中论赞,已并摘录,编入文集中,此其全帙也。

  ▼《古今列女传》三卷

  明永乐中,解缙等奉敕撰。初,洪武中,高皇后请敕儒臣撰《列女传》,因循未就;永乐元年,仁孝皇后复以请,乃敕编纂。上卷后妃,中卷诸侯大夫妻,下卷士庶人妻。大致汉以前取刘向书,汉以后取诸史列女传,而稍益以明初之人。在明代官书中,尚有条理。

  ▼《殿阁词林记》二十二卷

  明廖道南撰。集明代殿阁、词林、宫坊、台省诸臣旧事,分十一类,仿列传之体,各述其官阶恩遇,而事实亦附见焉。

  ▼《嘉靖以来首辅传》八卷

  明王世贞撰。记世宗、穆宗、神宗三朝阁臣事迹。盖明自嘉靖以后,阁臣之权始重,而首辅责任尤专,虽相沿祖制,不敢立丞相之名,而其位与丞相等;故世贞此书,断自嘉靖,明积渐之所由来也。

  ▼《明名臣琬炎录》二十四卷,《续录》二十二卷

  明徐纮编。体例与杜大珪书相同,故名亦相袭。所录自洪武迄弘治。前录凡一百十七人,后录凡九十五人。

  ▼《今献备遗》四十二卷

  明项笃寿撰。采明代名臣事迹,编为列传。起洪武讫弘治,凡二百四人。盖因袁袠旧稿,而稍增损者也。

  ▼《百越先贤志》四卷

  明欧大任撰。自勾践苗裔散处海上,有闽越、瓯越、西越、骆越诸名,而统名曰百越。大任搜采先贤事迹,自东汉以下得百二十人,兼及会稽,越旧疆故也。秦会稽郡地则不载,以其兼及吴也。大抵依据史传,不甚采杂书;其间有遗漏在此,其体例严谨亦在此。

  ▼《元儒考略》四卷

  明冯从吾撰。大抵以《元史·儒学传》为主,而采摭志乘附益之。有大书特书者,亦有细书附传者。体例稍伤琐屑,然元儒质实,不似宋人好附门墙,亦不似宋人务分朋党。故但笃信谨守,而未有叙述学派,著为一书者。从吾所纂,亦足以补其缺也。

  ▼《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十卷

  乾隆九年奉敕撰。详载满洲氏族源流,一一考其异同分合,而胪其世系。蒙古、高丽、尼堪之久隶八旗者,亦并录焉。其勋劳昭著,节义彪炳者,各为小传,冠于一姓之首,以彰世德。体例虽近章定《氏族言行类稿》,而彼备辞藻之用,此为文献之征,故隶之传记类焉。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十二卷

  乾隆四十六年奉敕撰。初,乾隆二十九年,命宗人府内阁考核宗室王公战功,为目录一卷,世系表一卷,亲王传二卷,郡王传一卷,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传一卷,褫职王、贝勒传一卷。嗣以事或未备,语或不经,命国史馆重修此本。凡专传三十一人,附传二十一人。

  ▼《钦定蒙古王公功绩表传》十二卷

  乾隆四十四年奉敕撰。体例与《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同。盖蒙古诸部,惟察哈尔林丹汗恃其强暴,自外生成;其余科尔沁等,并于天命、天聪间,效命执殳,共为臣仆。录其勋伐,著之简编,固见群藩之忠悃,亦见圣朝威德,宣昭长驾远御之鸿略也。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十二卷

  乾隆四十一年奉敕撰。凡明季诸臣,抗拒王师而死者,并予褒谥;其死于流寇,与死于燕王之篡立者,亦并表章。凡三千六百余人。分专谥、通谥、祠祀三等人,各录其事迹为传。仰见圣人之心,大公至正,视天下之善如一,不以异代而歧视也。

  ▼《明儒学案》六十二卷

  国朝黄宗羲撰。是编参考明一代讲学诸家文集语录,各条析其师承,以辨别宗派。大抵门户虽多,不过河东、姚江两家,互相出入。宗羲生于姚江,主持王学,其品题未必尽公;而于诸儒源流分合,叙述颇详。观其所列,知万历以后,党焰燎原,非一朝一夕之故,亦足为千古炯鉴也。

  ▼《中州人物考》八卷

  国朝孙奇逢撰。以河南明代人物,分为七科,曰理学、经济、忠节、清直、方正、武功、隐逸,而文士不与焉。黜华藻,励实行也。后一卷曰补遗、曰续补,不复以七科分目,盖不欲入之七科,托词续补耳。

