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陶弘景 > 真诰 | 上页 下页 |
卷二 运象篇二 |
|
清虚真人授书曰:“黄赤之道,混气之法,是张陵受教施化为种子之一术耳,非真人之事也。吾数见行此而绝种,未见种此而得生矣。百万之中,莫不尽被考罚者矣。千万之中,误有一人得之,得之远至于不死耳。张陵承此以教世人耳。陵之变举,亦不行此矣。尔慎言浊生之下道,坏真霄之正气也。思怀淫欲,存心色观,而以兼行上道者,适足明三官考罚耳。所谓抱玉赴火,以金棺葬狗也。色观谓之黄赤,上道谓之隐书,人之难晓,乃至于此。” 紫微夫人授书曰:“夫黄书赤界,虽长生之秘要,实得生之下术也,非上宫天真流軿晏景之夫所得言也。此道在长养分生而已,非上道也。有怀于淫气,兼以行乎隐书者,适足握水官之笔,鸣三官之鼓耳。玄挺亦不可得恃,解谢亦不可得赖也。要而言之,贞则灵降,专则神使矣。” 夫真人之偶景者,所贵存乎匹偶,相爱在于二景。虽名之为夫妇,不行夫妇之迹也,是用虚名以示视听耳。苟有黄赤存于胸中,真人亦不可得见,灵人亦不可得接,徒劬劳于执事,亦有劳于三官矣。鸡鸣时,南岳夫人授书曰:“鸡既鸣矣,论好之缘笃也。” 紫阳真人授书曰:“太虚远逸,高卑同接,体贤之义,著之于冥运耳。慎心系于黄赤之疑也。” 茅中君授书曰:“玄标触景,俯和尘蔼。玉振愆房,清风逸迈。可不勖之也。” 言毕,诸真人去。真妃少留在后,曰:“又烦明君为一辞也。”而授书曰: “忘怀兰素,晖心齐契。方当数亲虔清宇,德与流景,合宜欢会,理发领秀。伏度明君高尚灵映,纵滞忘鄙耳。” 言毕,持手而下床,未至户之间,忽失所在。 六月二十六日夜,降八真人。 紫微左夫人一 紫清上宫九华真妃二 上真司命南岳夫人三 紫阳真人四 清灵真人五 茅中君六 茅小君七 又有一人,甚少整顿,建芙蓉冠,朱衣带剑,未曾见也。意疑是桐柏山真人王子乔,多论金庭山中事,言多有不可解者,恭敬紫微上真九华妃也。 皆礼揖称下官。〔此条重出而小异者,前所书是杨君自记九华降事,隐之不出,从此后是更疏说长史事,以示长史,故此一片两本也。〕 上真云:“昨与叔申诣清虚宫,校为仙真得失之事耳。近顿除落四十七人,都复上三人耳。并复视尔辈之名简,如今佳耳。许某乃得在伯札中。〔许某即长史名也。杨君疏呈,故不载名耳。〕吾初不悟其如此益好也。其洗心勤迈,宗注理尽,心丹意竭,如履氷火。若久如此者,真人亦不得逃矣,仙道亦不得隐矣。但当杜绝其淫色之念,吾等亦即可得见,可疏示之。此南岳夫人言。”〔此即是前二十四日所道,明日当诣王屋山事也。〕 中君曰:“伯举在于下官耳,大老子将复可念,江东未见有如此而勤道者,然勿恃伯而忘道也。虚妄者德之病,华衒者身之灾,滞者失之首,耻者体之钥。遣此四难,然后始可以问道耳。于是灵轸鸣辕,日有彷髴也。有淫愆之心,勿以行上真之道也。昨见清虚宫正落除此辈人名,而方又被考罚,以度付三官推之,可不慎乎。” 右,南岳夫人言。 许长史慎临尸吊丧年内耳。示许仙侯如此。〔此小君言,言毕大笑。〕吝心既忘,得亦不同。鄙耻不除,生籍不书。许长史虽已暂除,当复曾除而复除之。〔此《清灵言》。〕东卿司命甚知许长史之慈肃。小有天王昨问:“此人今何在?修何道?”东卿答曰:“是我乡里士也。”〔乡里者,谓句容与茅山同境耳,非言本咸阳人也。