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总集 >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 上页 下页 |
子部十一 类书类 |
|
▼《古今同姓名录》二卷 梁孝元皇帝撰,唐陆善经续,元叶森补。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所录同姓名人,虽不及后来余寅诸家之备,然类书之存于今者,莫古于是,故仍录之以冠首。 ▼《编珠》二卷,《补遗》二卷,《续编珠》二卷 旧本题隋杜公瞻撰。其《补遗》及《续》,则国朝高士奇作也。公瞻书《宋志》著录,然《文渊阁书目》不载,士奇称得自内库,殊不可信。其中多犯隋讳,尤为可疑。殆与所补、所续,均一手伪作。以所引皆唐以前书,颇为古雅,故知其赝而仍存之。 ▼《艺文类聚》一百卷 唐欧阳询等奉敕撰。中有苏味道、李峤、宋之问、沈佺期诗,皆后人窜入也。凡四十八门,以事实居前,诗文列后,在诸类书中,体例最善。 ▼《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 唐虞世南撰。北堂者,隋秘书省之后堂,犹朱入唐时所作也。凡八百一类。多摘录字句,而不尽注所出,不及欧阳询书首尾完具。又原本为明陈禹谟所窜改,亦非其旧。然所引究多古书,故考证家犹援以为据焉。 ▼《龙筋凤髓判》四卷 唐张鷟撰。其名似乎法家,实则隶事之书。盖唐制以判试士,故辑以备用也。其书胪比官曹,条分件系,组织颇工。其注为明刘允鹏作,意主详明。而稍伤冗蔓。 ▼《初学记》三十卷 唐徐坚等奉敕撰。凡三十二部。其例前为叙事,次为事对,次为诗文。叙事虽杂取群书,而次第若相连属,较他类书,独有条理。事对、诗文,采录亦皆不苟。在唐人类书中,博不及《艺文类聚》,而精则胜之。 ▼《元和姓纂》十八卷 唐林宝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惟阙其卷首国姓一门。其书以《唐韵》二百六部,排比诸姓,各载受氏之源,与诸家之谱系,虽不免于附会,而要为详赅。 ▼《白孔六帖》一百卷 ▼《六帖》本三十卷,唐白居易撰。《续六帖》本亦三十卷,宋孔传撰。其合两书为一,而析成百卷,不知为谁。据《玉海》所载,则宋本已然矣。二书均仿《北堂书钞》之例,而传书稍详其名。“六帖”者,唐制帖经,以得六为通也。 谨案:《六帖》自合并以后,世遂竟无单行本。然孔传续白居易书,当以居易书为主,故今仍以居易之时代为次。 ▼《小名录》二卷 唐陆龟蒙撰。所载古人小名,始于秦,终于南北朝。证以赵希弁《读书附志》,已非完书。所录亦多讹漏,特以其旧本而存之。 ▼《蒙求集注》二卷 晋李瀚撰,宋徐子光注。瀚书取古人事迹,类为四字韵语,以便记诵,皆以对偶成文。子光注虽稍冗蔓,而援引赅博,多所纠正。 ▼《事类赋》三十卷 宋吴淑撰,并自注。凡一百篇。皆隐括故实,以一题为一赋,颇为简要。康熙末,华希闵尝病其未备而广之。然精博不逮淑也。 ▼《太平御览》一千卷 宋太平兴国二年,李昉等奉敕撰。凡五十五门。所采书一千六百九十种。虽多转引类书,不能一一出自原本,而搜罗浩博,至今为考据之渊薮,他类书莫能先也。 ▼《册府元龟》一千卷 宋景德二年,王钦若等奉敕撰。凡三十一部,部有总序;一千一百四门,门有小序。采摭浩繁,而惟取六经子史,不录小说。去取特为谨严。旧有《音义》十卷,为孙奭奉诏所作,今则佚矣。 ▼《事物纪原》十卷 宋高承撰。