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四库本,二十卷32篇,周荀况撰。况,赵人,尝仕楚为兰陵令,亦曰荀卿。汉人或称为孙卿,则以宣帝讳询,避嫌名也。《汉志·儒家》载荀卿三十三篇,王应麟《考证》谓当作三十二篇。刘向《校书序录》称孙卿书凡三百二十三篇,以相校,除重复二百九十篇,定著三十三篇,为十二卷,题曰《新书》。唐杨倞分易旧第,编为二十卷,复为之注,更名《荀子》,即今本也。杨倞,生卒年不详,白居易舅兄杨汝士之子,历官东川节度使、刑部尚书、大理评事。 前26篇,认为是荀况所撰;第27篇,为其弟子所记荀卿语录。第28篇以后,杨倞认为“皆荀卿及弟子所引记传杂事”,但可能是后人掺杂,以便将此书向儒家身上靠。此书以第一篇《劝学》著名,以第二十三《性恶》争议大。其实不能是性善还是性恶,都是片面的。人之初,有性善也有性恶,这一部分少数是很难更改的;而大部分人,是受教育和生活环境影响的。 (2025-9-2,独孤氏标点,对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