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总集 >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 上页 下页
集部九 诗文评类


  ▼《文心雕龙》十卷

  梁刘勰撰。分上、下二篇。上篇二十有五,论体裁之别;下篇二十有四,论工拙之由,合序志一篇,亦为二十五篇。其书于文章利病,穷极微妙。挚虞《流别》,久已散佚。论文之书,莫古于是编,亦莫精于是编矣。

  ▼《文心雕龙辑注》十卷

  国朝黄叔琳撰。因明梅庆生注本,重为补缀,虽未能一一精审,视梅本则十得六七矣。

  ▼《诗品》三卷

  梁钟嵘撰。取汉魏至梁能诗者一百三人,分为三品。每品各冠以小序,每人又系以论断。惟所称某人诗源出某人者,颇为武断。至其妙解文理,不减刘勰。王士祯尝病其次第高下,多所违失。然古人篇什,今已百不存一,未可据残剩之余,定当日评骘之确否也。

  ▼《文章缘起》一卷

  旧本题梁任昉撰。考昉书《隋志》称已佚,不应至今复出。然宋王得臣《麈史》所称,与此本相合,又非近人所伪撰,疑即《唐志》所载张绩书也。其注为明陈懋仁作,国朝方熊又补之。词颇枝蔓,姑以原本所有,存之耳。

  ▼《本事诗》一卷

  唐孟綮撰。取历代缘情之作,各详其事迹,分为七类。惟宋武帝乐昌公主二条为六朝事,余皆唐事也。

  ▼《诗品》一卷

  唐司空图撰。图论诗欲有味外之味,故是书所论亦妙契精微。凡分二十四品。各以四言韵语,写其意境。平奇浓淡,无体不备。王士祯惟摘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二语,为诗家秘钥,非图之本意也。

  ▼《六一诗话》一卷

  宋欧阳修撰。诗话莫盛于宋,其传于世者,以修此编为最古。其书以论文为主,而兼记本事。诸家诗话之体例,亦创于是编。

  ▼《续诗话》一卷

  宋司马光撰。据首卷自序,即续《六一诗话》也。光不以诗名,而是编所论,乃多中理解。惟“梅尧臣病死”一条,与诗话无涉;宋人诗话往往体参小说,此其滥觞也。

  ▼《中山诗话》一卷

  宋刘攽撰。攽兄弟均以博洽名,吟咏非所留意。此编所论,得失参半。多收嘲谑之词,尤为猥杂。殊不及欧阳、司马二书。然学问终有根柢,故其考证议论,亦尚多可采。

  ▼《后山诗话》一卷

  旧本题宋陈师道撰。陆游《老学庵笔记》,尝疑其依托;而魏衍《集记》,又有其名。今考所称教塘雷大使事,在师道身后,其伪可知。然持论虽多出入,亦颇有中肯之语。疑师道原有诗话,其本散佚,好事者以意补之也。

  ▼《临汉隐居诗话》一卷

  宋魏泰撰。泰为曾布之妇弟,故其学薄元祐而重熙宁。是书所论,亦不免门户之私。然一知半见,亦时有可取。盖泰虽邪党,而文章则未尝不工也。

  ▼《优古堂诗话》一卷

  宋吴开撰。开误国庸臣,人不足道。其论诗乃颇可取。书中涉考证者,不及十分之一。大旨在明诗家用字炼句相承变化之由。虽无心暗合,不必皆有意相师;然换骨夺胎,作者原有是法,亦未始不资触发也。

  ▼《诗话总龟前集》四十八卷,《后集》五十卷

  宋阮阅撰。《前集》分四十一类,《后集》分六十一类。所采书凡二百种。故旁涉于小说杂书,不免猥滥。而取材既富,资考证者亦多。披沙拣金,在于淘汰。书成于宣和癸卯,苏、黄文禁方严,故元祐诸家悉不见录焉。

  ▼《彦周诗话》一卷

  宋许顗撰。其论诗宗元祐之学,故所述苏、黄绪论为多。其品第诸家,颇为有识。惟参杂以神怪之说,自秽其书,为深可惜耳。

  ▼《紫微诗话》一卷

  宋吕本中撰。其中或偶涉经义,兼及杂事、杂文,然大致以论诗为主。其学源出豫章,而所论乃不主一家,亦不主一格。虽张子、程子之作,与文士南辕北辙,亦不废称述,可谓无门户之见矣。

