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总集 >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 上页 下页
子部十三 释家类


  ▼《宏明集》十四卷

  梁释僧祐撰。凡十篇。皆东汉以下,至于梁代,阐明佛法之文。其辨难攻诘者,亦具载其往复之语。大旨斥道以尊释,因并抑儒。

  ▼《广宏明集》三十卷

  唐释道宣撰,以续僧祐《宏明集》。亦分十篇。体例与僧祐小异。其不攻儒而惟攻道家,宗旨亦小异。盖其时方诏孔颖达、贾公彦等修《五经疏义》,古学方明,知其必不能攻,故知难而退也。

  ▼《法苑珠林》一百二十卷

  唐释道世撰。以佛经故实,分类编排,凡一百篇。每篇各有述意,如史传之序。大旨推明福罪之由,以生人敬信之念。

  ▼《开元释教录》二十卷

  唐释智升撰。以三藏经论,叙为自录。分为二编:一曰“总括群经录”,皆以释人先后为次第,先列朝代姓名,次列所译经名卷数,及或存或佚,末为小传,凡九卷,其第十卷则历代佛经目录四十一家;一曰“别分乘藏录”,分七子目,各以经论类从,以辨别存亡真伪,及删并重修之类,凡八卷,其十九、二十卷,则大、小乘经论入藏目录也。后朱彝尊作《经义考》,其体例一准此书。

  ▼《宋高僧传》三十卷

  宋释赞宁撰。唐释道宣作《高僧传》,所载至贞观而止。太平兴国七年,敕赞宁续之。故所载自唐高宗时为始,凡五百三十三人,附见一百三十人,分为十类,亦仍道宣之例。

  ▼《法藏碎金录》十卷

  宋晁迥撰。乃其退居昭德里时所作,融会佛书,随笔记录,亦禅门语录之属。而迥本文士,能饰以雅词。其曰“碎金”者,取《世说新语》“谢安碎金”之义也。

  ▼《道院集要》三卷

  宋晁迥撰,王古删定。迥耽于禅悦,所著有《道院别集》《自择增修百法》《法藏碎金录》《随因记述》《髦智余书》,凡五编。古删除重复,择其精要,为此书。

  ▼《僧宝传》三十卷,附《补僧宝传》一卷,《临济宗旨》一卷

  宋释惠洪撰。其书总括五宗于禅门宿望,各述其事迹始末,为之传赞,凡八十一人。末附补传一卷,题丹峰庵僧庆老,盖北宋人。又《临济宗旨》一卷,亦惠洪所撰。

  ▼《林间录》二卷,后集一卷

  宋释惠洪撰,本明编次。所记皆禅门古德,嘉言善行。多订赞宁《高僧传》之讹,中颇自抒己意,发明佛理,不尽叙录旧事。后集一卷,则惠洪所作赞偈铭三十一首。《渔父词》六首,不知何人所附入也。

  ▼《五灯会元》二十卷

  宋释普济撰。取道原《传灯录》、李遵勖《广灯录》、白运中《续灯录》、通明《联灯会要》、正受《普灯录》,合为一编。故以“五灯”为名,删薙冗杂,颇为简要。其考论宗系,亦最详明。

  ▼《罗湖野录》四卷

  宋释晓莹撰。自序谓倦游归憩罗湖,追忆昔所见闻,录为四卷。其中多载机锋问答,而于禅门故实,叙述颇详。所载士大夫投赠诗歌,尤夥。

  ▼《释氏稽古略》四卷

  元释觉岸撰。用编年之体,以历代统系为纲,而释家源流始末,随手编载。始于伏羲,终于南宋瀛国公,援据颇博。

  ▼《佛祖通载》二十二卷

  元释念常撰。所载释氏故实,上起七佛,下至顺帝元统元年。编年纪载,于佛教之废兴、禅宗之授受,一一分明。

  右释家类。十三部,三百十二卷。

  谨案:佛氏之书,浩如烟海,非惟经论语录,不可胜收,即叙述释家故实者,亦难以赅载。故今惟即官库所有,择可录者录之,以见梗概;官库所未收者,则自有彼之佛藏在,无庸代为搜辑也。其道家之书,亦仿此例焉。


梦远书城(my285.pro)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