考《书录解题》,称承书凡二百十七事,而此本乃多至一千七百六十五事,非陈振孙所记有讹,即后人有所窜入也。其书于一事一物,皆考索古书,求其缘起,虽不必尽确,而多可以资博识。 ▼《实宾录》十四卷 宋马永易撰,文彪续补。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书采古人殊名别号,汇为一编。初名《异号录》,后彪增广其书,乃取庄子“名者实宾”之意,改题此名。 ▼《书叙指南》二十卷 宋任广撰。〔案:《文献通考》作任浚,盖以广浚仪人而致讹。〕皆采掇典籍成语,以备尺牍之用,故以书叙为名。征引不免丛冗,而大抵皆采自本书,不由稗贩。 ▼《海录碎事》二十二卷 宋叶廷珪撰。凡十六部五百八十四目。《闽书》称廷珪闻士大夫家有异书,无不借读,因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后知泉州,因取类之。然则廷珪所录,皆从本书而来,故此书颇简而有要。 ▼《古今姓氏书辨证》四十卷 宋邓名世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书以韵隶姓,亦如《元和姓纂》之例,而考订讹舛,特为精核。盖林宝书以二百日而成,此书则始于政和,成于绍兴,父子相继,积数十年之力也。 ▼《帝王经世图谱》十六卷 宋唐仲友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书分类纂言,而各系以图谱,于先圣大经大法,咸综括贯串,故以“帝王经世”为名。其所辨订,亦皆精确,非空谈心法者所能及也。 ▼《职官分纪》五十卷 宋孙逢吉撰。每官先列《周官》典章,次叙历代沿革及居是官者姓名事迹。采摭颇为繁富。其名似乎职制,实则隶事之书,故不入史部职官类。犹《全芳备祖》,虽皆花木故实,而不入农家也。 ▼《历代制度详说》十二卷 宋吕祖谦撰。凡十三门。每门前列制度,叙述简赅;后为评说,议论明切。祖谦年谱不载此书,盖采辑事类,以备答策,本家塾私课之本,转相传录,遂以付刊,非所特著之书也。 ▼《永嘉八面锋》十三卷 不著撰人名氏,或曰陈傅良,或曰叶适,莫之详也。凡提纲八十有八,皆备程试答策之用。大旨不失醇正,亦不至迂阔。信其为永嘉之学也。 ▼《锦绣万花谷前集》四十卷,《后集》四十卷,《续集》四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其原本成于淳熙中,书肆辗转增加,乃下括绍定、端平事迹。前集凡二百四十二类,后集凡三百二十六类,续集凡四十七类。所录虽冗杂琐碎,多无条理,而所引究多古书。宋代轶事逸诗,所载尤夥。 ▼《事文类聚前集》六十卷,《后集》五十卷,《续集》二十八卷,《别集》三十二卷,《新集》三十六卷,《外集》十五卷,《遗集》十五卷 前、后、续、别四集,皆宋祝穆撰;新集、外集,元富大用撰;遗集,元祝渊撰。穆书每类皆始以群书要语,次古今事实,次古今文集,略仿《艺文类聚》,其诗文多载全篇,亦复相同。大用与渊,相继增加,体例皆一无所改。 ▼《记纂渊海》一百卷 宋潘自牧撰。其分门隶事,与他家略同。惟以天地人物提纲,而天道仅五卷,地理则二十卷,人事则六十四卷,物类又仅十一卷,详近略远,详大略细,与他家体例迥殊。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六十卷 宋章定撰。以姓氏分韵排编,而以历代名人之言行,依姓氏分隶,盖以谱牒传记类为一书也。 ▼《群书会元截江网》三十五卷 不著撰人名氏。盖宋理宗时书肆本。或作元胡助撰者,误也。