〕 内明真正,外混世业,乃良才也。今修上真道也。此语乃称人意,略有伯形也。〔此南岳夫人言。〕 右,从六月二十四日来,凡二十四条,并有《杨书》。 萧邈真才,内镜外和。曾参出田,丹心同舟。素系三迁,来庇方头。〔此四句是离合作“思玄”字,即长史之字也。〕 录名太极,金书东州。褰裳七度,躭凝洞楼。内累既消,魂魄亦柔。守之不倦,积之勿休。五难既遣,封伯作侯。〔七度飞步事也,洞楼,洞房事也。〕 右紫微王夫人所喻,令示许长史。 右一条有长史写。 紫微夫人喻曰:披华盖之侧云云。〔此事出在第三卷中。〕 六月二十七日夜,喻书此。 右一条,有杨书。 积精所感,万物尽应。妙诚未匝,则形华不尽。形华不尽,则洞房之中,难即分明也。吾昔受此法,常向西北存之耳。西北存如小为易见,可明示如此。〔西北为天地之爽,内照之玄门也。〕六月二十七日,紫阳所喻。〔此二十七日众真复降,其事亦应甚多,并不出。〕 右一条,有长史写。 二君各有六僮,裴君从者持青髦之节,一僮带绣囊;周君从者持黄髦之节,无囊。 右二条,是甲手书。 六月二十九日,九华真妃授书曰: 景应双粲,云会玄落,龙秀五空,采琼阆台,长歌灵幙,焕启玉扉,眇矣遗事,与世长辞。霞轸绛波,电赴紫栖,共携清响之外,同游云岫广崖,岂不善乎,岂不乐哉!日者霞之实,霞者日之精。君唯闻服日实之法,未见知餐霞之精也。夫餐霞之经甚秘,致霞之道甚易,此谓体生玉光,霞映上清之法也。 “眼者身之镜,耳者体之牖。视多则镜昏,听众则牖闭。妾有磨镜之石,决牖之术,即能彻洞万灵,眇察绝响,可乎?面者神之庭,发者脑之华,心悲则面焦,脑减则发素,所以精元内丧,丹津损竭也。妾有童面之经,还白之法,可乎?精者体之神,明者身之宝,劳多则精散,营竟则明消,所以老随气落,耄已及之。妾有益精之道,延明之经,可乎?此四道乃上清内书立验之真章也。方欲献示,以补助君之明照耳。”授毕,取以见与,某口答唯唯,乞请之也。 六月二十九日夜,桐柏真人同来降,复谕授令某书曰:“夫八朗四极,灵峰辽遐,奇言吐颖,琼音餐振,晨飞陵清,玄气赴霄,体迈玉虚,心遗艰锋,沈滞于眇罗之外,凝和于寂波之表。若此人者,必能旋腾玄汉,周洒真庭矣。三元可得而见,绛名可得而立耳。如其心并愆浪,目击色袂,动与罔罟共启,静兴争竞之分者,此乃适仙路邈,求生日阔也。子其慎之。”某书毕取视,乃以见与。 〔此前是桐柏辞也。既同一夕,安妃授竟,桐柏次授,故云“复授”耳。卒看如似犹是安妃,故显注之。〕 六月三十日夜,九华真妃与紫微王夫人、南岳夫人同降。真妃坐良久,乃命侍女发检囊之中,出二卷书以见付,令写之,题如左: 上清玉霞紫暎内观隐书 上清还晨归童日晖中玄经 右二卷名目。 〔此题本应是三元八会之书,杨君既究识真字,今作隶字,显出之耳。〕 七月一日夜,紫微王夫人、南岳夫人、九华真妃、紫阳、桐柏、清虚三真人,茅二君同降。良久,某乃自陈于众灵,求安身之术,欲知贵贱之分,年命之会,多少定限。于是真妃乃笑,良久,见授书此曰: 明君夷质虚闲,秘构玉朗,兰渊高流,清响金宫,可谓能珍宝藏奇,幽真内焕,摽拂灵篇,乘数顺生,素德神园,丹录玉清,兴烟拔景,冥鼓遐声也。必三事大夫,侍晨帝躬,高佐四辅,承制圣君,理生断死,赏罚鬼神,摄命千灵,封山召云,主察阴阳之和气,而加为吴越鬼神之君也。