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总集 >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 上页 下页 |
子部十二 小说家类 |
|
▼《西京杂记》六卷 旧本或题汉刘歆撰,或题晋葛洪撰,实则梁吴均撰,托言葛洪得刘歆汉书《遗稿》,录班固所不载者为此书也。 ▼《世说新语》三卷 宋临川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本名“世说新书”,后相沿称“新语”,遂不可复正。其书取汉至晋轶事琐语,分为三十八门,叙述名隽,为清言之渊薮。孝标所注,征引赅博,多所纠正,考证家亦取材不竭。 ▼《朝野佥载》六卷 旧本题唐张鷟撰。然鷟没于玄宗时,而书中有敬宗、宣宗时事,核以诸书所载,盖原本久佚,后人掇拾成编,与无名氏《朝野佥载补遗》并为一书,故卷数、门目,皆与所传鷟书不合也。其书记唐代轶事,多琐屑猥杂,然古来小说之体,大抵如此。 ▼《国史补》三卷 唐李肇撰。凡二百五条。皆开元、长庆间杂事。自序谓书报应、叙鬼神、征梦卜、近帷薄则去之,纪事实、采物理、辨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则书之。在唐、宋说部中,最为近正。 ▼《大唐新语》十三卷 唐刘肃撰。所记唐事,起自武德,迄于大历。以类相从,分为三十门。《唐志》列诸杂史中,然其中谐谑一门,殊为猥杂,其义例亦全为小说,非史体也。 ▼《次柳氏旧闻》一卷 唐李德裕撰。一名《桯史》。所记凡玄宗遗事十七条。盖柳芳闻之高力士,尝记为一书,后诏求芳书不获,而德裕之父吉甫尝闻其说于芳之子冕,德裕因述为此编,故名曰《次柳氏旧闻》。 ▼《刘宾客嘉话录》一卷 唐韦绚撰。追述长庆元年在白帝城闻刘禹锡所谈。其文与李绰《尚书故实》相同者,凡三十八条。疑原书残缺,妄人采补,以足卷帙。今删除重复,仍勒为一卷,以还其旧。 ▼《明皇杂录》二卷,补遗一卷 唐郑处诲撰。皆记开元、天宝轶闻。卷数与晁公武《读书志》所载合。而叶梦得《避暑录话》所引卢怀慎好俭一条,此本无之,则尚有所佚脱也。 ▼《因话录》六卷 唐赵璘撰。以五音分五部。一卷宫部为君,记帝王;二卷、三卷商部为臣,记公卿百僚;四卷角部为民,〔案:民字原本作人,避太宗讳也。〕凡不仕者咸隶之;五卷征部为事,多记典故,而附以谐戏;六卷羽部为物,杂述诸物,而一时琐事,无所附丽者,亦入焉。在唐人说部之中,颇严整有体例。 ▼《大唐传载》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记武德至元和杂事,多唐代公卿言行,《新唐书》颇采用之。其间及诙嘲琐语,则小说之本色也。 ▼《教坊记》一卷 唐崔令钦撰。所记皆天宝中乐部杂事,故陈振孙《书录解题》斥其猥亵。然后记一篇,谆谆于声色之亡国,虽无一语及玄宗,而历引汉成帝、高纬、陈叔宝、慕容熙旧事,反复推明,其言至为痛切。振孙盖略观其书,而未详其著书示戒之本旨也。 ▼《幽闲鼓吹》一卷 唐张固撰。顾元庆跋,称二十五篇,此本二十六篇,盖误分元载一条为二也。所记皆中唐遗事,多有关于劝戒。 ▼《松窗杂录》一卷 唐李浚撰。〔案:李浚或作韦浚,乃字之误。〕所记唐代杂事,明皇最详。其中宗称“苏瑰有子,李峤无儿”一条,《通鉴考异》斥其诬说,盖小说家言,自古虚实相半也。 ▼《云溪友议》三卷 唐范摅撰。云溪者,摅所居若耶溪,一名五云溪也。其书凡六十五条,各以三字标题。