凡六十五门,以历代事实、宋朝事实、经传格言、名臣奏议、诸儒至论为大纲,又有主意、事证、时政、散段、结尾诸目。盖为程试策论而设。在南宋类书中,仅胜于《万卷菁华》。然其中宋代事迹议论,多史传文集所不载,存之亦可备参考。 ▼《鸡肋》一卷 宋赵崇绚撰。取古事之相似而不同者,各以类聚,为后来《骈雅》《同书》之祖。类书之别出此、格,犹袁枢于史家二体之外,别创纪事本末之一体,后遂亦不能废也。 ▼《小字录》一卷,补录一卷 宋陈思撰。因唐陆龟蒙《侍儿小名录》,稍加推广,并集史传所载小字以为一编。存之亦足为识小之助。 ▼《全芳备祖前集》二十七卷,《后集》三十一卷 宋陈景沂撰。前集为花部,后集为果部、卉部、草部、木部、农桑部、蔬部、药部。每部分事实祖、赋咏祖二类。事实与诸书相出入,赋咏则采录宋诗特详。后来总集多即据此为出典。 ▼《山堂考索前集》六十六卷,《后集》六十五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二十五卷 宋章俊卿撰。前集分十三类,后集分七类,续集分十五类,别集分十一类。门目互相出入。大抵此集所遗,即彼集补苴,节节叶叶而成之,故体例颇为糅杂,亦南宋类书之通弊。至其引据博赡,考辨精核者,则非南宋类书所及也。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前集》六十九卷,《后集》八十一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九十四卷,《外集》六十六卷 宋谢维新撰。前集凡六十一门,后集凡四十八门,续集别集各六门,外集十六门。采掇颇详,惟不载郡县山川名胜,以祝穆《方舆胜览》已备也。每门皆前为事实,后为诗文。宋代轶事逸篇,往往而在。后集所列宋代官职,尤多史志所未详,远在《锦绣万花谷》之上。 ▼《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续集》十卷,《别集》十卷 前集、后集、续集,宋林駉撰;别集,宋黄履翁撰。其书亦备程试之用,而于历代政治沿革,别目分门,条列件系,尚有体要。于宋代朝章国典,叙述尤详。 ▼《玉海》二百卷,附《词学指南》四卷 宋王应麟撰。凡二十一类。本为词科而作,故所列门目,率巨典鸿章,所录故实,亦多吉祥善事,与他类书体例迥殊。又应麟博极群书,谙练掌故,征引奥博,条理通贯。唐宋诸大类书中,杜佑《通典》可以抗行;马端临以下,皆非其敌也。旧附刻书十三种,惟《词学指南》,原附书末,今仍存其旧,而其余则别著录焉。 ▼《小学绀珠》十卷 宋王应麟撰。分门隶事,与诸类书略同。而每门之中,以数为纲,以所统之目,系于数下,其例始自陶潜《四八目》,应麟取以类事,遂为创格。张九韶以下,皆沿其余波者也。 ▼《姓氏急就篇》二卷 宋王应麟撰。仿史游《急就篇》体,以姓氏联贯成章,取便记诵。文词古雅,亦不减于游。惟篇中复姓如申屠,不能避申字屠字之类,其余单姓,皆无一字重见。其注亦应麟自作,援引证明,皆一一典核。 ▼《六帖补》二十卷 宋杨伯岩撰。凡二十门,皆补白居易、孔传二书之遗。二书所有,即不复见,故所采未能繁富。其故实或不注出典,亦沿白居易之例也。 ▼《翰苑新书前集》七十卷,《后集上》二十六卷,《后集下》六卷,《别集》十二卷,《续集》四十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旧序但称为宋人刻本,题谢枋得者,妄也。