  ▼《四六话》二卷

  宋王铚撰。古无专论四六之书,有之自铚始。所论多宋人表启之文,大抵举其工巧之联,而气格法律,皆置不道。故宋之四六日卑。然就一朝风气而言,则亦多推阐入微者,如诗家之有句图,不可废也。

  ▼《珊瑚钩诗话》三卷

  宋张表臣撰。其曰“珊瑚钩”者,取杜甫“文采珊瑚钩”句也。书中多及杂文,亦多及琐事,不尽论诗之语。然表臣及与陈师道、晁补之游,往往传其绪论,颇有根柢。大抵法元祐之学,与《冷斋夜话》同。其好载己作,务表所长,亦与《冷斋夜话》同。

  ▼《石林诗话》一卷

  宋叶梦得撰。梦得为蔡京门客,又与章惇为姻家,本绍述之余党,故其持论与魏泰多同。然梦得学问文章,皆出泰上,故是编所论,其识亦出泰《诗话》上。知其党同伐异之私,分别观之可矣。其书则非无所取也。

  ▼《藏海诗话》一卷

  宋吴可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论诗喜作不了之语,如禅家之机锋,颇嫌其有心作态。然可及见元祐旧人,学问有所授受,持论乃多有深解。

  ▼《风月堂诗话》二卷

  宋朱弁撰。盖其使金被留时所作。遗稿留于北地,至度宗时乃传至江南。多述元祐诸人遗闻绪论。首尾两条,皆发明钟嵘“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明”“月照积雪、羌无故实”之意,盖其宗旨所在也。

  ▼《岁寒堂诗话》二卷

  宋张戒撰。钱曾《读书敏求记》载有其名。然世无传本,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论古来诗人,由苏、黄上溯风骚,分为五等。大旨尊李、杜而推陶、阮。始明言志之义,而终以无邪之训。其论唐人咏杨贵妃事,为无礼于君,尤有裨名教也。

  ▼《庚溪诗话》二卷

  宋陈岩肖撰。冠以宋代御制及前代帝王之作。次评论唐宋诗人,于元祐诸家,尤多所征引,然其论豫章诗派之流弊,最为确凿,是亦未专主元祐也。

  ▼《韵语阳秋》二十卷

  宋葛立方撰。其评诗不甚论工拙,惟辨别风旨之是非,故谓之“阳秋”。真德秀《文章正宗》,此其先路。然多推尊释氏,与德秀之旨又殊。

  ▼《碧溪诗话》十卷

  宋黄彻撰。其持论不尚雕华,惟存风教,与《韵语阳秋》略同。然彻本工诗,尚未至以有韵语录,锢天下之性情也。

  ▼《唐诗纪事》八十一卷

  宋计有功撰。于唐一代诗,或录名篇,或著本事,或记品评之语,兼载其世系爵里,凡一千一百五十家。唐人诗集,不传于世者,多赖此书以存。

  ▼《观林诗话》一卷

  宋吴聿撰。此书名见《书录解题》,而传本颇稀。故谈艺者,罕相援引。其学亦宗元祐,故多称述苏、黄。其书作于南宋初,故所论至贺铸、汪藻、王宣而止。凡所考证,大抵典核,为宋人诗话之佳本。

  ▼《四六谈麈》一卷

  宋谢伋撰。其论四六,多以命意遗词分工拙,所见在王铚《四六话》上。其论长句全句,尤切中南宋之弊也。

  ▼《环溪诗话》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皆品评吴沆之诗。书中称沆为“先环溪”,则子孙之词也。其诗以杜甫为宗,而出入于李白、韩愈、黄庭坚之间,亦颇具体。其论诗谓多用实字则健,赵与峕《宾退录》尝驳之,盖欲救空疏率易之弊,而主持至于太过也。

  ▼《竹坡诗话》一卷

  宋周紫芝撰。紫芝以诗媚秦桧父子,人品颇卑。然诗则不能谓之不工,故其论诗考证品评,亦多可取。原本一百条,今所存者八十条,盖已残缺矣。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六十卷,后集四十卷

  宋胡仔撰。其书继阮阅《诗话总龟》而作。自序称,阅所载者皆不录。二书互相补苴,北宋以前之诗话已略备矣。然阅书多类小说,此则论文考义者居多;阅书门目冗碎,此则以作者先后为次,实远在阅书上也。