诗话居十之七八,大抵孟棨《本事诗》所未载也。 ▼《玉泉子》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所记皆唐代杂事,颇与《因话录》《尚书故实》诸书相出入,盖亦杂采小说以为之,不尽其所自作。 ▼《云仙杂记》十卷 旧本题唐冯贽撰。或以为王铚所伪作也。皆杂记古人逸事,各注其所出之书,而其书皆古来史志所不载,依托显然。然工于造语,词赋家转相引用,知其赝而不能废焉。 ▼《唐摭言》十五卷 五代王定保撰。商维浚尝刻于《稗海》中,删削不完,此乃扬州所刊宋宾王家足本也。凡一百三门。述唐代贡举之制特详。其一切杂事,亦足见当日之士风,有资法戒。 ▼《中朝故事》二卷 南唐尉迟偓撰。盖奉先主李升之命,述唐宣、懿、昭、哀四朝旧闻。升自称系出太宗子吴王恪,故称长安为中朝。上卷记君臣事迹、朝廷制度;下卷则杂陈神怪,纯为小说体矣。 ▼《金华子》二卷 南唐刘崇远撰。崇远自号金华子,因以名书。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凡六十余条。皆唐大中以后,朝野之佚事。于将相贤奸,藩镇强弱,言之颇悉。而述文章、志神怪,亦错杂其间。 ▼《开元天宝遗事》四卷 五代王仁裕撰。仁裕初仕蜀,为翰林学士,蜀亡后栖寓长安,得民间所传玄宗时遗事,记为此书。凡一百五十九条。洪迈《容斋随笔》,尝摭其失实者四事;然小说家言,得诸委巷,不能一一责以必实也。 ▼《鉴戒录》十卷 蜀何光远撰。凡六十六条,皆以三字标题。名为鉴戒,实则杂记唐及五代杂事,多诙嘲神怪之谈,不尽有关于美刺。《书录解题》以为辑唐以来君臣事迹可为世鉴者,似未观其书,但据名臆说也。 ▼《南唐近事》一卷 宋郑文宝撰。所记皆琐语碎事。疑文宝裒集遗文,以朝廷大政为《江表志》,以其余文为此编。一为史体,一为小说体也。 谨案:偏霸事迹,例入载记。惟此书虽标南唐之名,而非其国记,故入之小说家。盖以书之体例为断。犹《明皇杂录》不可以入史部也。 ▼《北梦琐言》二十卷 宋孙光宪撰。旧本题五代人者,误也。光宪初从高季兴于荆州,在梦泽之北,因以名书。所载皆唐末、五代轶事,多记某人所说,以示有征。记载芜杂,叙述亦复冗沓;而遗文琐语,亦往往可资考订。 ▼《贾氏谈录》一卷 宋张洎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盖洎仕南唐之时,奉使至宋,录所闻于馆伴贾黄中者也。史称黄中多知台阁故事,故此录所述,多唐代旧闻。 ▼《洛阳缙绅旧闻记》五卷 宋张齐贤撰。皆述梁唐以来洛中旧事,凡二十一篇。多据传闻之词,约载事实,以明劝戒。自称凡与正史差异者,并录而存之,亦别传、外传之比云。 ▼《南部新书》十卷 宋钱易撰。所记皆唐时故实,兼及五代。多采轶闻琐语,而朝章国典,因革损益,亦杂载其间。故虽小说家言,而不似他书之侈谈迂怪。 ▼《王文正笔录》一卷 宋王曾撰。所记皆太祖、太宗、真宗时廊庙旧闻。下及仁宗初年,仅一二条。曾谙习掌故,所言多确凿有据,故李焘作《通鉴长编》,往往全采其文。 ▼《儒林公议》二卷 宋田况撰。所记建隆以迄庆历,朝廷政令、士大夫言行甚详。亦间及五代十国时事。持论平允,不以恩怨亲疏为是非;“公议”之名,卓然不忝。 ▼《涑水纪闻》十六卷 宋司马光撰。杂记宋代旧事,起于太祖,迄于神宗。每条皆注其述说之人,故曰“纪闻”。虽亦偶涉琐事,而国家大政为多。盖光欲辑录宋事,作《资治通鉴后纪》,故以此储史料也。后黄庭坚等修神宗实录,多取是书。绍圣初,蔡京等重修朱墨本,乃悉刊削云。 ▼《渑水燕谈录》十卷 宋王辟之撰。