妾将挺命凝观,凭华而生,灵飞九天,虚音飙房,因运四觉,玄梯同象,紫名太上,清文八景,神映西晖,德明内隶,乃受书乘气,得为真妃之任矣。又当助君总括三霍,综御万神,对命北帝,制敕酆山。又应相与携袂灵房,乘烟七元,嘉会希林,内摅因缘也。是故君姓于杨,我得为安。妾自发玄下造,君自受书于西宫,从北策景,乘骈东辕,握旄秉钺,专制东蕃,三官奉曶,河山启源,天丁献武,四甲卫轮。当此之时,实明君之至贵,真仙之盛观也。三官中常有谚谣云:“杨安大君,董真命神。”正我等之谓耳。 盖圣皇之方驾,于今有二十八年也。复二十二年,明君将乘龙驾云,白日升天,先诣上清西宫,北朝玉皇三元,然后乃得东轸执事矣。此自是君玉朗紫微,金音虚领,为太极所旌,乃玄德上挺,不复用勤学劬劳,陟足山川矣。若为精勖之者,当小神清莹鲜耳,亦不甚今日不劳之举也。世俗萦网,贵贱之间,涉尘塗之役,在得失之津,信非真人所得经营,乃自坦乎艰泰之用,任乎遇否之顷耳。见明君之逸,诚欣然也;睹明君之否,诚戚颜也。此二感发于颜色之上也,复未足以致远悲,抱长戚矣。至于内冥偶景,并首玄好,轻轮尘蔼,参形世室,妾岂以愆累浮卑少时之滞,而亏辱于当真之定质耶?夫阴阳有对,否泰反用,二象既罗,得失错综,此皆往来之径陌耳。 今人居风尘之休盛者,乃多罪之下鬼,趣死之考质也。夫处无用于嚣塗,乃得真之挺朴,任凡庸以内观,乃灵仙之根始也。盖富贵淫丽,是破骨之斧锯,有似载罪之舟车耳。荣华矜世,争竞徼时,适足以诲愆要辱,为伐命之兵,非佳事也。是故古之高人,览罪咎之难豫,知富贵之不可享矣,遂肥遁长林,栖景名山,咀嚼和气,潄濯清川,欲远此恶迹,自求多福,超豁絙聘,保全至素者也。君亦奚足汲汲于人间之贵贱,投身于荣辱之肆哉?且方交兵日会,三灾向臻,神风驱除,臭气参天,明金生秽于泥渎,宝玉投粪以招尘,褰衣振血,浊精亏真,玄通远逸,是其时也。君若其不耐风火之烟,欲抱真形于幽林者,可且寻解剑之道,作告终之术乎?自尽出嘿之会,隐显之迹,临时分处,有任于明君矣。冥数上感,有命而交,《灵书》《玉台》,真契合景。是以言单于辞,心讫于笔,妾岂独叹于一人乎?盖示名分之判例也。 书讫,取以与某,复曰:“君省此,当少愈不?” 右从六月二十九日来,凡十四条,并杨君自记书。 东卿大君昨四更初来见降,侍从七人入户,一人执紫旄节,一人执华幡,一名十绝灵幡,一人带绿章囊,三人捧牙箱,一人握流金铃,乃年少于二弟。二弟昨并倚立,东卿命坐,乃坐耳。良久,言语委曲。先昨神女来降,意本疑是王母女,昨又来,定是也。南真说云:“是阿母第十三女王媚兰,字申林,治沧浪山,受书为云林夫人。” 〔此两事并是七月五日夜略记,后更复委曲重数在后。如此,则右英夫人始以七月三日、四日频夕降也。〕 右二条,有杨自记。 乙丑岁,晋兴宁三年七月四日夜,司命东卿君来降,侍从七人入户。其一人执紫旄之节;其一人执华幡,一名“十绝灵幡”;一人带绿章囊;其三人捧白牙箱,箱中似书也。其一人握流金铃,侍人并朱衣。司命君形甚少于二弟,著青锦绣群紫毛帔,巾芙蓉冠。二弟并同来倚立,命坐乃坐耳。言语良久。七月六日夜,司命君又降,良久,喻书曰: 若必范玄秉象,清净罕时,遂拔群幽藻,戢翼高栖,感味上契,渊渟岳峙,萧寥玉篇,玩宝神生,遗放俗恋,调弹清灵,澄景虚中,五道发明,色绝化浪,欲与澹并,空同冥衢,无视无听,尔乃远齐妙真,重起玄觉,明德内圆,灵标外足矣。终能策云軿以赴霄,书司命之丹录耳。