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总集 >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 上页 下页 |
集部七 别集类六 |
|
▼《圣祖仁皇帝御制初集》四十卷,《二集》五十卷,《三集》五十卷,《四集》三十六卷 谨案:圣祖仁皇帝御制诗文,癸亥以前为《初集》,丁丑以前为《二集》,辛卯以前为《三集》,皆大学士张玉书等恭编。壬辰至壬寅为《四集》,庄亲王允禄等恭编。景祚洪延,制作宏富。自访落之传周颂,逮作歌之纪虞书,炳耀天章,昭垂宇宙。非惟一朝文治之本原,实亦千古艺林之弁冕也。 ▼《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三十卷 谨案:世宗宪皇帝集凡文二十卷。分十二体。诗十卷,前三卷为《雍邸集》,康熙辛丑以前作;后七卷为《四宜堂集》,雍正癸卯以后作也。洪惟临御十三年内,励精图治,日昃不远,宣谕批答,逾数百卷。而几暇摛藻,尚裒然巨编。信乎聪明天亶,非管蠡所能窥测矣。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三十卷 乾隆二十三年,尚书协办大学士蒋溥等奉敕编。皇上奎文焕耀,富有日新。雍正庚戌,亲订《文抄》十四卷,乾隆丁巳汰存十之三,益以乙卯前续著十之七,定为《乐善堂集》。至是又指授溥等,勒为定本。仰见圣不自圣之心,并日进无疆之学焉。 ▼《御制文初集》三十卷,《二集》四十四卷 谨案:《御制文初集》凡五百七十余篇,分十有九体。《二集》四百一十余篇,分二十三体。各以岁月为次。皆万几余暇,亲御丹素所成。是以理剖苞符,体侔典诰,陶镕百代,规矩从心;非代言诸臣,所能仰拟万一。 ▼《御制诗初集》四十四卷,目录四卷,《二集》九十四卷,目录六卷,《三集》一百卷,目录十二卷,《四集》一百卷,目录十二卷 谨案:御制诗集,皆合古体。近体以编年为次,《初集》自丙辰至丁卯,凡四千一百五十余首;《二集》自戊辰至己卯,凡八千四百七十余首;《三集》自庚辰至辛卯,凡一万一千六百二十余首;《四集》自壬辰至辛丑,凡九千七百余首。甲辰以后之诗,海内翘跋,未睹者不知其几。自今以往,亿万斯年,更不知其几。今谨就已刊布者,敬缮著录,以示艺林之矩范。至于义彰人极,律叶元音,如丹霄迥而七曜辉,紫澥深而百宝毓,则有目共瞻,不俟臣等拜颂也。 ▼《梅村集》四十卷 国朝吴伟业撰。伟业才华艳发,故少作多婉丽风流。迨阅历兴亡,暮年萧瑟,乃苍凉激楚,兴象深微。至于度曲倚声,亦特饶情韵。惟杂文于散体之中,多参俪偶,盖欲沿洄魏晋,撷厥膏腴,然不古不今,终非正格也。 ▼《汤子遗书》十卷,附录一卷 国朝汤斌撰。斌学出孙奇逢,主于坚苦自持,而事事讲求实用。故集中语录,宗旨在朱、陆之间。其奏议皆规画周密,条析详明,不同迂论。文章虽其余事,而具协雅音。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以诗赋入高等,亦讲学家所希有矣。 ▼《兼济堂文集》二十卷 国朝魏裔介撰。凡奏疏二卷,杂文十四卷,诗三卷,附录、年谱一卷。其奏议多明达政体,诗文虽不甚擅名,亦皆不失正轨。 ▼《学余堂文集》二十八卷,《诗集》五十卷,《外集》二卷 国朝施闰章撰。闰章尝谓王士祯诗,如华严楼阁,弹指即见;而己诗如瓴甓木石,从平地筑起。然其深稳亦在此。其文具有欧、曾法;魏禧为作集序,以为文胜于诗,则过也。 ▼《范忠贞集》十卷 国朝范承谟撰。承谟遭遇逆藩,捐生完节。其画壁诗卷,吴震方刻入《说铃》中,天下传诵。此编乃其全集,奏议具见经略,诗文皆正气凛然,特录存之,并恭录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文,弁诸简首,用昭扶植纲常之至意焉。 ▼《林蕙堂集》二十六卷 国朝吴绮撰。