  ▼《东林列传》二十四卷

  国朝陈鼎撰。所列东林名籍,凡一百八十余人。胪载事迹颇详。然黄宗羲著《明儒学案》之意,犹为门户起见;鼎著此书之意,则全为交通声气起见矣。录之以著聚徒讲学之极弊也。

  ▼《儒林宗派》十六卷

  国朝万斯同撰。记孔子以下迄于明末诸儒,授受源流,各以时代为次。其上无师承,下无弟子者,则别著之。持论颇平,能扫除门户之习。世所传本十二卷,此多四卷,乃其晚年定本也。

  ▼《明儒言行录》十卷,《续录》二卷

  国朝沈佳撰。于明代诸儒,各征引旧文,述其事迹,亦间摘其语录附之。始于叶仪,终于金铉,凡七十五人,附见者七十四人。《续录》所列,始于宋濂,终于黄淳耀,凡五十九人,附见者九人。佳之学,出于汤斌。然斌之学在朱、陆之间,佳则一意宗朱子。

  ▼《史传三编》五十六卷

  国朝朱轼撰。凡《名儒传》八卷,《名臣传》三十五卷,又《续编》五卷,《循吏传》八卷。书作于雍正戊申,《明史》未成,故所录及元而止。《名儒传》去取谨严,而不没汉唐诸儒,能铲除门户。《名臣传》持择亦不苟。《循吏传》稍不赅备,然亦无滥登。

  ▼《闽中理学渊源考》九十二卷

  国朝李清馥撰。程子之学,由杨时递传至朱子,故宗派多在闽中。是书条析支流,有如谱牒。其例于小传之后,各注其所据之书,并附其论学之语。颇为详备。

  右传记类总录之属。三十六部,八百零八卷。

  谨案:合众人之事为一书,亦传类也。其源出《史记》儒林、游侠、货殖、刺客诸传。其别为一书,则始于刘向《列女传》。《册府元龟》有总录之目,今取以名之。

  ▼《孙威敏征南录》一卷

  宋滕元发撰。记皇祐四年孙沔平侬智高事。盖沔与狄青同事,而余靖勒铭长沙,专归其功于青,故作此以纪其实。

  谨案:削平寇乱之事,宜入杂史。然此书主表沔之功,不主纪智高之变,故入之传记类中。

  ▼《骖鸾录》一卷

  宋范成大撰。乾道壬辰,成大自中书舍人出知靖江府,记其途中所见。其曰“骖鸾”者,取韩愈诗“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语也。

  ▼《吴船录》二卷

  宋范成大撰。淳熙丁酉,成大自四川制置使召还,取水程赴临安,随日记所阅历,作为此书。于古迹、形胜,言之最悉,亦时有所考证。

  ▼《入蜀记》六卷

  宋陆游撰。游于乾道五年授夔州通判,以次年闰六月,自山阴启行,十二月抵夔州,因述其道途所经。叙次颇为雅洁,辨订亦多有根据。

  ▼《西使记》一卷

  元刘郁撰。宪宗九年,锡里库〔案:锡里库原作旭烈兀,今改正。〕讨平西域法勒噶〔案:法勒噶原作发里哈,今改正。〕以从,遗常德使于军中。郁据其所述见闻,以为此记。虽不能考证古迹,而于山川道里、风土物产,则颇详。

  ▼《保越录》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记元顺帝至正十九年,明胡大海攻绍兴,张士诚将吕珍据守事。所记胡大海纵兵淫掠及发宋陵墓诸恶迹,《明史》皆未书。张正蒙妻韩氏女池奴及冯道二妻抗节事,《明史·列女传》亦未载。存之可补史阙也。

  ▼《闽粤巡视纪略》六卷

  国朝杜臻撰。康熙二十二年,台湾平定。臻以工部尚书,与内阁学士石柱,奉诏巡视。因述其经画大略,为此书。首沿海总图,次越略二卷,次闽略三卷,次附记澎湖、台湾一卷。皆案日记载,如行程录之体。澎湖、台湾,未能亲至,故称“附记”焉。

  ▼《松亭行纪》二卷

  国朝高士奇撰。康熙辛酉,圣祖仁皇帝由温泉出喜峰口,士奇扈从。以喜峰口为古松亭关,故以名其行纪。然松亭关在喜峰口外八十里,士奇谓即喜峰口误也。

  ▼《扈从西巡日录》一卷

  国朝高士奇撰。康熙癸酉,圣祖仁皇帝西巡五台,士奇扈从,述所闻见为此书。

  右传记类杂录之属。九部,二十一卷。

  谨案:传记者,总名也。类而别之:则叙一人之始末者,传之属;叙一事之始末者,记之属。以上所录,皆记事之文,其类不一,故曰“杂”焉。


梦远书城(my285.pro)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