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总集 >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 上页 下页 |
集部十 词曲类 |
|
▼《珠玉词》一卷 宋晏殊撰。殊性刚方,而词格特为婉丽。刘攽《中山诗话》称,殊喜冯延已歌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已,良不虚也。 ▼《乐章集》一卷 宋柳永撰。永词虽未能免俗,然风流旖旎,亦足以移人。故叶梦得《避暑录话》称,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凡有井水吃处,皆能歌之也。 ▼《安陆集》一卷,附录一卷 宋张先撰。先本工诗,而当时但传其乐府,后乐府亦不传,但传“张三影”为佳话耳。此本乃安邑葛鸣阳所辑,凡诗八首、词六十八首,今从其多者归之词集。 ▼《六一词》一卷 宋欧阳修撰。修诗文皆变当时旧格,惟词为小技,未尝别关门庭,然婉约风流,较苏轼之硬语盘空,转不失本色。 ▼《东坡词》一卷 宋苏轼撰。轼以歌行纵横之笔,盘屈而为词,跌宕排奡,一变唐五代之旧格,遂为辛弃疾一派开山,寻溯源流,不能不谓之别调,然亦不能谓之不工。 ▼《山谷词》一卷 宋黄庭坚撰。庭坚诗峭拔奇丽,自为门径,入词乃非当行。集中如《沁园春》等十余首,尤帙诨不可名状,然当其造语高妙之处,亦脱尽畦町。盖此事非所留意,但偶然兴到即佳耳。 ▼《淮海词》一卷 宋秦观撰。观诗谓之小石调,格少逊于苏、黄;词则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 ▼《书舟词》一卷 宋程垓撰。垓词清便流易,不施雕饰,其《意难忘》《一翦梅》诸调,毛晋刻《六十家词》,定为苏轼之作,误入垓集,不知何据。然诸词格力俱较轼为弱也。 ▼《小山词》一卷 宋晏几道撰。几道为殊之幼子,词有父风。黄庭坚序,称其合者,《高唐》《洛神》之流,其下者不减《桃叶》《团扇》,推之诚过。然其“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句,虽伊川程子亦赏之也。 ▼《晁无咎词》六卷 宋晁补之撰。其词神姿高秀,与苏轼可以肩随。《书录解题》,载其论黄庭坚词,“不是当家语,是著腔子唱好诗”。又载其品题秦观“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语,知其于此事特深也。 ▼《姑溪词》一卷 宋李之仪撰。之仪以尺牍擅名,而词亦甚工。小令尤清婉峭蒨,黄升《花庵词选》北宋名篇采摭略尽,独未登之仪一字,殆未见其集欤。 ▼《东堂词》一卷 宋毛滂撰。滂初以《惜分飞》词,为苏轼所赏;后竟以寿词媚蔡京,得官,颇干清议。然其词实工,《书录解题》谓他词皆不及苏轼所赏之一首,则随人作计之见也。 ▼《溪堂词》一卷 宋谢逸撰。逸诗列江西宗派中,《复斋漫录》又载其《杏花村馆词》为世所传录,盖诗词并工也。今观是集,大抵淘炼清圆,点染工丽。原序但称其《菩萨蛮》《望江南》中四语,殊不尽所长。 ▼《片玉词》二卷,补遗一卷 宋周邦彦撰。邦彦于南北宋间为词家大宗,所作皆精深华艳,而气格浑成,镕铸成语如己出,此由笔力高妙,不但以娴于音律见长也。 ▼《初寮词》一卷 宋王安中撰。安中人不足称,然学出苏轼、晁说之。其文章之富艳,亦不可掩。以其余技填词,犹清丽芊眠,与专门者联镳并驾。 ▼《友古词》一卷 宋蔡伸撰。