绮与陈维崧,同以四六名。维崧追摹开府,绮含咀樊南,异曲同工,未易定其甲乙。其诗词神姿艳逸,亦不愧才人。末一卷为南曲,非文章之正轨,原本所有,姑并存之云尔。 ▼《精华录》十卷 国朝王士祯撰。题曰“曹禾、盛符升同编”,实士祯所自定也。士祯吟咏繁富,其尤者已萃于此集。括其宗旨,不出神韵之一言。虽末流剽窃,使模山范水之语,处处可移,论者不能无同异。要其选言新秀,吐属天然,不能不推为诗家一大宗也。 ▼《尧峰文钞》五十卷 国朝汪琬撰。琬与魏禧、侯方域,并以古文擅名。宋荦尝合刻之。然方域才人之文,禧策士之文,惟琬根柢经典,不失为儒者之文。欧、苏、曾、王,固未易拟;以之接迹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等,无愧色也。 ▼《午亭文编》五十卷 国朝陈廷敬撰。廷敬初著《尊闻堂集》八十卷,晚年手自删削,定为此编,以所居午亭山村为名。于时古文推汪琬,诗推王士祯;廷敬自序,谓与汪、王,不苟雷同。知其才力学力,均有足以自立者,故不肯随人作计矣。 ▼《读书斋偶存稿》四卷 国朝叶方蔼撰。方蔼初著有《觚斋集》,后自弃其稿,此集皆入仕以至归田之作。其诗导源苏、陆,不及王士祯秀骨天成,而和雅舂容,沨沨乎治世之音也。 ▼《松桂堂全集》三十七卷,《延露词》三卷,《南淮集》三卷 国朝彭孙遹撰。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之士,以孙遹为第一。今观是集,大抵才富学赡,词采清华。馆阁诸作,尤为伟丽。其独邀睿赏,领袖群儒,信非偶然幸致矣。 ▼《曝书亭集》八十卷,附录一卷 国朝朱彝尊撰。彝尊以布衣登馆阁,与一时名士掉鞅文坛。时王士祯工诗而疏于文,汪琬工文而疏于诗,阎若璩、毛奇龄工于考证而诗文皆次乘,独彝尊事事皆工,虽未必凌跨诸人,而兼有诸人之胜。核其著作,实不愧一代之词宗。 ▼《于清端政书》八卷 国朝于成龙撰。前七卷皆历官案牍奏疏,末一卷为诗文。诗文颇不擅长,可云疣赘,余皆有用之言也。 ▼《愚庵小集》十五卷 国朝朱鹤龄撰。鹤龄初攻词赋,后顾炎武劝以穷经,遂研精注疏,故其文引据考证,具有原本。尝注杜甫、李商隐诗,其诗格亦出入于二家。 ▼《抱犊山房集》六卷 国朝嵇永仁撰。永仁在范承谟幕府,耿精忠之乱,与承谟同殉。其诗文为世所重,亦与承谟《忠贞集》同传。 ▼《文端集》四十六卷 国朝张英撰。凡应制诗四卷,《存诚堂诗集》二十五卷,《笃素堂诗集》七卷,文集十卷。英遭逢昌运,珥笔赓扬,皆典雅冲和,为升平黼黻,至于言情赋景,又能抒写性灵,台阁山林,乃体能兼擅。 ▼《西河文集》一百七十九卷 国朝毛奇龄撰。奇龄《西河合集》凡四百余卷。今析其经集、史集、杂著,皆别著录。此集惟存文一百一十九卷、诗五十三卷、词七卷。其文博辨纵横,与所作经说相类,不可律以绳尺。诗词又次于文。然奇龄学问淹通,才锋英锐,以经籍佐其驰骋,譬春秋之楚、战国之秦,以无道行之,犹能制胜,故亦不能竟废焉。 ▼《陈检讨四六》二十卷 国朝陈维崧撰。维崧四六之文,根柢六朝,才力富健,本足以笼罩诸家,徒以传诵者多,摹拟太滥,久而生厌,论者并集矢于维崧。然剑南诗派,流为窠臼,终不能废陆游之诗,今仍录斯集,犹是意也。 ▼《莲洋诗钞》十卷 国朝吴雯撰。雯天才雄骏,有其乡元好问之风。最受知于王士祯,而其诗激昂沉着,实与士祯异趋。凡士祯所称,皆取其近己者耳,不足尽雯所长。惟熟于内典,动摭释氏,故实拉杂堆垛,是其一短。 ▼《张文贞集》十二卷 国朝张玉书撰。玉书诗文皆舂容大雅,为鸣盛之和声。其所记述旧典,考订详明,历举沿革,尤多有资于掌故。惟遗稿仅存,未经删定,募疏祭文之类,收载芜杂,颇病榛楛勿翦,今汰其冗滥,厘为一十二卷。 ▼《西陂类稿》三十九卷 国朝宋荦撰。皆荦晚年所手定。惟初刻《绵津山人集》,删稿不录,以皆少作故也。荦虽不由科目,而淹通典籍,笃好风雅,名与王士祯相亚。其诗文皆源出苏轼,《池北偶谈》记荦尝绘轼象,而己侍立于侧,可以知其所尚矣。 ▼《铁庐集》三卷,《外集》二卷,《后录》一卷 国朝潘天成撰。其语录颇杂于禅,诗文亦不甚工。然天成笃行纯孝,艰苦不渝,足以敦风俗而励人心,天下之义理文章,莫大乎是。特存是集,以示表章。不与操觚之士,论词采之工拙;亦不与讲学之家,争议论之醇疵也。 ▼《湛园集》八卷 国朝姜宸英撰。宸英少习古文,年七十始登第。于斯事,用力颇深,故其文闳肄雅健,有北宋风格。初刻有《湛园未定稿》,后又有《西溟文钞》,此本乃黄叔琳所删定。前二卷皆应俗之文,未必得宸英本意,然梗概亦略具矣。 ▼《古欢堂集》三十六卷,附《黔书》二卷,《长河志籍考》十卷 国朝田雯撰。王士祯负海内重名,自赵执信以外,无不假借其声誉。惟雯与任丘、庞垲,不相攻击,亦不相攀附。垲诗格律谨严,而才地稍弱;雯则天姿超迈,记诵赅博。欲以雄伟奇丽,别关门庭。其名虽不及士祯,然偏师驰突,亦士祯之劲敌也。 ▼《榕村集》四十卷 国朝李光地撰。合诗文笔记共为一编。惟诗为光地自定,余皆其孙清植编也。光地于理学、经术,皆所究心。文章乃其余事。然弘深肃括,不雕琢而自工,则根柢深厚之故也。 ▼《三鱼堂文集》十二卷,《外集》六卷,附录二卷 国朝陆陇其撰。陇其尝以滥刻文集为戒,故没后箧无遗稿。后其从子礼征,蒐合散佚,属其门人侯铨,厘为此本。其所去取,未必尽陇其本意。然陇其学问深醇,虽率尔操觚,不合于道者亦鲜也。 ▼《因园集》十三卷 国朝赵执信撰。执信娶王士祯之甥女,而论诗与士祯相失,至作《谈龙录》以攻士祯。迄今述二家之说者,袒分左右。实则王以神韵缥缈为宗,赵以思路镵刻为主。王之规模阔于赵,而流弊伤于肤廓;赵之才力锐于王,而末派病于纤仄。两家并存,其得失适足相救也。 ▼《怀清堂集》二十卷 国朝汤右曾撰。浙中之称诗者,自朱彝尊后,即推右曾。今观二家之集,彝尊博洽淹通,才力又足以运掉,故镕铸变化,惟意所如;右曾才足肩随,而学问根柢则少让。齐驱并驾,似未易言;然亦近时之挺出者也。 ▼《二希堂文集》十二卷 国朝蔡世远撰。世远究心理学,不以文艺为专门。然所选《古文雅正》,华实相资,与语录为文者,所见迥异。故所作理醇词正,而吐属渊雅,可谓质有其文。 ▼《敬业堂集》五十卷 国朝查慎行撰。其近体源出于陆游,古体源出于苏轼,而拟议变化,不为优孟之衣冠。其诗一事一地,即立一集,名目颇为繁碎。然亦见其无时不从事于诗矣。 ▼《望溪集》八卷 国朝方苞撰。苞殚思经学,故是集说经之文为多。其古文取法昌黎,谨严简洁,虽未能规矩在手,自运方圆,然蹊径未除,源流终正。近时为八家之文者,当以苞为最焉。 ▼《存砚楼集》十六卷 国朝储大文撰。大文初以制义名,归田后乃潜心古学,尤究心于地理。故此集十六卷中,谕形胜者居七卷,皆援古验今,不徒为纸上之语。其他杂文,或失之隶事太繁,然此亦淹博之过,非空疏之过也。 ▼《香屑集》十八卷 国朝黄之隽撰。皆集唐人之句,为香奁诗。凡古今体九百三十余首,组织工巧,一一如自己出。虽非正格,然实为唐、宋以来所未闻。譬诸嵌珍成器,簇彩为衣,本不适于服用,而不能不谓之工巧。并收兼蓄,亦足见文章之变,无所不有也。 ▼《鹿洲初集》二十卷 国朝蓝鼎元撰。鼎元喜讲经世之学,故集中诸文,多得诸阅历,不徒纸上之谈。在近人文集之中,较有实际。 ▼《樊榭山房集》十卷,《续集》十卷 国朝厉鹗撰。鹗平生于南宋轶事,考究最详。其诗乃吐词秀雅,不涉南宋之派。虽较诸朱彝尊等,未能方驾;以视西泠十子,则翛然远矣。 ▼《果堂集》十二卷 国朝沈彤撰。彤穿穴经学,精于考证。集中释经之文,多补注疏所未备。杂文亦皆尔雅深厚,语有本原。 ▼《松泉文集》二十卷,《诗集》二十六卷 国朝汪由敦撰。由敦久直内廷,仰承指授,故学问具有本原。兹集为其子工部侍郎承霈所编。荷蒙赐诗弁首,天藻褒嘉,尤为艺林盛事焉。 右别集类国朝。四十二部,一千七百九十九卷。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