前集皆备书启之用,后集上皆备笺表之用,后集下为类姓,而补前集未备者三门,别集皆录宋人笺表之类,续集皆录宋人书启之类。大例以前集、后集载事,别集、续集载文也。其书虽为应酬而作,而于宋代典故文章,颇资考证。 ▼《韵府群玉》二十卷 元阴时夫撰,其弟中夫注。以韵隶事,始于《韵海镜源》。然其书不传,传于今者,以此书为最古。《今韵》称刘渊所并,其书亦不传,世所通行之韵,即从此抄出,录之以著韵府及诗韵之所始焉。 ▼《纯正蒙求》三卷 元胡炳文撰。炳文以李瀚《蒙求》,多以对偶求工,不尽有关于法戒,因别作是书。上卷叙设教明伦,中卷叙立身行己,下卷叙待人接物。每卷一百二十句,并自为之注。 ▼《排韵增广事类氏族大全》二十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所述事迹,迄于宋末,盖元人所作。其书以韵隶姓,以姓统人,与章定《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体例相同,而互有详略,是以并存。 ▼《名疑》四卷 明陈士元撰。于古人姓名异字、更名更字与同姓名者,上起三皇,下迄元代,一一援据诸书,分条胪载。虽嗜博好奇,间伤驳杂,其博赡要不可没。 ▼《荆川稗编》一百二十卷 明唐顺之撰。其体例略仿章如愚《山堂考索》,而大旨欲无所不该。故门目浩博,始以六经,六经所不能括者,条列以九流之学术,凡为类二十有七。终以六官,六官所不能括者,赅举以历代史传,凡为类二十有五。顺之没后,颇为茅一相所窜乱,故瑕颣在所不免。而搜罗宏富,要足为渔猎之资。 ▼《万姓统谱》一百四十六卷,附《氏族博考》十四卷 明凌迪知撰。其书亦仿章定《氏族言行类稿》,而搜罗较广,其庞杂抵牾,亦以骛广而生。以世俗之所通行,故亦存备参考焉。 ▼《喻林》一百二十卷 明徐元太撰。采古人设譬之词,分类编辑,凡十门五百八十余子目。其体例为古所未有,其征引古籍,具列书名,又仿《资暇集》《演繁露》之例,并注其篇目卷第,尤明人之所不能。 ▼《经济类编》一百卷 明冯琦撰。其以琦手稿删定排纂,分为二十三类者,琦弟瑗及琦门人周家栋、吴光仪也。大致仿《册府元龟》,而兼录文章,体例小异,惟道术、物类二门,颇为芜杂,是瑗等刊削之无法矣。 ▼《同姓名录》十二卷,录补一卷 明余寅撰,周应宾补。梁元帝《同姓名录》,明代已无传本。寅因补撰为四卷,应宾谓其未备,为补一卷,寅复自补为八卷,与应宾书共为一编刻之。二人争相捃拾,不免泛滥,然亦赅博。 ▼《说略》三十卷 明顾起元撰。其书摘录说部,分门编次,但纂言而不记事,与徐元太《喻林》相近,翦裁镕铸,颇为条理分明。 ▼《天中记》六十卷 明陈耀文撰。以所居近天中山,因以为名。明代博洽推杨慎,起而与之争者,惟胡应麟与耀文。故所辑类书,终较有根据,间附辨证,亦创类书之所无。世所行本五十卷,此刻独六十卷,乃晚年所定足本也。 ▼《图书编》一百二十七卷 明章潢撰。取古人左图右书之义,裒辑诸图,系以论断。凡经义十五卷,象纬历算十三卷,地理三十九卷,人道六十八卷,附以易象、类编、学诗、多识各一卷。引据古今,详赅本末,远在王圻《三才图会》之上。 ▼《骈志》二十卷 明陈禹谟撰。取古事之相类者,对偶标题,而各注其事于条下。大抵与方中德之《古事比》,大致相近而博赡则胜之矣。 ▼《山堂肆考》二百二十八卷,补遗十二卷 明彭大翼撰。凡四十五门,大抵荟萃类书而成,非伐山自作。编次亦未免芜杂,然包括群言,取材终富。 ▼《古俪府》十二卷 明王志庆撰。皆取六朝、唐、宋骈偶之文,采摭英华,分类编载。凡十八门,一百八十二子目。或录全篇,或取节本,如《艺文类聚》之例,皆采自本书,不同割裂饾饤,迷其所出。