伸与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属集中多赠子諲之作,而子諲《酒边词》中所载倡酬姓字,独无一首及伸,似于伸颇有所不满。然伸词格韵婉约,实不在子諲之下。 ▼《和清真词》一卷 宋方千里撰。清真者,周邦彦之别号也。千里词规抚邦彦,故追和其韵;如苏轼之和陶。虽天然谐婉,终有芒忽之差;然亦似唐摹晋帖,几于乱真矣。 ▼《圣求词》一卷 宋吕滨老撰。〔案:滨老或作渭老,未详孰是。〕滨老初以诗名,南渡后其诗已佚,惟词集仅存。然赵师峨序所载,诗数联皆未为超诣,词则秀逸清新。杨慎《词品》尝称,其佳处不减秦观,又称其咏梅词不减苏轼。 ▼《石林词》一卷 宋叶梦得撰。其词初以秾艳擅长,晚年刊落浮华,乃颇类苏轼。旧本多与轼词互刊,由其近似而误收也。 ▼《筠溪乐府》一卷 宋李弥逊撰。凡长短调八十一首。其长调多学苏轼,与柳周纤秾,别为一派,而力稍不足以举之,不及轼之操纵自如;短调则不乏秀韵矣。 ▼《丹阳词》一卷 宋葛胜仲撰。其诗文集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词集则原有传本,但多讹脱,今亦以《永乐大典》补完。胜仲多与叶梦得唱和,词格少亚于梦得,而工力大致相埒。 ▼《坦庵词》一卷 宋赵师使撰。〔案:师使或作师侠,未详孰是。〕其词萧疏淡远,不肯为翦红刻翠之文,为倚声家之高格。但微鬲率易,是其一短。 ▼《酒边词》二卷 宋向子諲撰。上卷曰“江南新词”,下卷曰“江北旧词”。新词绍兴中作,旧词宣和政和中作也。以老境渐归平淡,故退置少作于后云。 ▼《无住词》一卷 宋陈与义撰。无住,其庵名也。与义诗为南渡第一,词亦吐言天拔,不为花亸莺娇之态,亦不含蔬笋之气。殆于首首可传,不止如《渔隐丛话》之所称,未可以篇页之少而废之。 ▼《竹坡词》三卷 宋周紫芝撰。据其《鹧鸪天》词下自注,其词盖初学晏几道,晚乃刊除秾丽,自为一格。孙兢序称,其初师张耒,后师李之仪者,乃诗文之渊源耳。 ▼《漱玉词》一卷 宋李清照撰。清照虽女子,而词格高秀,乃与周、柳抗行。此本仅十七阕,附以《金石录后序》一篇,盖后人掇拾而成,非其完本,然已见大概矣。 ▼《芦川词》一卷 宋张元干撰。元干以作词送胡铨除名,此集即冠以是篇,而次以寄李纲一篇,并慷慨悲歌,声动简外。然其他作,则清新婉丽,与秦观、周邦彦,可以肩随。 ▼《东浦词》一卷 宋韩玉撰。玉本金人,绍兴初挈家南渡,此集皆归宋以后作也。毛晋刻入《六十家词》中,称其虽与康与之,辛弃疾唱和,相去如苎萝、无盐。今考集中,惟庆贺诸篇,不免俗滥,晋所摘《且坐令》二语,体类北曲,亦诚为不佳,然宋人词此类甚多,何独刻责于玉。至如《感皇恩》《减字木兰花》《贺新郎》诸作,又何尝不凄清宛转,岂可一概排诋欤。 ▼《孏窟词》一卷 宋侯寘撰。寘为晁氏之甥,犹有元祐旧家余韵。其词皆婉约娴雅,无酒楼歌馆簪鸟狼藉之态。 ▼《逃禅词》一卷 宋杨无咎撰。无咎工画墨梅,赏鉴家至今宝贵,遂以技艺掩其文章。然词格殊高,无绮罗脂粉之气。盖无咎当秦桧柄国时,耻于附势,遂伏处终身,其胸次本无俗事也。 ▼《于湖词》三卷 宋张孝祥撰。其诗文皆追摹苏轼,词亦骎骎乎近之。《朝野遗记》称其在建康留守席上,赋《六州歌头》,感慨淋漓,主人为之罢席,可以想其气概矣。 ▼《海野词》一卷 宋曾觌撰。其应制诸作,多任务稳。奉使过汴诸作,黄升收入《花庵词选》,称其有黍离之悲。虽与龙大渊并列名《佞幸传》中,然才华富艳,实有可观。过而存之,亦选六朝诗者,不废江总之意也。 ▼《审斋词》一卷 宋王千秋撰。其词出入于秦观、苏轼之间。毛晋跋以绝少绮艳病之。