若精散万念,为生不固,炁随尘波,心不真合,适足劳身神于林殂〔谓应作“岨”字〕,实有误于来学也。其道微而易寻,其道艰而难得乎?亦令示许长史。 〔此二条,又有长史写。〕 许长史欲山居。 宗道者贵无邪,栖真者安恬愉。 至寂非弘顺之主,憺然非教授之匠,故当因烦以领无耳。意云:“尔不代谢,奚必四时。气如呼吸,千龄如寄,赵子可忧,不信而末疑,其心亦已酰矣。” 司命君与南岳夫人言: 为道者常渊澹以独处,每栖神以游闲,安饮啄以自足,无旂〔谓应作“祈”字〕眄于笼樊,哀乐所以长去,夭阏何由而臻者乎? 禀志各有所宅,资性咸有其韵,岂可履逐物之邪踪,矫我之正业乎? 何不肆天标之极纵,适求真之内娱。从幽净以熙心,绥所托以栖意。处东山以晦迹,握玄筌于妙领。保随珠以含照,遣五难于胸次耶? 〔此三条,亦似是东卿言。〕 七月十五日夜,紫微王夫人授书曰: 勤精者,味玄之灵标也。凝安者,拘真之寝衾矣。子勤澡丹心,竞赴高岭,可谓务道之柄,勤甚至也。然道柔真虚,守澹交物,安静任栖,神乃启焕耳。要而言之,躁疾非尽理矣,违之者亦取劳乎。 与许玉斧。 七月十五日夜,清灵真人授诗。 企望人飞,若感若成。 威不内接,骄女远屏。 三四纵横,以入帝庭。 历纪建号,得为太龄。 亦必秀映,四司元卿。 翻然纵羽,遂登上清。〔此离合掾大名,名“翙”字。〕 与许玉斧。〔此夕又有中君授书与许卿,答“欲知洞天中之事”,今载在第四卷中。〕 凤巢高木,素衣衫然。〔此八字是作长史小名穆字也。〕 履顺思真,凝心虚玄。〔仍取此思字,玄字,即成长史字也。〕 五公石腴,彼体所便。 急宜服之,可以少颜。 三八令明,次行玄真。 解驾偃息,可诵洞篇。 琼刃应数,〔此琼刃字,即是掾小名玉斧也,与《外传》《青录》义同,故云应数。〕 精心高栖。 隐嘿沈闲,正气不亏。 术散除疾,是尔所宜。 次服䭀饭,兼糓勿违。 益髓除患,肌肤充肥。 然后登山,咏洞讲微。 寅兽白齿,〔此四字即是云虎牙也。〕亦能见机。 遂得不死,过度壬辰。 偃息盛木,玩执周书。〔此八字即是作“杨”字也。〕 太极植简,金名西华。 学服可否,自应灵符。 理异契同,神洞相求。 定录中候告。〔道药事,是定录言也。〕 〔此并离合譬喻四人姓名,各诠所宜,修行服御事,寻辞意,皆相贯次,不知云何得两人共说。〕 “寓言必可用,不用是无情。焉得驾歘迹,寻此空中灵。微音良有旨,当用慎勿轻。事事应神机,保尔见太平。”右右英吟此。 茅定录言,良箴也,可记之。仙才不用心烦曲,故能得也。〔保命言〕 八月中,彼人必东秀,暂看烧香必也。〔保命临去言〕 右从乙丑岁来凡十五条,并有杨书。 钦想风流,托心靡景,愧以愆昩,鄙吝素彰。思自策励,沐浴陶冶,济否之阶,幸垂眷逮耳。许玄惶恐再拜〔长史大名谧,字思玄。今此直云玄,其意未允。〕诣贾先生。 〔此是长史闻杨宣、周紫阳说贾玄道等主知试校事,故有此书。贾即以呈司命,司命后所答云:“贾生近以此书来者也。”周君说事在第四卷中也。〕 右一条,是长史自书本也。 太元真人以此书见与,因授令书如左: 若夫能眇邈于当世,则所重唯身也。罕营外难者,则无死地矣。是以古之学者,握玄筌以藏领,匿颖镜于纷务,凝神乎山岩之庭,颐真于逸谷之津。于是散发高岫,经纬我生,晖晖景曜,采吸五灵,游蹑九道,登元濯形,投思绝空,人事无营,闭存三气,研诸妙精,故能回日薄之年,反为童婴耳。