在明人类书中,犹为具有根柢者。 ▼《广博物志》五十卷 明董斯张撰。凡二十二门,一百六十七子目。凡所引据于古书之佚亡者,虽不免转取类书,然多据唐、宋巨帙,不至贩鬻于坊本。其古籍尚存者,则皆采自原书,具有首尾,故往往文句略繁,然胜他类书之割裂多矣。 ▼《历代不知姓名录》十卷〈补〉 明李清撰。取诸书所载有事迹而无姓名者,类为一编,分五十四门,大致以正史为主,而参以小说杂记之可信者。 ▼《诸史同异》六十八卷〈补〉 明李清撰。取诸史所载事迹,以相合者为同,分三十八类;相反者为异,分三十类。与陈禹谟之《骈志》,大致相近,而体例各异,博洽亦较胜之。 ▼《御定渊鉴类函》四百五十卷 康熙四十九年奉敕撰。体例本俞安期《唐类函》,而博采诸书,益以唐、宋、元、明诗文事迹。计其卷数,虽仅及《太平御览》之半,而细行密字,篇页繁重,所载乃赢于《太平御览》三之一,实古今类书之渊海也。 ▼《御定骈字类编》二百四十卷 康熙五十八年奉敕撰。雍正四年告成。所采诸书词藻,并括以二字,而以上一字类从,凡一千六百有四字,分隶为十有三门。周亮工《书影》谓《韵府》惟齐句尾一字,欲创一书齐句首一字以便检核,举一白字为例,然其书未成,至是乃为类书补此一体云。 ▼《御定分类字锦》六十四卷 康熙六十年奉敕撰。类书之有事对,始于徐坚《初学记》,〔案:隋杜公瞻《编珠》,亦全用事对,然其书真伪难明,故不以为始。〕然每门不过数联。至全书皆以成语对偶,巧合天然,则自古以来,未有巨于是编者;亦未有翦裁组织,更精于是编者。与《御定骈字类编》,皆超轶前代之制作也。 ▼《御定子史精华》一百六十卷 康熙六十年奉敕撰。四库之中,惟史部最为浩繁,惟子部最为芜杂。纂言记事,博涉为难。乃特命撷其要语,别类分门。以大书挈纲领,以细注具始末,俾学者弃其糟粕,而咀其膏腴。于读子史者,良有事半功倍之益焉。 ▼《御定佩文韵府》四百四十四卷 康熙四十三年奉敕撰。以《韵府群玉》《五车韵瑞》所已载者列前,而博征典籍,补所未备列于后,并以经、史、子、集为次。然旧有者不及十之二三,新增者逾于十之七八。自《韵海镜源》以来,未有如是之总括词林、环络藻府者也。 ▼《御定韵府拾遗》一百一十二卷 康熙五十九年奉敕撰。以拾《佩文韵府》之遗,凡前编所未载者,谓之补藻;其已载而增所未备者,谓之补注。务期清词丽句,咸入搜罗。仰见睿虑周详,织微必察,虽一典籍之编摩,亦反复研求,至精至密,不留只字之挂漏也。 ▼《同书》四卷〈补〉 国朝周亮工撰。大致如李清《诸史异同》,而李书多载相类之事,此则兼载相类之语,颇足以稽古异同。 ▼《格致镜原》一百卷 国朝陈元龙撰。类事之书,大都缕陈事迹,胪列典章。此书所分三十门,皆博识之学,故名曰“格致”。每物必溯其源委,略如高承《事物纪原》之例,故名曰“镜原”。较诸类书之采掇字句,不具始末者,特有条理,足资考证。 ▼《读书记数略》五十四卷 国朝宫梦仁撰。分类隶事,各以数为纲。大致因王应麟《小学绀珠》、张九韵《群书拾唾》为蓝本,而旁摭他书附益之。 ▼《花木鸟兽集类》一三卷 国朝吴宝芝撰。所集花木鸟兽故实,凡一百一十目,皆以备词藻之用,故惟以新颖为宗,异类书之陈因剿说。 ▼《别号录》九卷 国朝葛万里撰。取宋、金、元、明人别号,以下一字,分韵编辑,颇便考核。 ▼《宋稗类抄》三十六卷 国朝潘永因编。杂采诸家说部,分六十门,名为“宋稗”,然颇及元、明事,又皆不注所出,殊乖体例。然州区部列,颇便检寻。 右类书类。六十五部,七千零四十五卷。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