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约前313年~前238年),名况。人称荀卿,后避汉宣帝询讳也称孙卿。早年游学于齐国,曾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祭酒。后遭人诋毁,前往楚国,春申君命为兰陵令。春申君逝后免职,居家兰陵,
著书讲学。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有着相当显著的贡献,所著《荀子》一书,集中体现了其学术主张和理论思想,强调“礼”在社会中的规范作用。“礼”不仅是一个人人生的最高准则,而且也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准则。
其次,荀子反对孟子的性善论,首倡性恶论。认为人的道德品质是后天形成的,是环境影响和教育的结果,因此更加注重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荀子还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其言“天行有常”,不信鬼神,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和“人定胜天”的命题。对于荀子而言,宇宙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人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