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总集 >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 上页 下页
子部二 兵家类


  ▼《握奇经》一卷

  旧本题风后撰,汉公孙弘解,晋马隆述赞。《汉志》《隋志》《唐志》皆不载,《宋志》始著录。详考其文,盖因唐独孤及《八阵图记》而依托为之。然其言具有条理,流传四五百年,为谈兵者所祖,今亦仍录之,冠首焉。

  ▼《六韬》六卷

  旧本题周吕望撰。其文义不类三代,盖因庄子“金版六弢”之语,而附会成书。然陆德明《庄子释文》,谓“太公六韬,文武虎豹龙犬也”。则其伪,在陈、隋以前矣。

  ▼《孙子》一卷

  周孙武撰。《史记·孙子列传》载武之书十三篇是也。兵家书之传于今者,惟此本为最古。

  ▼《吴子》一卷

  周吴起撰。《隋志》《唐志》皆作一卷,与今本同。惟晁氏《读书志》作三卷,然六篇之目则与今本合,亦真古书也。

  ▼《司马法》一卷

  旧本题齐司马穰苴撰。证以《史记》,盖齐威王诸臣集古兵法为之,而附穰苴于其中,非穰苴作也。其时去古未远,三代遗规,往往于此书见之。

  ▼《尉缭子》五卷

  周尉缭撰。《汉志》兵家有《尉缭》三十一篇,今本二十四篇,不知即《汉志》所载否。然其言多近于正,与战国权谋颇殊,故横渠张子亦尝注之。

  ▼《三略》三卷

  旧本题黄石公撰。云即圯上以授张良者。然其文不类秦汉间书。汉光武帝诏虽尝引之,安知非反摭诏中所引二语,以证实其书?谓之北宋以前旧本,则可矣。

  ▼《三略直解》三卷

  明刘寅撰。诠释颇为明畅。其以此书为真出太公所作,则非也。

  ▼《素书》一卷

  旧本题黄石公撰,张商英注。实即商英所伪托。以书中所言,颇有合于以柔制刚、以退为进之理,故今尚传焉。

  ▼《李卫公问对》三卷

  旧本题唐李靖撰,陈师道、何薳、邵博皆以为阮逸所托。然其指画攻守、变易主客,于兵家微意,时有所得。故郑瑗《井观琐言》,谓其书虽伪,亦出于有学识谋略者之手也。

  ▼《太白阴经》八卷

  唐李筌撰。于行军制胜之术,指画甚详。杜佑《通典》采用其说颇多。

  ▼《武经总要》四十卷

  宋曾公亮等奉敕撰。凡前后二集。前集制度十五卷,边防五卷;后集故事十五卷,占侯五卷。战阵之事,非宋人所长,故所言阵法战具制弥详,而拘牵弥甚。边防五卷,亦多得诸传闻。然前集备一朝之规制,后集具历代之得失。录之亦足资考核,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焉。

  ▼《虎钤经》二十卷

  宋许洞撰。其书指陈兵法,上自占候阴阳,下至医疗人马,一一详备。大抵汇辑旧文,参以己意。惟第九卷飞鹗、长虹、重复、八卦四阵,及飞辕寨图,为洞自创之新法。

  ▼《何博士备论》一卷

  宋何去非撰。凡二十八篇,今佚二篇。皆论兵之语。元祐中,苏轼尝为奏进于朝,荐为馆职,不果。卷首载轼荐状二篇,所以志是书之缘起也。

  ▼《守城录》四卷

  是书凡分三种。首为《靖康朝野佥言》,后序宋陈规撰,因金人攻汴之具,而追论捍敌之法。次为《守城机要》,亦规所撰,皆论备御之术。次曰《建炎德安守御录》,则绍熙中浏阳汤璹,追录规守城轶事也。

  ▼《武编》十卷

  明唐顺之撰。凡前后二集。前集缕陈战法,分五十四门;后集征述古事,凡九十七门。体例略似《武经总要》,然顺之身经行阵,较曾公亮等多阅历之言。

  ▼《阵纪》四卷

  明何良臣撰。皆述练兵之法。凡分二十三类,共六十六篇。大抵以平时选练为本,而预筹其应变之术焉。

  ▼《江南经略》八卷

  明郑若曾撰。为江南倭患而作,兼及防御土寇之事。于山川形势、攻守机宜及善后诸策,言之最详。盖若曾尝入胡宗宪幕,参赞军政也。

  ▼《纪效新书》十八卷

  明戚继光撰。乃其官浙江参将时,练兵备倭之作。首为或问一篇,解释疑阻;次分十八篇,每篇各有图说。其词率如口语,不加文饰,取其易于谕众也。

  ▼《练兵实纪》九卷,《杂集》六卷

  明戚继光撰。乃隆庆二年,继光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时,讲求练兵之衡而作,凡练法六篇。其《杂集》五篇,则军中条议法制也。

  右兵家类。二十部,一百五十三卷。


梦远书城(my285.pro)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