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陶弘景 > 鬼谷子注 | 上页 下页
飞箝第五


  鬼谷子卷中
  飞箝第五

  〔飞,谓作声誉以飞扬之;箝,谓牵持缄束,令不得脱也。言取人之道,先作声誉,以飞扬之。彼必露情竭志而无隐,然后因其所好,牵持缄束,令不得转移也。〕

  凡度权量能,所以徵远来近。

  〔凡度其权畧,量其材能,为远作声誉者,所以徵远而来近也。谓贤者所在,或远或近,以此徵来,若燕昭尊隗,即其事也。〕

  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

  〔案:“同异”下,据注脱“之党”二字。〕

  别是非之语;

  〔言远近既至,乃立赏罚之势,制能否之事。事势既立,必先察党与之同异,别言语之是非。〕

  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

  〔外谓虚无,内谓情实,有无谓道术能否,又必见其情伪之辞,知其能否之数也。〕

  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

  〔既察同异,别是非,见内外,知有无,然后与之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则贤不肖可知也。〕

  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徵,乃可求,乃可用。

  〔权之所以知其轻重,量之所以知其长短。轻重既分,长短又形,乃施隐括,以辅其曲直,如此则徵之亦可,求之亦可,用之亦可。〕

  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

  〔钩谓诱致其情。言人之材性,各有差品,故钩箝之辞,亦有等级。故内感而得其情曰钩,外誉而得其情曰飞。得情则箝持之,令不得脱移,故曰“钩箝”,故曰“飞箝”。〕

  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

  〔谓说钩箝之辞,或捭而同之,或阖而异之,故曰“乍同乍异”也。〕

  其不可善者,或先徵之而后重累,

  〔不可善,谓钩箝之辞所不能动,如此者必先命徵召之。重累者,谓其人既至,然后状其材术所有,知其所能,人或因此从化也。〕

  或先重累而后毁之,

  〔或有虽都状其所有,犹未从化,然后就其材术短者訾毁之,人或过而从之,无不知化也。〕

  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

  〔或有状其所有,其短自形,此以重累为毁也。或有歴说其短,材术便著,此以毁为重累也。为其人难动,故或重累之,或訾毁之,所以驱诱之,令从化也。〕

  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帛、采色以事之,

  〔其用,谓人能从化,将欲用之,必先知其性行好恶,动以财货采色者,欲知其人贪亷也。〕

  或量能立势以钩之,

  〔量其能之优劣,然后立去就之势,以钩其情,以知其智谋也。〕

  或伺候见涧而箝之,

  〔谓伺彼行事,见其涧隙而箝持之,以知其勇怯也。〕

  其事用抵巇。

  〔谓此上事,用抵巇之术而为之。〕

  将欲用之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岨崄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

  〔将用之于天下,谓用飞箝之术辅于帝王。度权量能,欲知帝王材能可辅成否。天时盛衰,地形广狭,人民多少,又欲知天时、地利、人和,合其泰否。诸侯之交,亲疏爱憎,又欲知从否之众寡。〕

  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以箝求之。

  〔既审其虑怀,知其好恶,然后就其所最重者而说之,又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既知其所好,乃箝而求之,所好不违,则何说而不行哉?〕

  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为之枢机,

  〔案:一本有“飞”字。〕

  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宣之,此飞箝之缀也。

  〔用之于人,谓用飞箝之术于诸侯之国也。量智能、料气势者,亦欲知其智谋能否也。枢所以主门之动静,机所以制弩之放发。言既知其诸侯智谋能否,然后立法镇其动静,制其放发,犹枢之于门,机之于弩,或先而迎之,或后而随之,皆箝其情以和之,用其意以宣之。如此,则诸侯之权可得而执,己之恩信可得而固,故曰“飞箝之缀也”,谓用飞箝之术连于人也。〕

  用之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箝而从,可箝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

  〔用之于人,谓以飞箝之术任使人也。我但以声誉扬之,故曰“空往”;彼则开心露情,归附于己,故曰“实来”。既得其情,必缀而勿失,又令敷奏以言,以究其辞,如此则从横、东西、南北、反复,惟在己之箝引,无思不服也。〕

  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虽有覆败,必能复振,不失其节度,此飞箝之终也。〕


梦远书城(my285.pro)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