  ▼《文则》二卷

  宋陈骙撰。所论文章体制,大率准经以立制。虽分门别类,比较于字句之间,所得颇浅;然取格法于圣籍,终胜摹机调于后人也。

  ▼《二老堂诗话》一卷

  宋周必大撰。必大学问赅洽,又熟于掌故。故是编论诗考证之文为多,精核者居十之六七。

  ▼《诚斋诗话》一卷

  宋杨万里撰。题曰“诗话”,而论文之语乃多于诗。又颇及谐谑杂事,盖宋人诗话往往如是也。然其论文论诗之语,中理者实多。惟好以腐语俚语,标为佳句,是其一失。盖万里诗自有此病,故论诗亦尔也。

  ▼《余师录》四卷

  宋王正德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书辑前代论文之语,自北齐下迄于宋。虽习见者多,而当时古籍今不传于世者,亦复不少。

  ▼《沧浪诗话》一卷

  宋严羽撰。其论诗以禅为喻,大旨主于妙悟。胡应麟《诗薮》,比为达摩西来。冯班则作《严氏纠谬》以攻之。实则羽当诗教极坏之时,讲学家肤浅粗疏,江湖派雕锼细碎,因标举盛唐之兴象以救弊补偏。尊为极则者非,斥为缪种者亦非也。

  ▼《诗人玉屑》二十卷

  宋魏庆之编。与《苕溪渔隐丛话》,大致相仿。胡仔书作于高宗时,所载北宋人语为详。此书作于度宗时,所载南宋人语差备。合是两编,宋人诗话略具矣。

  ▼《娱书堂诗话》一卷

  宋赵与虤撰。其论诗源出江西,而兼涉江湖宗派,故所取或涉于庸腐。然名章隽句、逸事遗文,亦络绎其间,亦未可以其芜杂,并弃其菁华也。

  ▼《后村诗话》前集二卷,后集二卷,续集四卷,新集六卷

  宋刘克庄撰。克庄晚节颓唐,诗亦日趋潦倒。其论诗则终多心得之言。前集、后集、续集,统论历代之诗,而论唐宋者为多,所载宋人诸集,多今所未睹。新集惟论唐诗,往往连篇备录,与他家诗话为例独殊。

  ▼《荆溪林下偶谈》四卷

  宋吴子良撰。子良为叶适门人,学问具有端绪。故此编品评诗文,多述适之余论,大抵精确者居多。

  ▼《草堂诗话》二卷

  宋蔡梦弼撰。裒集宋人评论杜诗之语,共为一编,颇足以资参考。远在方道醇《老杜诗评》之上。

  ▼《文章精义》一卷

  宋李耆卿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论文多原本六经,不屑于声律章句。于源流得失,具有鉴裁。其论三苏、二程之文,尤破除门户,独得其平。

  ▼《竹庄诗话》二十四卷

  宋何溪汶撰。其例每条以前人诗话列前,以所论之诗全篇附载于后,互相勘证,颇便于参考。

  ▼《浩然斋雅谈》三卷

  宋周密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上卷考证经史、品评文章,中卷为诗话,下卷为词话。其持论多精确。而遗篇断句,为他书所不载者,居十之九。

  ▼《对床夜话》五卷

  宋范晞文撰。皆论诗之语,自汉魏至宋,皆有品评。虽不免瑕瑜互见,然当宋之末,能力排四灵、晚唐二派,亦可云特识矣。

  ▼《诗林广记》前集十卷,后集十卷

  宋蔡正孙撰。与《竹庄诗话》体例相同。但《竹庄诗话》以诗列评后,此以评列诗后为小异。

  ▼《文说》一卷

  元陈绎曾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盖因廷祐复行科举,以此为程试之式。然绎曾受学于戴表元,虽论场屋之文,亦不失先正典型也。

  ▼《修词鉴衡》二卷

  元王构编。上卷论诗,下卷论文。皆采录旧说,然简择特为精审。中如《诗文发源》《诗宪》《蒲氏漫斋录》之类,亦今人未见之书。

  ▼《金石例》十卷

  元潘昂霄撰。前五卷述碑志之始,凡制度源流,一一详核;六卷至八卷,举韩愈所撰碑志,标为程序;九卷杂论文体;十卷为史院;凡例则附录也。所举韩愈诸篇,虽不免拘于定法,然愈于无法者多矣。