然如《忆秦娥》《清平乐》《好事近》《虞美人》《点绛唇》及咏花诸作,短歌微吟,兴复不浅,何必屯田乐章,始为情语也。 ▼《介庵词》一卷 宋赵彦端撰。彦端尝以“波底斜阳红湿”之句,见赏于高宗。全集亦多婉转纤秾,不愧作者。惟集末《鹧鸪天》十阙,俨然北里之音,颇伤大雅耳。 ▼《归愚词》一卷 宋葛立方撰。立方作《韵语阳秋》,颇不以兴象为重。其词亦朴实平直,少清新宛转之思。然究不失为雅音,犹诗家之有长庆体也。 ▼《克斋词》一卷 宋沈端节撰。其词多有调而无题,虽唐五代之旧例,然无以考其用意之工拙。以词采论之,则吐属颇有风韵,不以《花庵》《草堂》诸选未见采录减价也。 ▼《稼轩词》四卷 宋辛弃疾撰。其词源出于苏轼,而才气纵横,溢为奇恣。遂于宋人中,别辟门庭。譬诸苏,黄之书,不可绳以二王法,而能自为一法,传之至今。 ▼《龙川词》一卷,补遗一卷 宋陈亮撰。亮词已载本集中,然无艳绮之作。其艳绮之作,乃载于黄升《花庵词选》。盖集为其子沉所编,意有所讳,黄升则据其流传之稿也。此本合两书所载为一编,差为完备。 ▼《西樵语业》一卷 宋杨炎正撰。词凡三十七首,而与辛弃疾唱和者六。其奇逸排奡之气,虽不足以敌弃疾,而洗涤铅华,独标清隽,要非俗艳所能拟。 ▼《放翁词》一卷 宋陆游撰。填词为游之余事,故所作仅及诗集百分之一。刘克庄《诗话》谓其时掉书袋,要是一病。杨慎《词品》则谓其纤丽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坡。平心而论,慎评为允矣。 ▼《樵隐词》一卷 宋毛幵撰。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樵隐词》一卷,此刻计四十二首,不知即振孙所见否。开他作不甚著,而小词最工。王木叔题词,有“病其诗文视乐府颇不逮”之语,则当时已定论矣。 ▼《知稼翁词》一卷 宋黄公度撰。据其子沃跋语,盖公度没后,掇拾未竟之本,故词仅十四阕。其每调之下,系以本事,并及倡酬诸作,公度生平可以见其大概。较他家词集,体例特详。 ▼《蒲江词》一卷 宋卢祖皋撰。祖皋为楼钥之甥,又与永嘉四灵游,故颇工于诗。然其诗传者不多;词集虽存,较《花庵词选》所载仅多一首,盖即从《花庵词选》录出,亦非原帙也。张端义《贵耳集》,称其小词纤雅。今虽散佚之余,尚可见一班。 ▼《平斋词》一卷 宋洪咨夔撰。咨夔骨鲠之士,早年见扼于权幸,晚乃致位通显。故其词多抑塞磊落之气,颇近辛弃疾、刘过。毛晋跋以王岐公文,多富贵拟之,未为得实。 ▼《白石道人歌曲》四卷,《别集》一卷 宋姜夔撰。夔诗格高秀,迥出一时,词亦华妙精深,尤娴于音律。故于《九歌》,皆注律吕,琴曲亦注指法,自制诸曲皆注节拍于旁,似西域旁行之字,亦足以资考核。 ▼《梦窗稿》四卷,补遗一卷 宋吴文英撰。分甲、乙、丙、丁四稿,皆其原本。补遗则毛晋所辑也。沈泰嘉称其深得清真之妙,但用事下语太晦处,人不易知。张炎称其如七宝楼台,炫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所短所长,可谓均得之矣。 ▼《惜香乐府》十卷 宋赵长卿撰。其词瑕瑜互见,不能一一警策。然长卿恬于进取,觞咏自适,随意成文,亦颇有淡远萧疏之致。 ▼《龙洲词》一卷 宋刘过撰。黄升谓过乃辛弃疾客,词多壮语,盖学弃疾。然过惟和弃疾者用弃疾体,其他作实不尽然。如《贵耳集》所取《南楼令》一首,颇为婉秀;《辍耕录》所取《沁园春》二首,未尝非香奁媟语也。 ▼《竹屋痴语》一卷 宋高观国撰。其词与史达祖齐名,其清新挺拔,壁垒诚足以相当。故陈造序称,《竹屋》《梅溪》,妙处皆不经人道也。 ▼《竹斋诗余》一卷 宋黄机撰。