苟事累沙会,交轩塞路,但所守之不能勖也,何试校之能停耶?物物相要,触类兴患,天人之眄,岂时漏哉。所司赏于修业,所试在于不日新矣。贾生近以此书来,托向亹亹,可谓有情,然无逝我梁,有似逆诈耳。七月十六日。〔此一条,又有掾书。〕 省所咨,有心哉。子望对山岭,增怀远想,欣然禀向,常见此意。夫为道者,精则可矣,有情不勤,则无所能为也。勤而不专,亦不能有成也。要当令吝心消豁,秽〔此后人黵作秽字,不可复识。〕疾开散。〔此亦似东卿告长史。〕尔何以不数看东山,郁望三秀,徘徊荜宇,目击林水乎?彼人往,殆无所复益耳。〔凡云三秀者,皆谓三茅山之峰,山顶为秀,故为三秀也。〕 右,南岳夫人与弟子言。 夫言者,性命之全败也;信者,得失之关揵也。张良三期,可谓笃道而明心矣。 右,南岳夫人与弟子言。 性甚宽仁,而所闻急而应物速者,更违旨耳。火枣事未宜问也。〔论火枣事在后〕 右,九华真妃言。 右,从太元来凡五条。并杨书。 辔景落沧浪,腾跃清海津。 绛烟乱太阳,羽盖倾九天。 云舆浮空洞,倏忽风波间。 来寻冥中友,相携侍帝晨。 王子协明德,齐首招玉贤。 下眄八阿宫,上寝希林颠。 漱此紫琼腴,方知秽塗辛。 佳人将安在,勤之乃得亲。 七月十八日夕,云林右英王夫人授诗〔此诗与长史兼及掾事〕。 高兴希林虚,遐游无员方。 萧条象数外,有无自冥同。 亹亹德韵和,飘飘步太空。 盘桓任波浪,振铃散风中。 内映七道观,可以得兼忘。 何必反复酬,待此世文通。 玄心自宜悟,嘿耳必高踪。 七月二十六日夕,紫微夫人喻作,令与许长史。 绛阙扉广霄,披丹登景房。 紫旗振云霞,羽晨抚八风。 停盖濯碧溪,采秀月支峰。 咀嚼三灵华,吐吸九神芒。 椿数无绝纪,协日积童蒙。 携袂明真馆,仰期无上皇。 北钧唱羽人,玉玄粲贤众。 云何波浪宇,得失为我钟。 引领嚣庭内,开心拟秽冲。 习适荣辱域,罕蹑希林宫。 一静安足苦,试去视沧浪。 右,右英夫人所喻。 右,从辔景来三篇,并有长史写。 弱丧漭漾,笃灵未尽,倚伏异因,云梯未抗,虽有怀于进趣,犹未渊于至理矣。君才实天工,以清澜凝浪于高韵,志栖神乎太玄,期紫庭而步空矣。有心洞于飞滞,柔翰蔚乎冥契也。动合规矩,等圆殊方,静和真味,吐纳兴音,可谓纵诞德挺,良为钦然矣。然秽思不豁,鄙吝内固,淫念不渐,灵池未澄,将未得相与论内外之期,泛二景之交耳。夫失机者贵在能改,相释有情,今无妨矣,虽暂弭群听,故克和也。前途攸邈,此比非一,漏绪多端,当恒战密,苟情有愆散,得随事失,悟言微矣,将何以遏之,将何以遣之? 右七月二十六日夜,云林右英王夫人喻书见与,勿答。 右一条,有长史写。 世珍芬馥交,道宗玄霄会。 振衣寻冥畴,回轩风尘际。 良德映灵晖,颖根粲华蔚。 密言多傥福,冲净尚真贵。 咸恒当象顺,携手同衾带。 何为人事间,日焉生患害。 七月二十八日夕,右英王夫人授书此诗,以与许长史。 〔后十二月,长史答书云“咸恒之喻”,即是酬此诗也。咸恒义出《周易》。〕 右一篇,有长史写。 清响散空,神风洒林,身超冥衢,志咏灵音,仁侯其人也。欲以裴真人本末示郄者可矣,其必克谐,不善诱之心,亦内彰也。裴亦何人哉?〔郄即愔也,小名方回。裴真人本末即是清灵传也。有谢过及七经之士,故令示之。〕 八月七日夕,右英王夫人授书,令与许长史。 右一条杨书,又有“长史写”。 守真一笃者,一年使头不白,秃发更生。