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陶弘景 > 鬼谷子注 | 上页 下页
忤合第六


  〔大道既隐,正道不得坦然而行,故将合于此,必忤于彼,令其不疑,然后可行其意,若伊、吕之去就是也。〕

  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

  〔言趋合倍反,虽参差不齐,然施之计谋,理乃适合也。〕

  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制。

  〔言倍反之理,随化而转,如连环之属。然其去就,各有形势,或反或覆,理自相求,莫不因彼事情,为之立制也。〕

  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閒,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所多所少,谓政教所宜多、所宜少也。既知多少所宜,然后为之增减,故曰“以此先知”,谓用倍反之理知之也。转化,谓转变以从化也。〕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

  〔能仁为贵,故无常贵;主善为师,故无常师。〕

  圣人无常与、无不与,所听无不听。

  〔善必与之,故无不与;无稽之言勿听,故无所听。○案:注“无所听”,当作“无不听”。〕

  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

  〔于事必成,于谋必合,如此者与众立之,推以为主也。〕

  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

  〔合于彼,必离于此,是其忠谋不得两施也。〕

  必有反忤:反于是,

  〔案:一本作“此”。〕

  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

  〔既忠不两施,故宜行反忤之术。反忤者,意欲反合于此,必行忤于彼。忤者,设疑似之事,令昧者不知觉其事也。〕

  用之于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于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于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于身,必量身材能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

  〔用之者,谓用反忤之术。量者,谓量其事业有无。与,谓与之亲。凡行忤者,必称其事业所有而亲媚之,则暗主无从而觉,故得行其术也。所行之术虽有大小进退之异,然而至于称事扬亲则一,故曰“其用一也”。〕

  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以飞箝之术。

  〔将行反忤之术,必须先定计谋,然后行之,又用飞箝之术以弥缝之也。○案:钱本无“弥”字,据《道藏》本增。〕

  古之善背向者,乃恊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求合。

  〔言古之深识背向之理者,乃合同四海,兼并诸侯,驱置忤合之地,然后设法变化而转移之,众心既从,乃求其真主而与之合也。〕

  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而不能有所明,

  〔案:钱本无“桀”字,《道藏》本无“而不能有所明”六字。〕

  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

  〔伊尹、吕尚所以就桀纣者,以忤之令不疑。彼既不疑,然后得合于真主矣。○案:《太平御览》引《忤合篇》云:“伊尹五就桀,五就汤,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入殷朝,三就文王,然后合于文王。此天知之至,归之不疑。”注云:“伊尹、吕尚各以至知说圣王,因择钓行其术策。”〕

  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

  〔以天命系于殷汤、文王,故二臣归二主不疑也。〕

  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真,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

  〔夫忤合之道,不能行于胜己,而必用之于不我若,故知谁不如,然后行之也。〕

  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既行忤合之道于不如己者,则进退纵横,唯吾所欲耳。〕


梦远书城(my285.pro)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