  ▼《作义要诀》一卷

  元倪士毅撰。皆当时科举经义之体例。虽拘于程序,不足括文章之变,然所论皆后来八比之龟鉴也。

  ▼《墓铭举例》四卷

  明王行撰。取韩愈、李翱以下十五家,志墓之文,标为一十三例,以补潘昂霄书之遗。较墨守韩氏一家者,为得其变通。

  ▼《怀麓堂诗话》一卷

  明李东阳撰。其论诗主于法度音调,而极论剽窃摹拟之非。至李梦阳出,乃一变其体。然赝古之派,适中其所诋诃。故后人多抑彼伸此。惟好誉其子兆先,有王福畤之癖,为其所短耳。

  ▼《颐山诗话》二卷

  明安磐撰。其论诗以严羽为宗,持论往往中理,虽载及俳谐,未免涉于小说,然不害其宏旨也。

  ▼《诗话补遗》三卷

  明杨慎撰。作于谲戍永昌之时,边地少书,惟凭记忆,故不免小有舛讹。然慎学有根柢,兼富词章,其所论说,究在明人诗话之上。

  ▼《艺圃撷余》一卷

  明王世懋撰。杂论诗格,大旨宗其兄世贞之说。然成书在《艺苑卮言》以后,已稍觉摹古之流弊。故于李攀龙颇示裁损,而于徐祯卿、高叔嗣深致推挹,则所见过于其兄矣。

  ▼《唐音癸签》三十三卷

  明胡震亨撰。所编《唐音统签》凡十集,以十千为记,此其第十集也。前九集皆录唐诗,此集则专录诗话,凡分七目。虽多录明人议论,未可据为定评,然缕析条分,元元本本,唐三百年诗派之源流,已约略备具矣。

  ▼《金石要例》一卷

  国朝黄宗羲撰。亦补潘昂霄书之缺,凡为例三十有六,附以论文九则,其考订较王行为密。

  ▼《历代诗话》八十卷

  国朝吴景旭撰。统论历代之诗,上起三百篇,下迄明季,分为十集,皆仿《学林就正》之例,先列旧说于前,而杂引诸书,以互相参考其旧说所无。而景旭自立论者,则列本诗于前,而附己意于其后。虽嗜奇爱博,不免有曼衍之失,然取材宏富,亦《苕溪渔隐丛话》之亚也。

  ▼《渔洋诗话》三卷

  国朝王士祯撰。士祯论诗之语,杂见所著说部中,未有专书。康熙乙酉,乃应吴陈炎之请,著为此编。其所标举,不离乎神韵之说,然搜罗名隽,宏奖风流,在近人诗话之中,固无能出其右也。

  ▼《师友诗传录》一卷,《续录》一卷

  《师友诗传录》,国朝郎庭槐编;《续录》,刘大勤编。二人皆学诗于王士祯,各述其师说以成书。郎录虽以士祯为主,而兼质于平原张笃庆、邹平张实居故,每问必有三答,然宗旨则一耳。

  ▼《声调谱》一卷

  国朝赵执信撰。古诗不拘平仄拗体,律诗亦不拘平仄,而别有一定之平仄,不可更移。执信尝求其法于王士祯,士祯密不肯语,乃以古诗、唐诗,互相钩稽而得之,因著为此书,其法律至为精密。

  ▼《谈龙录》一卷

  国朝赵执信撰。王士祯与门人论诗,谓当如云中之龙,时露一鳞一爪,执信因作此书以排之。大旨主于诗中有人,不当为缥缈无著之语,使人人可用、处处可移。其说足救新城末派之弊,似相反而实相成。

  ▼《宋诗纪事》一百卷

  国朝厉鹗撰。孟棨《本事诗》所录篇章,咸有故实,刘攽《诗话》之类,或偶存轶事,而不必有诗。计有功《唐诗纪事》之类,或但录其诗,而不必有事。鹗作此书,乃兼三例而用之,虽搜罗太博,抵牾所不能无,然南北宋逸篇轶事,此其渊薮也。

  ▼《全闽诗话》十二卷

  国朝郑方坤编。是编所载诗话,皆闽人所作之诗,与诗之为闽而作者。虽网罗既富,细大不捐,而体例分明,辨证有据,在郭子章豫章诗话之上。

  ▼《五代诗话》十卷

  国朝郑方坤撰。初,王士祯辑五代诗话,而未成;其乡人臆为补缀,舛漏殊多。方坤得士祯原稿六百四十二条,为删二百十六条,补七百八十九条,定为此编,较山东新刻之本,实为赅备。

  右诗文评类。六十四部,七百三十一卷。


梦远书城(my285.pro)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