夫内接儿孙,以家业自羁,外综王事朋友之交,耳目广用,声气杂役,此亦道不专也,行事亦无益矣。夫真才例多隐逸,栖身林岭之中,远人间而抱澹,则必孾颜而玄鬓也。 玉醴金浆,交梨火枣,此则腾飞之药,不比于金丹也。仁侯体未真正,秽念盈怀,恐此物辈不肯来也。苟真诚未一,道亦无私也,亦不当试问。 火枣交梨之树,已生君心中也。心中犹有荆棘相杂,是以二树不见。不审可翦荆棘,出此树,单生,其实几好也。虽云问也,其欲希之近也。当为君问主领者,三年更相问,以即日始。 丑年〔此二字长史后益上。〕八月七日夜,云林右英王夫人口授答许长史。 凝心虚形,内观洞房,抱玄念神,专守真一者,则头发不白,秃者更轸,〔“轸”字亦应是“琴。”〕未有以百思缠胸,寒热破神,营此官务,当此风尘,口言吉凶之会,身扉〔凡作“扉”字者,皆是排音,非扉扇之扉也。〕得失之门。众忧若是,万虑若此,虽有真心,固为不笃。抱道不行,握宝不用,而自然望头不白者,亦希闻也。玉醴金浆,交生神梨,方丈火枣,玄光灵芝,我当与山中许道士,不以与人间许长史也。 八月七日夜,紫微王夫人授答许长史。 右六条,有掾写。 拟驾东岑人,停景招隐静。 仁德乘波来,俱会三秀岭。 灵芝信可食,使尔无终永。 噏真献金浆,不待百丈井。 八月十六日夕,清灵真人授。 右一篇,有长史写。 虚和可守雄,萧萧可守雌。夫萧萧者,单景独往也。君绛宫中,讵能仰飞空同上,上云玄之涯不?道易闻而患不真,书易得而患不行。若专如此,大天之中,尽真仙比肩也。我亦无咎于不能为者。 心不定而欲书,将欲沽之哉?意不往而求真,似欲衒之也。愿告。 八月十七日夜,右英王夫人授,书此与许长史。〔似答心求守雌之真一也。〕 肇祖植,德华条翁队〔即谓七世祖许肇也。“队”字应作“坠。”〕顿足悬车,无早晚也。但心坚注真,微密灵机,则可矣。至于高逸长岭,寝冥林泽,纵时事之难鄙,遗九亲而味神,实美举也。心苟不专,愆念填胸,虽蹑阆山以游步,造圆垄以朝冥,然亦必败也。若必空空,我自当相告,有可动之时也。今且未可议耶。 八月十七日夜,保命仙君小茅口授与许长史。 “含仁守慈,发拔幽忧,单心慈诱,栖神灵镜者,许长史其人也。所恨在于应物速招真急耳。夫浩挺虚映,乃可守雌,已求故当能守之。守之盖易,恐亦宜无不可耶。”八月十八日夜,紫微王夫人授示许长史。 右四条,有杨书。 穆奉被音告,频烦备至,仰衘恩润,光华弥焕,披览欣庆,感荷罔极。穆沈滞流俗,岂忘拔迹,辄已誓之中心,思为阶渐,考室东山,栖景林壑,此志必也,此举决也。方当凭庇灵宗,咨禀神规,若此之心,揆亦鉴之。真一之雌,其道玄远,妙出秘领。穆愆秽未荡,俗累未拔,胸心滓浊,精诚肤浅,未敢预闻。南真哀矜,去春使经师授以方诸洞房步纲之道,八素、九真,以渐修行,不敢怠懈。九真至须幽静,人事杂错,患在未专耳。昔人学道,寻师索友,弥积年载,经历山岳,无所不至,契阔险试,备尝劳苦,然后授以要诀。穆德薄罪厚,端坐愆室,横为众真所见采录,鉴戒继至,启悟非一。古人有言:“非知之难,其行之难。”夫人垂恩所赐,自可徐徐须〔此“须”字长史自儳〕移东山,然后亲授。道之来也,不计迟速;恩之隆也,何限早晚。命使愿告,敢不上答。谨白。 〔此长史答前右英论雌一事者,掾为书之,既被儳更写,故此本得存焉。〕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