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陶弘景 > 鬼谷子注 | 上页 下页
捭阖第一


  鬼谷子卷上
  捭阖第一

  〔捭,拨动也。阖,闭藏也。凡与人之言道,或拨动之令有言,示其同也;或闭藏之令自言,示其异也。〕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

  〔若,顺;稽,考也。圣人在天地间,观人设教,必顺考古道而为之。〕

  为众生之先,

  〔首出庻物,以前人用先知觉后知,用先觉觉后觉,故为众生先。〕

  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

  〔阳开以生物,阴阖以成物。生成既著,须立名以命之也。〕

  知存亡之门户,

  〔不忘亡者存,有其存者亡。能知吉凶之先见者,其唯知几者乎!故曰“知存亡之门户”也。〕

  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

  〔万类之终始,人心之理,变化之朕,莫不朗然元悟而无幽不测,故能筹策远见焉。朕,迹也。〕

  而守司其门户。

  〔门户,即“上存亡之门户”也。圣人既达物理之终始,知存亡之门户,能守而司之,令其背亡而趣存也。○案:《道藏》本注“门户”上有“司,主守也”四字。〕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莫不背亡而趣存,故曰“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

  〔其道虽一,行之不同,故曰“变化无穷”。然有条而不紊,故曰“各有所归”。〕

  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此言象法各异,施教不同。〕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

  〔案:《意林》引无“所”字。〕

  先后,

  〔政教虽殊,至于守司门户则一,故审察其所宜先者先行,所宜后者后行之也。〕

  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权,谓权谋。能,谓才能。伎巧,谓百工之役。言圣人之用人,必量度其谋能之优劣,校考其伎巧之长短,然后因材而任之。〕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言贤不肖、智愚、勇怯,材性不同,各有差品。贤者可捭而同之,不肖者可阖而异之,智之与勇可进而遗之,愚之与怯可退而贱之。贤愚各当其分,股肱各尽其力,但恭己无为,牧之而已矣。〕

  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言任贤之道,必审定其材术之有无,性行之虚实,然后随其嗜欲而任之,以见其志意之真伪也。〕

  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凡臣言事者,君则微排抑其所言,拨动以反难之,以求其实情。实情既得,又自闭藏而拨动彼,以求其所言之利何如耳。〕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开而同之,所以尽其情;阖而异之,所以知其诚也。〕

  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凡臣所言,有可有不可,必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案:“凡臣”,《道藏》本作“凡有”。〕

  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谓其计谋虽离合不同,但能有所执守,则先从其志以尽之,以知成败之归也。〕

  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

  〔案:《文选》注引云:“即欲闻之贵密,密之贵微。”〕

  而与道相追。

  〔言拨动之,贵其周徧;闭藏之,贵其隐密。而此二者,皆须微妙,合于道之理,然后为得也。〕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

  〔料,谓简择。结,谓系束。情有真伪,故须简择;诚或无终,故须系束也。〕

  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

  〔权衡既陈,轻重自分,然后为之度数,以制其轻重。得所,因而为设谋虑,使之遵行也。〕

  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谓轻重不合于斤两,长短不充于度数,便为废物,何所施哉?圣人因是自为谋虑,更求其反也。〕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

  〔谓中权衡者,出而用之;其不中者,内而藏之也。〕

  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诚者,阖而取之;不诚者,阖而去之。〕

  捭阖者,天地之道。

  〔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故谓“天地之道”。〕

  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

  〔阴阳变动,四时开闭,皆捭阖之道也。纵横,谓废起也。万物或开以起之,或阖而废之。〕

  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

  〔言捭阖之道,或反之令出于彼,或反之覆来于此,或反之于彼,忤之于此,皆从捭阖而生。故曰“必由此”也。〕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

  〔言事无开阖,则大道不化,言说无变。故开闭者,所以化大道,变言说。事虽大,莫不成之于变化,故必豫审之。〕

  吉凶大命系焉。

  〔天命,谓圣人禀天命王天下,然此亦因变化而起,故曰“吉凶大命系焉”。○案:《道藏》本缺正文及注。〕

  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

  〔心因口宣,故“口者,心之门户也”。神为心用,故曰“心者,神之主也”。〕

  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

  〔凡此八者,皆往来于口中,故曰“由门户出入”也。〕

  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言八者若无开闭,事或不节,故关之以捭阖者,所以制其出入。开言于外,故曰阳也;闭情于内,故曰阴也。〕

  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开闭有节,故阴阳和;先后合宜,故终始义。〕

  
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

  〔凡此皆欲人之生,故曰始、曰阳。〕

  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

  〔凡此皆欲人之死,故曰阴、曰终。〕

  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谓言说者,有于阳言之,有于阴言之,听者宜知其然也。〕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

  〔谓或拨动之,或闭藏之,以阴阳之言试之,则其情慕可知。〕

  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

  〔谓与阳情言者,依崇高以引之;与阴情言者,依卑小以引之。〕

  以下求小,以高求大。

  〔阴言卑小,故曰“以下求小”;阳言崇高,故曰“以高求大”。〕

  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

  〔阴阳之理尽,小大之情得,故出入皆可,何所不可乎?〕

  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无所不可,故所说皆可也。〕

  为小无内,为大无外。

  〔尽阴则无内,尽阳则无外。〕

  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以道相成曰益,以事相贼曰损。义乖曰去,志同曰就。去而遂絶曰倍,去而复来曰反。凡此不出阴阳之情,故曰“皆以阴阳御其事”也。〕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

  〔此言君臣相成,由阴阳相生也。○案:“君臣”,《道藏》本作“上下”,下并同。〕

  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

  〔此言君以爵禄养下臣,臣以股肱宣力。〕

  阴阳相求,由捭阖也。

  〔君臣所以能相求者,由开闭而生也。〕

  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

  〔言既体天地,象阴阳,故其法可以说人也。〕

  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天圆地方,君臣之义也。理尽开闭,然后生万物,故为万事先。君臣之道因此出入,故曰“圆方之门户”。圆,君也;方,臣也。○案:《道藏》本无“圆君也”六字。〕



梦远书城(my285.pro)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