〔案:《宋志》作王关之,盖字之误。〕皆记绍圣以前事,分十五类。晁公武《读书志》称,所载三百六十余条,此本仅二百八十五条,疑商维浚刻入《稗海》,有所删节。盖明人所刻古书,未有不妄行点窜者也。 ▼《归田录》二卷 宋欧阳修撰。以作于致仕居颍之后,故名曰“归田”。多记朝廷旧事,及士大夫谐谑之言。自序谓以李肇《国史补》为法,而小异于肇者,不书人之过恶也。 ▼《嘉祐杂志》一卷 宋江休复撰。亦曰《江邻几杂志》。“邻几”,即休复之字也。所记皆当代轶事,兼以杂说。 ▼《东斋记事》六卷 宋范镇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盖镇致仕家居时作,故所记多蜀事。时新法方行,故所述多祖宗美政,有鱼藻之意。惟其中间涉语怪,不免稗官之习。《文献通考》列之小说家,殆以是焉。 ▼《青箱杂记》十卷 宋吴处厚撰。所记多当代见闻,亦多诗话。处厚人不足道,而吟咏则颇工。故其论诗之语,往往可取。 ▼《钱氏私志》一卷 宋钱世昭撰。盖纂录其世父愐之所述,或题愐撰,或题钱彦远撰,皆误也。是书杂述家世见闻,而颇诋斥欧阳修,自称报东门之役。盖修《五代史·吴越世家》及《归田录》,皆颇不满钱氏耳。 ▼《龙川略志》十卷,《别志》八卷 宋苏辙撰。皆其元符二年谪居循州时作。《略志》三十九条,惟首末两卷记杂事者十四条,余二十五条皆记朝政。于众议之同异,颇详。《别志》四十八条,则皆述耆旧余闻也。 ▼《后山谈丛》四卷 宋陈师道撰。陆游以为依托,未详考也。所记皆宋代杂事,洪迈尝摭其失实者四条,然称其笔力高简,必传于后世。 ▼《孙公谈圃》三卷 宋刘延世撰。皆记闻于孙升之语。升虽列元祐党籍,而观其所论,既不满王安石,又不满苏轼,又不满程子,盖于洛、蜀二党之外,自行其意,无所偏附,则是书当为公议矣。 ▼《孔氏谈苑》四卷 旧本题宋孔平仲撰。所记杂事,多与宋人小说相出入,似杂摭诸书以成之。其不见于他小说者,又或失实。赵与峕《宾退录》,疑为依托,似乎不诬。姑以宋人旧本,存备参考尔。 ▼《画墁录》一卷 宋张舜民撰。皆记所见闻,颇存臧否。如《新唐书》《五代史记》,皆屡致不满。盖虽在党籍之中,而自行己意,大致类乎孙升也。 ▼《甲申杂记》一卷,《闻见近录》一卷,《随手杂录》一卷 宋王巩撰。皆纪东都旧闻,本各自为书,后其曾孙从谨合为一编。《甲申杂记》凡二十二条,甲申者崇宁三年也,故所记上起仁宗,迄崇宁而止。《闻见近录》凡一百四条,所记上起周世宗,下迄宋神宗,而太祖、太宗、真宗、仁宗事为多。《随手杂录》凡三十三条,所记惟周及南唐、吴越各一条,余皆宋事,止于英宗之初。虽皆稍涉神怪,而朝廷大事为多。 ▼《湘山野录》三卷,《续录》一卷 宋释文莹撰。以作于荆州金銮寺,故以“湘山”为名。所记皆北宋杂事。《续录》中,太宗即位一条,李焘引入《通鉴长编》,启千古之论端。今详核其文,实无指斥逆节之事,特后人误会其词,致生疑宝耳。 ▼《玉壶野史》十卷 宋释文莹撰。本名《玉壶清话》,“玉壶”者其所居之地也。《湘山野录》作于熙宁中,此书则作于元丰中,盖即《野录》后集尔。 ▼《侯鲭录》八卷 宋赵令畤撰。令畤晚节颓唐,而早年坐与苏轼游,入元祐党籍。所往还酬唱,皆一代胜流,故目染耳擩,典型终在。所记前辈遗事,及诗话文评,皆斐然可观。 ▼《东轩笔录》十五卷 宋魏泰撰。泰为曾布之妇弟,故此书所记多尊熙宁新法,而抑元祐党籍。持论不甚可凭,而所记琐事尚有可采。 ▼《泊宅编》三卷 宋方勺撰。勺寓居湖州之泊宅村,因以名书。原本十卷,此本三卷,似尚非足本。所纪皆见闻杂事,间有附注,或驳正本书,不知何人所加也。 ▼《珍席放谈》二卷 宋高晦叟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所记北宋旧闻,上自太祖,下迄哲宗。于朝廷制度沿革,士大夫言行得失,言之颇详。 ▼《铁围山丛谈》六卷 宋蔡绦撰。绦为蔡京之子,故是书多为其父饰非。然绦颇娴翰墨,又预直中禁,于朝廷令典,知之为详,故所记徽宗时一切制作始末,乃多足以资考证。鸷兽当殪,而骨革不害其适用,则是书亦未可竟废矣。 ▼《国老谈苑》一卷 旧本题仪门隐叟王君玉撰。据《书录解题》及《宋志》,则此书本名《国老闲谈》,而君玉亦佚其姓。今本实明人妄改妄增也。所记太祖、太宗、真宗三朝遗事,于当时士大夫褒贬,无所假借。不著姓名,或以是欤。 ▼《道山清话》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旧本题王暐者,误也。所记皆北宋杂事。终于崇宁五年。于王安石深致诋諆;而于伊川程子及刘挚,亦不甚满。惟苏、黄、晁、张,交际议论特详。其为蜀党中人,则灼然可见耳。 ▼《墨客挥犀》十卷 宋彭乘撰。皆记宋代轶事及诗话文评。大旨皆推重苏、黄,中有数条与《冷斋夜话》一字不异。又有数条但录旧史原文,而无所论断,或原本残缺,后人又有所窜乱欤。 ▼《唐语林》八卷 宋王谠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校补。其体例虽仿《世说新语》,而所记故实、嘉言懿行,多与正史相发明。与刘义庆之标举清谈,用意又殊。 ▼《枫窗小牍》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但以书中“袁良碑”一条,知其姓袁。查慎行注苏轼诗指为袁褧,则非也。其人上及见徽宗崇宁,下及见宁宗嘉泰,故旧本题为百岁老人。所记多汴京故事。 ▼《南窗记谈》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袁文《瓮牖闲评》,已引其书,则作于南北宋间也。多记北宋盛时事,其中有延祐戊午开元宫立虞集碑一条,乃元人附注之语,误连为正文也。 ▼《过庭录》一卷 宋范公偁撰。公偁为仲淹之玄孙,中间多述祖德,亦间及诗文杂事。以皆绍兴丁卯、戊辰间,闻于其父,故名曰“过庭”。 ▼《萍洲可谈》三卷 宋朱彧撰。原本残缺,今从《永乐大典》校补。彧父服尝使于辽,后帅广州,故是书多述其父所闻见。又彧初与苏轼兄弟游,后乃隙,末党附舒亶、吕惠卿,故与熙宁、元祐之际,颇有意抑扬。然所记朝章国典、土俗民风,皆颇足以资考证。 ▼《高斋漫录》一卷 宋曾慥撰。原本残缺,今从《永乐大典》校补。是书虽卷帙寥寥,而所述朝廷典制及士大夫言行,往往可资法戒。其品诗文、供谐戏者,亦皆有理致可观。 ▼《默记》三卷 宋王铚撰。所记皆汴京朝野遗闻,惟末一条为考证曹植《感甄赋》事。 ▼《挥麈前录》四卷,《后录》十一卷,《第三录》三卷,《余话》二卷 宋王明清撰。前录、后录、第三录,皆记朝廷故事。于前录自跋,谓记忆残缺,以补册府之遗。第三录于高宗东狩事尤详。余话则兼及诗文碑铭之属。惟明清为曾布之弥甥,故于布及王安石,皆有溢美,而于米芾极丑诋,皆不为公论云。 ▼《玉照新志》六卷 宋王明清撰。多谈神怪琐事,亦间及朝野旧闻,及前人逸作。如王尧臣《谏取燕云疏》,李长民《广汴都赋》,姚平仲《预拟破敌露布》,及曾布、冯燕《水调歌头·排遍七章》,皆出自此书。其曰“玉照新志”者,盖尝得一玉照,因以名其所居,并名其书云。 ▼《投辖录》一卷 宋王明清撰。乃其晚年所作。凡四十四条。