机才气磊落,多与岳珂以长调唱酬,极激楚苍凉之致。 ▼《梅溪词》一卷 宋史达祖撰。达祖为韩侂胄堂吏,而其词则抗行作者间。张镃序,称其“分镳清真,平睨方回”,固为过当;然清词丽句,亦姜夔之次乘也。 ▼《石屏词》一卷 宋戴复古撰。方回《瀛奎律髓》,称其诗清新健快,其词亦然。至《赤壁怀古》之类,豪情壮采,直逼苏轼,又集中之变调也。 ▼《散花庵词》一卷 宋黄升撰。〔案:毛晋刻本作黄昃,乃字之误。〕升尝辑《花庵词选》,自录其词四十首。此本即从是集录出,所增不过三首。然升于词极有鉴别,选录己作尤冷暖自知,其菁华已略具于此矣。 ▼《断肠词》一卷 宋朱淑真撰。淑真所适非偶,故多幽怨之音。旧与李清照《漱玉词》合刊,虽未能与清照齐驱,要亦无愧于作者。此本由掇拾而成,其《元夜·生查子》一首,本欧阳修作,在《庐陵集》一百三十一卷中,编录者妄行采入,世遂以淑真为佚女,误莫甚矣。 ▼《山中白云词》八卷 宋张炎撰。炎以《春水》词得名,此集即以压卷。然集中似此者尚众。宋亡以后,抚时感事,尤苍莽悲凉,以之接武姜夔,可云后劲。 ▼《竹山词》一卷 宋蒋捷撰。其词炼字深稳,抒词谐畅,为倚声家之正轨,不但抱节终身,其人品为足贵也。 ▼《天籁集》二卷 金白朴撰。朴幼鞠于元好问,家学有端绪。其词清婉秀逸,可与张炎相匹。旧无刻版,亦无传本,康熙中朱彝尊始序而传之。书虽晚出,然倚声家未有疑其伪者,盖词采气韵,望而知为宋、金、元人,非后人所能依托也。 ▼《蜕岩词》二卷 元张翥撰。其词皆风流婉丽,有姜夔、吴文英之遗。又一身阅元之盛衰,故闵乱忧时,颇多楚调。 ▼《珂雪词》二卷 国朝曹贞吉撰。贞吉诗集、词集,皆以“珂雪”为名。而其词寄托遥深,风华掩映,实远过其诗,盖才性有所偏至也。 右词曲类词集之属。五十九部,一百三卷。 ▼《花间集》十卷 蜀赵崇祚编。诗变为词,始于中唐,而成于五代。然大抵附见诗集中,其以长短句自为一编者,自此集始。其语多浓艳而隐秀,不似后来畅发无余,盖词之初体本如此。 ▼《尊前集》二卷 不著编辑者名氏。毛晋跋以为明顾梧芳作,朱彝尊据吴宽手写本,定为宋初人作。考张炎《乐府指迷》,有“尊前”之名,则彝曾说当信然。《书录解题》称《花间集》为倚声之祖,又不载此集,疑以传疑,莫能确定。就词论词,固《花间集》之亚也。 ▼《梅苑》十卷 宋黄大舆编。所录皆咏梅之词,起于唐代,止于南、北宋之间。 ▼《乐府雅词》三卷,补遗一卷 宋曾慥编。所录宋人之词,凡三十有四家。自序谓涉谐谑则去之,当时艳曲谬托欧公者则除之。其去取具有风旨,故命曰“雅词”。 ▼《花庵词选》二十卷 宋黄升编。前十卷曰《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始于唐李白,终于北宋王昂,方外、闰秀各为一卷附焉;后十卷曰《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始于康与之,终于洪瑹。升本工词,能心知其得失,故去取精审,在曾慥书之上。 ▼《类编草堂诗余》四卷 不著编辑者名氏。王楙《野客丛书》已引之,则书在庆元以前矣。后来小令、中调、长调之分,始于此集。其持择不及《花庵词选》之精,然名章隽句,亦往往而在。朱彝尊以无目诋之,未免已甚矣。 ▼《绝妙好词笺》七卷 《绝妙好词》,宋周密编,其笺则国朝查为仁、厉鹗同撰也。密所录歌词,始于张孝祥,终于仇远,凡一百三十二家。采掇菁华,几于篇篇皆善。为仁等所注,亦颇详赅。 ▼《乐府补题》一卷 不著编辑者名氏。所录宋末遗民唱和之作,凡十三人三十七首,皆咏物词也。旧无刊本,康熙中始行于世。前后无序跋,亦无目录,疑从墨迹录出也。 ▼《花草粹编》二十四卷,附录一卷 明陈耀文编。所录皆唐、宋二代之词。曰“花草粹编”者,《花间集》为唐词,《草堂诗余》为宋词,各摘其一字也,立名殊为不典。然其书援据繁富,笺释详赅,颇足以资参考。 ▼《御定历代诗余》一百二十卷 康熙四十六年,翰林院侍读学士沈辰垣等奉敕撰。所录自唐及明词,凡一千五百四十调九千余首,为一百卷,又撰人姓氏爵里十卷,词话十卷。于倚声家之派别异同,博征详考,本末粲然。而崇雅黜浮,别裁不苟,固度曲之渊海,而赏音之衡鉴矣。 ▼《词综》三十四卷 国朝朱彝尊编。所录宋、金、元词凡五百余家,采摭极为繁富,而鉴别精审,辨订详核,迥出诸家词选之上。著精考证者,多不娴于音律;娴音律者,多不精于考证;彝尊则兼是二者也。 ▼《十五家词》三十七卷 国朝孙默编。十五家者,吴伟业、梁清标、宋琬、曹尔堪、王士禄、尤侗、陈世祥、黄永、陆求可、邹祗谟、彭孙遹、王士祯、董以宁、陈维崧、董俞也。国初填词之家约略具是矣。 右词曲类词选之属。十二部,二百七十四卷。 ▼《碧鸡漫志》一卷 宋王灼撰。详载曲调源流,首述古初至唐宋声歌递变之由,次列二十八调,溯其得名之所自,与其渐变宋调之沿革。但据其传授分明者;其晚出杂曲,则不暇悉举。以作是书时,适居碧鸡坊,因以为名焉。 ▼《沈氏乐府指迷》一卷 宋沈义父撰。凡二十八条。其论词以周邦彦为宗,颇多中理。其谓去声字要紧,及入声可替平声,不可替上声,尤入微之解。又谓古曲谱亦有异同,嘌唱家多有添字,亦足以解释纠纷。 ▼《渚山堂词话》三卷 明陈霆撰。本与所作《诗话》同刊,而较胜其《诗话》。盖霆诗格颇纤,于词为近,故论词转多中肯也。其中轶事逸篇,亦可资考订。 ▼《西河词话》二卷 国朝毛奇龄撰。奇龄填词之功,较深于诗,且本为小技,萌于唐而成于宋,亦不能附会古义,辗转辨争,故所说转多可取。 ▼《词苑丛谈》十二卷 国朝徐釚撰。辑录词家故实,分为七类,采摭颇详。惟引书不著所出,是其一失。朱彝尊、陈维崧等尝病之,釚亦自欲添注,而讫未能也。 右词曲类词话之属。五部,十九卷。 ▼《钦定词谱》四十卷 康熙五十四年,詹事王奕清等奉敕撰。凡八百二十余调、二千三百余体,均以字数多寡为序,而删除《草堂诗余》小令、中调、长调之名,并删除《啸余谱》第一体、第二体之次。刊讹订妄,具有考证。于诸调得名之源流,倚声之平仄,句法之异同,以及大曲之套数,尤博赡而典核。 ▼《词律》二十卷 国朝万树撰。多纠正《啸余谱》及《填词图谱》之讹,虽不及《钦定词谱》之精密,而当众说轇轕之时,能参互考证,得古人之旧法,其翦除榛楛之功,亦不可没。故并存以备考焉。 右词曲类词谱词韵之属。二部,六十卷。 谨案:自明以来,词韵无一善本,是以概不收录,然存目中则有之。门类标题,不可歧出,故缺其书,而仍兼著其名。 ▼《顾曲杂言》一卷 明沈德符撰。专论南曲、北曲之别。其条分缕析,辨订颇为精确。以上曲品。 ▼《御定曲谱》十四卷 康熙五十四年,詹事王奕清等奉敕撰。首载诸家论说及九宫谱定论一卷,次北曲谱四卷,次南曲谱八卷,次以失宫犯调诸曲别为一卷附于末。南曲、北曲,各以宫调提纲,每曲各详注其音律。其旧谱讹字,亦一一辨证,载于本调之后。以上曲谱。 ▼《中原音韵》二卷 元周德清撰。其例以平声分阴阳,而以入声分隶三声。盖乐府既为北调,则声韵亦宜用北音,所谓言各有当,不能以一格执也。以上曲韵。 右词曲类南北曲之属。三部,十七卷。 谨案:南北曲非文章之正轫,故不录其词,惟存其论曲之语,与曲谱、曲韵,以备一家。词话列词韵、词谱前,故此亦以论曲者列前焉。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