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总集 >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 上页 下页 |
经部九 乐类 |
|
▼《皇祐新乐图记》三卷 宋阮逸、胡瑗奉敕撰。书成于皇祐五年。时司马光主逸、瑗之论,而范镇则主房庶之说,相争莫已。大抵逸等以度起律未为不可,但以横黍起度,故乐声失于太高。盖律度生于算,二家算术皆不精,故均失之也。 ▼《乐书》二百卷 宋陈旸撰。前九十五卷,皆引诸经论乐之文,为之训义。后一百五卷,则论律吕本义、乐器、乐章及五礼之用乐者为乐图论。引据浩博,考证亦审,惟辨二变、四清两条,颇为纰缪。 ▼《律吕新书》二卷 宋蔡元定撰。上卷为律吕本源,凡十三篇。下卷为律吕辨证,凡十篇。大旨皆拘于古法,而不通算术候气之说,尤万不可行。然儒者类称之,今亦录备一家。 ▼《瑟谱》六卷 元熊朋来撰。详论鼓瑟之法。首为二图,次为谱例、指法,次为《诗旧谱》十二篇,即赵彦肃所传。次为《诗新谱》十三篇,则朋来所自造。次《乐章谱》,为学宫释奠所奏。终以后录,则古来论瑟之语也。 ▼《韶舞九成乐补》一卷 元余载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所定舞图,皆根《河》《洛》以起数。唐、虞之世,安有陈抟之图,殊为附会。然束皙补《六笙》,皮日休补《九夏》,虽不合古,要视《子夜》《读曲》,终为近雅,亦不妨存其说也。 ▼《律吕成书》二卷 元刘瑾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书因蔡氏、彭氏之说,而参互推演,未能造微。然元一代,无论乐之书,故录之以备一家。 ▼《苑洛志乐》二十卷 明韩邦奇撰。前二卷皆注释《律吕新书》,后十八卷为邦奇所自撰。其说或不免好奇,而于律吕之原,较明人所得为密。 ▼《钟律通考》六卷 明倪复撰。凡分二十七篇,间有杜撰。而于吕不韦、司马迁记黄钟之数各异,朱子、蔡元定论旋宫之法不同,亦颇能折中,非苟作者。 ▼《乐律全书》四十二卷 明朱载堉撰。书凡十种,大旨括于《律吕精义》一书,与蔡元定说多所异同,而持有心得,所见较元定为深,盖空谈、实算之别也。 ▼《御纂律吕正义》五卷 康熙五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撰《律历渊源》之第二部也。凡三编。上编二卷,曰正律审音;下编二卷,曰和声定乐;续编一卷,则取西洋律吕,而考证以古法。皆积算析乎毫芒,叶奏通乎造化。所谓金声玉振,集万古之大成。非区区争积黍之纵横、辨编钟之高下者,所能窥其万一。 ▼《御制律吕正义后编》一百二十卷 乾隆十一年,皇上御撰。凡分十类:曰祭祀乐,曰朝会乐,曰宴飨乐,曰导引乐,曰行幸乐,曰乐器考,曰乐制考,曰乐章考,曰度量权衡考,曰乐问。盖《御制律吕正义》,阐声气之元,此编备器数之用。虞弦轩乐,天地同和,允极作述之隆轨。 ▼《钦定诗经乐谱全书》三十卷 乾隆五十三年奉敕撰。自汉魏以来,古乐散佚,雅音殆绝,世所传唐人乐谱十二篇,亦未详所受。我皇上体备中和,道隆制作。特命考寻古义,于三百五篇,各正其宫调,谐其音律,定为箫谱、笛谱、钟谱、琴谱、瑟谱。沨沨乎夔旷之遗规,复见于今焉。 ▼《钦定乐律正俗》一卷 乾隆五十三年奉敕撰。即刊附《诗经乐谱》之末。因明朱载堉所谱“立我蒸民”“思文后稷”“古南风歌”“秋风词”四篇,协以曲牌、小令之调,鄙倍荒诞,有乖风雅。特命改定此谱,并附列载堉旧谱,纠其悖谬,以正世俗之惑。 ▼《古乐经传》五卷 国朝李光地撰。取《周礼·大司乐》以下二十官为经,以《乐记》为之传,又有“附乐经”“附乐记”。其“乐用”“乐教”二篇,则其孙清植以遗稿辑成也。《大司乐》一篇,最为疑窦;光地所说,亦究未分明。其他则考据明确,得诸实验者多,故终非高谈乐理者所及也。 ▼《古乐书》二卷 国朝鹰为谦撰。上卷论律吕本原,大旨本蔡氏《新书》,而参以朱子及注疏之说。下卷论乐器制度,则本陈祥道《礼书》及李之藻《泮宫礼乐疏》者为多。虽未精博,尚为简核。 ▼《圣论乐本解说》二卷 国朝毛奇龄撰。是时大学士伊桑阿有《论乐疏》,其说本于径一围三、隔八相生之圣谕。故奇龄推阐考证,分条注释,以成此书。 ▼《皇言定声录》八卷 国朝毛奇龄撰。因圣祖仁皇帝论乐圣谕,推衍奥义,而自附其七调九声之说。 ▼《竟山乐录》四卷 国朝毛奇龄撰。据明宁王权《唐乐笛色谱》,申明其七调九声之说,以攻驳古人,殊为逐末而遗本。然言乐者既有此一家,亦可以资考核。书本奇龄所撰,而托于其父,故以其父之字,题是书云。 ▼《李氏学乐录》二卷 国朝李塨撰。塨尝学乐于毛奇龄,因以其师五音、七声、十二律器色相配之论,演为七图,而各为之说。其法以四、上、尺、工、五、六字除一领调字,余字自领调,一声递高,又自领调,一声递低,圆转为用。大旨与《笛色谱》相出入。 ▼《乐律表微》八卷 国朝胡彦升撰。凡度律二卷,审音二卷,制调二卷,考器二卷。在近代讲学之家,为有所心得。 ▼《律吕新论》二卷 国朝江永撰。上卷分九篇,下卷分七篇。其大旨以琴音立说,盖即京房造均以弦求声之意。不知管音弦音,生声取分,微有不同,不免有所牵合。然永精于算法,故能通律度之微妙,实多发前人所未发。 ▼《律吕阐微》十卷 国朝江永撰。首录圣祖仁皇帝论乐五条,冠于卷首。然永实未见《律吕正义》,故于五线、六名、八形号、三迟速之类,多不能解。其著书大旨,则以郑世子《乐书》为宗;惟方圆周径用密率起算,与之微异。 ▼《琴旨》二卷 国朝王坦撰。其考定音调,皆以《御定律吕正义》为本,而反复推明,多所阐发。在近时言琴诸家,独得其宗旨。 谨案:此书论琴音之律吕,与他家琴谱讲指法者不同。故不入艺术,而附之于乐类。 右乐类。二十三部,四百八十三卷。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