以皆奇闻异事,客所乐闻,不待投辖而自留,故以“投辖”为名。 ▼《张氏可书》一卷 宋张知甫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知甫生北宋末年,犹及见汴都全盛,故于徽宗时朝廷故事,记载特详,往往意存劝戒。其杂以神怪诙谐,虽不出小说之体,要其大旨,固《东京梦华》之类也。 ▼《闻见前录》二十卷 宋邵伯温撰。前十六卷记太祖以来故事,于熙宁变法、元祐分党,言之尤详。十七卷记杂事。末三卷记邵子言行,如黑猿感孕之类,乃颇涉于语怪。 ▼《清波杂志》十二卷,《别志》三卷 宋周辉撰。〔案:《宋诗纪事》作周燀,盖误以讹本为据。〕所记皆宋人杂事。方回《桐江续集》,力诋其尊王安石之非。盖辉之曾祖于安石为中表,亲串之间,不免回护。犹王明清《挥麈录》,多为曾布解耳。知其私意所在,则可以此并废其书,则又门户之见矣。 ▼《鸡肋编》三卷 宋庄季裕撰。季裕之父与黄庭坚、苏轼、米芾游,季裕犹及识芾及晁补之,故学问颇有渊源,亦多识旧事。此编略见其梗概。 ▼《闻见后录》三十卷 宋邵博撰。以其父伯温有《闻见录》,故此以后名。然伯温尊程氏,博乃助苏氏以攻程,其宗旨迥异。盖两家后人,始以标榜相附,终以争名相失也。其持论驳杂,尤乖家法。惟所辨订考证,颇有可取,持论亦时复可观。 ▼《北窗炙輠录》一卷 宋施德操撰。炙輠之名,盖取《史记》所载淳于髡事。然所记多当时前辈盛德可为世法者,间及杂事杂说,亦无滑稽之意,不识何以立此名也。 ▼《步里客谈》二卷 宋陈长方撰。步里,长方所居地也。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所记多嘉祐以来名臣言行,而于熙宁、元丰之间,邪正是非,尤三致意。其论元祐党人,不皆君子,其见迥在宋人上。其评论文章,亦多可采。 ▼《桯史》十五卷 宋岳珂撰。其曰“桯史”,盖袭李德裕之故名,而取义则不甚可解。所载南北宋事,凡一百四十余条,多足补正史之遗。虽颇及诙嘲琐语,然大旨亦多寓劝惩。 ▼《独醒杂志》十卷 宋曾敏行撰。敏行曾祖孝先、祖君彦,在熙宁中皆不肯以新学求进。敏行守其家法,所与游者皆胡铨、杨万里之流。故是书所记是非,皆不诡于正,闻有疏舛,要不害其宏旨。 ▼《耆旧续闻》十卷 宋陈鹄撰。所录皆南北宋遗事,大抵采掇诸家文集家传而成。往往不改其称谓,故有似自述者,有似子孙之词者,颇乖体例。然皆据南渡以后故家遗老之所传,故多有元祐诸人绪论。其品评文艺,亦具有渊源。 ▼《四朝闻见录》五卷 宋叶绍翁撰。记高、孝、光、宁四朝事迹,分甲、乙、丙、丁、戊五集,凡二百七条。皆随事标题,不分时代。惟丁集但载宁宗受禅、庆元党禁二事,不及其他。绍翁之学,一以朱子为宗。然卖武夷山一条,于朱在无所回护,足知其是非之公。惟王士祯《居易录》,病其颇涉烦碎,不及李心传《朝野杂记》。今核之信然。故心传书入史部,而此入小说家焉。 ▼《癸辛杂识前集》一卷,《后集》一卷,《续集》二卷,《别集》二卷 宋周密撰。与所作《齐东野语》大致相近。然《野语》兼考证旧文,此则辨订者无多;《野语》多记朝廷大政,此则琐事杂言居十之九。故入之小说家。 ▼《随隐漫录》五卷 宋陈世崇撰。“随隐”,其自号也。多记同时人诗词。而于南宋宫禁故事,言之尤详。盖世崇,陈郁之子,又尝为东宫掌书故也。 ▼《东南纪闻》三卷 不著撰人名氏。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核其词意,盖元人所作,故称宋曰“东南”。所纪间有北宋事,则连类及之也。 ▼《归潜志》十四卷 元刘祁撰。旧题金人者,误。其曰“归潜”,乃祁未仕元时,自署所居。后西山之节不终,亦非其实也。其书一卷至六卷,为金末诸人小传;七卷至十卷,杂记轶事;十一卷记哀宗亡国始末;十二卷记崔立作乱,劫群臣立碑事,而附以《辨亡论》一篇;自是以下至末,皆祁之语录诗文。后元修《金史》,多采此书。然其体则小说也。 ▼《山房随笔》一卷 元蒋子正撰。所记多宋末元初事,而叙贾似道误国始末尤详。 ▼《山居新语》四卷 元杨瑀撰。大致似陶宗仪《辍耕录》,而所记多有关政典,有裨劝戒,则非宗仪之所及也。 ▼《遂昌杂录》一卷 元郑元祐撰。元祐家钱塘、寓平江,而此录题曰“遂昌”,不忘本也。元祐生元中叶,上及见宋诸遗老,下及见泰哈布哈,〔案:泰哈布哈,原作泰不华,今改正。〕倪瓒、杜本,故是书多记宋代轶闻。而遭逢丧乱,亦多忧时感事之言。 ▼《乐郊私语》一卷 元姚桐寿撰。至正之末,寇乱相仍,桐寿避地海盐,独未遭兵燹,故以“乐郊”名书。所记轶闻琐语,多类小说;记赵孟坚事,尤失实。然亦有可补史传之遗者,所辨天册碑、秦桧像赞、鲁訔注杜诗诸条,亦颇见考据。 ▼《辍耕录》三十卷 明陶宗仪撰。书中称明兵曰集庆军,又曰江南游军,盖元末作也。于元代法制,及至正末东南兵乱,纪载颇详。所考订书画诗文,亦足备参证。惟好采猥谈鄙事,自秽其书,是其大瑕耳。 ▼《水东日记》三十八卷 明叶盛撰。是书征引繁而议论夥,不免时有抵牾。又好著己长,亦为一失。然所记明代制度,及一时遗闻轶事,颇足以资考证。盖盛既练习掌故,又家富藏书,故终与道听涂说者异也。 ▼《菽园杂记》十五卷 明陆容撰。多记明代朝野故实,多可以参证史传。其杂以诙嘲鄙事,盖小说之体。惟考辨古义,或有偏驳,存而不论可矣。 ▼《先进遗风》二卷 明耿定向撰,毛在增补。所录皆明代名臣言行,大抵严操守、砺品行、存忠厚者居多。又多居家行己之事,而朝政不及焉。其意似为当时士大夫讽也。 ▼《觚不觚录》一卷 明王世贞撰。皆叙明代朝廷制度、搢绅仪注之沿革,虽多细故,而一代风气之升降,可略见焉。 ▼《何氏语林》三十卷 明何良俊撰。是书袭裴启《语林》之名,而体例门目则因刘义庆《世说新语》,益以宋、齐以后之事,并原书为二千七百余条。每条之下,并自为之注。翦裁镕铸,皆雅有体裁。 右小说家类杂事之属。八十六部,五百八十一卷。 谨案:纪录闻见之书,小说与杂史最易相淆,诸家著录亦往往牵混。今以述朝廷关军国者,入杂史;其兼涉里巷闲谈、词章细故者,则均隶此门。《世说新语》,古来列之小说,其明例矣。 ▼《山海经》十八卷 是书或称夏禹撰,或称伯益撰,其中乃有帝启、周文王及秦、汉地名,则妄不待辨。然司马迁已称之,则亦周、秦以来古书也。其注为晋郭璞作。《隋志》以来,皆列地理之首。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入之史部未允也。 ▼《山海经广注》十八卷 国朝吴任臣撰。因郭璞《山海经注》而广之。于名物训诂、山川道里,皆有所订正。虽引据稍繁,要不失为博赡。 ▼《穆天子传》六卷 汲家古本,晋郭璞注。所纪周穆王西行之事,为经典所不载,而与《列子·周穆王》篇互相出入。知当时委巷流传,有此杂记。旧史以其编纪月日,皆列起居注中,今改隶小说,以从其实。 ▼《神异经》一卷 旧本题汉东方朔撰,晋张华注。考诸《隋志》所载亦符。则其依托已久矣。所记皆八荒以外之言,不可究诘。而文采缛丽,词赋家恒所引用,要亦六朝文士所为。《隋志》列入地理类,《唐志》列入神仙家,均非其实,今亦改隶于小说。 ▼《海内十洲记》一卷 旧本题汉东方朔撰。皆神仙恍惚之说,亦依托也。《隋志》著录。李善《文选注》、陆德明《庄子音义》,已屡引其文,则亦六朝人所为矣。 ▼《汉武故事》一卷 旧本题汉班固撰,或以为齐王俭作。语出唐人,或不诬也。所说与《史记》《汉书》相出入,但杂以妖妄之语。自《三辅黄图》已引用,然诸书所引,今本往往不载,疑其抄合而成,又非王俭原本也。 ▼《汉武帝内传》一卷 旧本题汉班固撰。然《隋志》著录二卷,不云班固,殆后人以《汉武故事》,托名于固,并举此书而归之也。证以诸书所引,其文盖出于魏、晋之间。 ▼《汉武洞冥记》四卷 旧本题汉郭宪撰。其言荒诞不可诘,其词华艳丽,亦迥异东京。其中影娥池事,唐上官仪采以入诗,时称博洽,是犹唐以前之伪书。 ▼《拾遗记》十卷 秦王嘉撰。原本十九卷二百二十篇,经乱佚阙,梁萧绮掇拾残文,编为十卷,并为序录,录即论赞之别名也。所记上起三皇,下迄石虎事迹,十不一真,而词条艳发,摛华掞藻者,挹取不穷。 ▼《搜神记》二十卷 旧本题晋干宝撰。证以古书所引,或有或无。其第六、第七卷,乃全抄《续汉书·五行志》,一字不更,殆亦出于依托。然犹为多见古书之人,联缀旧文,傅以他说。故核其体例,俨然唐以前书,非谛审详稽,不能知其伪也。 ▼《搜神后记》十卷 旧本题晋陶潜撰。考潜卒于宋元嘉四年,而书中有元嘉十四年、十六年事,其伪可不待辨。然其书文词古雅,体例严整,实非抄撮补缀而成,亦非唐以后所作。故《隋志》著录,而唐人所引,文亦一一相合。盖犹隋以前之完帙也。 ▼《异苑》十卷 宋刘敬叔撰。所记皆神怪之事。遣词简古,而意态具足。不类唐人小说之冗沓。 ▼《续齐谐记》一卷 梁吴均撰。或作唐吴筠,误也。案《隋志》,宋散骑侍郎东阳无疑先有《齐谐记》七卷,故此书称续。卷帙不多,而所载异闻,恒为唐人所引用。 ▼《还冤志》三卷 隋颜之推撰。书名之上,或冠以“北齐”字者,误也。所述皆冤报之事。之推《家训》有“归心篇”,精信因果,此书盖犹是志。然自《左传》以来,即有是事,亦不尽佛氏之说也。 ▼《集异记》一卷 唐薛用弱撰。凡十六条。多述唐代轶闻,亦间涉灵异。序述颇有文采,胜他小说之凡鄙。 ▼《博异记》一卷 旧本题唐谷神子撰,或云冯廓,或云郑还古,均无确证也。所记凡十条。皆鬼神灵迹,叙述雅赡,所录诗词亦工致,盖犹能文之士所为。 ▼《杜阳杂编》三卷 唐苏鹗撰。所记唐代异闻,上起代宗广德元年,下迄懿宗咸通十四年。皆以三字为标题,文词瑰丽,皆类郭宪、王嘉之体。其荒诞亦复相似。虽一一学其闻自某某,恐亦俗语之为丹青也。 ▼《前定录》一卷,《续录》一卷 唐钟辂撰。录前定之事,凡二十三则。自序称:“庶达识之士,知其不诬;奔竞之徒,亦足以自警。”其著书之旨,较他小说为有劝戒。《续录》一卷,不知谁作。中引柳宗元《龙城录》,柳录为王铚伪作,则书在王铚以后矣。 ▼《桂苑丛谈》一卷 旧本题冯翊子子休撰,不著姓名。《邯郸书目》称其姓严,名则终莫考也。书前十条,皆神怪之事;后十八条,别题曰“史遗”,皆记杂事。凡唐代十二条、南北朝六条。 ▼《剧谈录》二卷 唐康骈撰。〔案:康或作唐,骈或作軿,皆传写之误。〕其书成于乾宁二年,皆记天宝以来杂事,凡四十条。 ▼《宣室志》十卷,补遗一卷 唐张读撰。所记皆鬼神灵异之事。其曰“宣室”,盖取汉文帝问贾谊事。然文帝以受厘宣室,偶问贾谊,非必于宣室问鬼神,亦非问鬼神必于宣室,核以名义,实属未安。 ▼《唐阙史》二卷 五代高彦休撰。旧本题唐人,误也。凡五十一篇。所记怪妄诸事,如“丁约剑解”一条,王士祯斥其导逆,所说良是。然其中如“李可及说三教”一条,颇有正论;“刘蜕单长鸣”诸条,亦颇资考证。 ▼《甘泽谣》一卷 唐袁郊撰。自序谓,春雨泽应,甘泽成谣,故以名书。所记异闻凡九事,皆从《太平广记》录出,非其原本也。 ▼《开天传信记》一卷 唐郑棨撰。凡三十二条。自序谓,搜求遗逸,期于必信,故以“传信”为名。然如华阴岳神、梦游月宫,及罗公远、叶法善诸事,恐非信史,以文士久相引用,存备唐人小说之一种尔。 ▼《稽神录》六卷 宋徐铉撰。所记皆唐末、五代异闻。晁公武《读书志》称凡一百五十事,此本乃有一百七十四事,又有拾遗十三事。〔案:《枫窗小牍》载,修《太平广记》时,此书全部收入,疑从《广记》录出,又误录他书并入之,故数浮于旧也。〕 ▼《江淮异人录》二卷 宋吴淑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所载道流、侠客、术士,凡唐代二人、南唐二十三人。大抵语怪。然其中耿先生事,马令、陆游并采入《南唐书》中,则亦不尽凿空也。 ▼《太平广记》五百卷 宋太平兴国二年,李昉等奉敕撰。凡分五十五部,所采书三百四十五种。古来奇文秘笈,咸在焉。小说家之渊海也。 ▼《茅亭客话》十卷 宋黄休复撰。所记蜀中轶事,始于王、孟二氏,终于宋真宗时。多涉神怪,而大旨主乎劝戒。其他杂说,亦颇资博识。 ▼《分门古今类事》二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但据书中“龙泉梦记”,知其姓宋耳。其书分十二门,大抵即先兆以明定数,示人无庸妄觊,与钟辂《前定录》同意。其异于辂者,在终以为善而增、为恶而损二门,有教人立命之义焉。 ▼《陶朱新录》一卷 宋马纯撰。陶朱,其所居乡名也。所载皆宋时琐事,语怪者十之七八。末附元祐党籍碑,与全书体例不类。盖纯为马默之孙,默为党籍中人,欲以表其先德也。 ▼《睽车志》六卷 宋郭象撰。所记皆奇异之事,故取《易》睽卦上爻“载鬼一车”之义为名。 ▼《夷坚支志》五十卷 宋洪迈撰。其以“夷坚”为名,取《列子》“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语也。原书四百二十卷,初十集以甲、乙等十干记,次以支甲、支乙等记,次以三甲、三乙等记,次以四甲、四乙等记,凡三十二编。此乃其支甲至支戊五集也。 右小说家类异闻之属。三十二部,七百二十四卷。 ▼《博物志》十卷 旧本题晋张华撰。实则原本散佚,后人采其遗文,裒合成编,又杂取他说附益之。故证以诸书所引,或有或无,或合或不合也。 ▼《述异记》二卷 旧本题梁任昉撰。其中有北齐武成、河清年事,盖亦如张华《博物志》裒合而成,半真半伪之书也。 ▼《酉阳杂俎》二十卷,《续集》十卷 唐段成式撰。原本三十篇,今佚其“破虱录”一篇。《续集》十卷,胡应麟《笔丛》称,自《太平广记》抄出,然具有篇目,又似本书,莫能详也。所记多荒怪不经,而古来佚文秘典,往往而在。故论者虽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征引。自唐以来,推为小说之翘楚。其曰“酉阳杂俎”者,取梁元帝“访酉阳之逸典”语,谓二酉山也。 ▼《清异录》二卷 宋陶谷撰。采唐及五代新颖之语,分三十七门,各为标题,而注事实缘起于其下。陈振孙《书录解题》,以为不类宋初人语。今观其“花九命”一绦,乃似南唐人所作,诚不可解。然词人引用已数百年。撷其华藻足矣,其真赝亦不足深诘也。 ▼《续博物志》十卷 宋李石撰。旧本题晋李石者,误也。其书以补张华所未备,多采掇旧文,失于刊改,如称宋太祖为“今上”之类,往往有之,而轶闻琐语,亦多可以备参考。 右小说家类琐记之属。五部,五十四卷。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