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总集 >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 上页 下页
子部七 术数类


  ▼《太玄经》十卷

  汉扬雄撰,晋范望注。雄作《法言》拟《论语》,又作此书以拟《易》。宋衷、陆绩各为之注,望又删定二家之注,并自注赞文,定为此本。以《玄首》一篇,分冠八十一家之前;以《玄测》一篇,分系七百二十九赞之下。如费直之析十翼附《周易》,亦自望始也。

  ▼《太玄本旨》九卷

  明叶子奇撰。《汉书》扬雄本传称,“《太玄》兴,《太初历》相应”。其时去雄最近,必有所受。子奇是注,独扫除星历之说,别为诠释,亦犹说《易》之家,黜象数而崇义理也。

  ▼《元包》五卷,附《元包数总义》二卷

  后周卫元嵩撰,唐苏源明传,李江注,宋韦汉卿释音。其总义二卷,则张行成所补撰也。其书体例近《太玄》,序次则用《归藏》,以坤为首,多作奇字,猝不易读。盖扬雄之重儓,姑存备数学之一种耳。

  ▼《潜虚》一卷,附《潜虚发微论》一卷

  宋司马光撰。乃拟《太玄》而作,以五行为本,五行相乘为二十五,又两之为五十章。附以七图。未及成书,而光卒。今所传本,盖后人有所附益。然混淆不可复别矣。《发微论》十篇,张敦实撰,皆阐明此书之义,旧附于末,今亦仍之焉。

  ▼《皇极经世书》十二卷

  宋邵雍撰。一卷至六卷,以易卦配元会运世,推其治乱。七卷至十卷,为律吕声音,是为内篇。卷十一、十二为观物篇,即外篇也。其说借《易》以推衍,而实无关于《易》,故朱子以为“易外别传”。旧列儒家,今改隶术数类焉。

  ▼《皇极经世索隐》二卷

  宋张行成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行成以邵伯温所解《皇极经世》,尚于象数未详,复为推衍其说,故名曰“索隐”。

  ▼《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九卷

  宋张行成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大旨以《皇极经世》内篇,理深而数略,外篇数详而理显,学先天者,当自外篇始。因离析其文,分类编次,以言数者为三卷,言象者为三卷,言理者为三卷,而各推其义。

  ▼《易通变》四十卷

  宋张行成撰。取邵子先天卦数等十四图,敷演解释,以通其变,故谓之“通变”。大抵蔓引旁推,凡万事万物,一一归之于数。

  ▼《观物篇解》五卷,附《皇极经世解起数诀》一卷

  宋祝泌撰。其书演邵子之说,而立义多与邵子异。盖数学纵横推演,无不可通,各以所见为说也。其《起数诀》一卷,乃不完残帙,所存仅声韵一谱,亦邵氏之学,故类附《观物篇》末焉。

  ▼《皇极经世书解》十四卷

  国朝王植撰。改并《皇极经世》之卷帙,而冠以新旧十八图。于诸本异同,多能厘正。所解亦颇明显。

  ▼《易学》一卷

  宋王湜撰。是书阐明邵子之学,其说颇杂以道家,盖图学原出《参同契》也。其谓先天之图,陈抟以前莫知所自来,又谓《皇极经世》,不尽出于邵子,间有讹谬,绝不神奇,其说则犹有先儒笃实之遗。

  ▼《洪范皇极内篇》五卷

  宋蔡沈撰。借洪范九数,衍为八十一章,而配以月令节气,欲以拟《易》。实则《太玄》之支流,特变《易》数为《洪范》,以新耳目。本不足录,以自沈以后,又开演范一派,故录之以著其本始焉。

  ▼《天原发微》五卷

  宋鲍云龙撰。凡二十五篇,以象天数,皆借《易》以阐明数学。

  ▼《大衍索隐》三卷

  宋丁易东撰。原本残缺失次,今从《永乐大典》补正。其书皆明大衍之数。凡三篇:一曰原衍,为图三十六;二曰翼衍,为图二十九;三曰稽衍,列《乾凿度》以下诸家之说,各系以论断。

  ▼《易象图说》内篇三卷,外篇三卷

  元张理撰。“内篇”三,“外篇”亦三。凡天行人事,无一不推本于图书。《皇极经世》之支流也。

  ▼《三易洞玑》十六卷

  明黄道周撰。其书约天文历数归之于《易》。曰“三易”者,谓伏羲、文王、孔子之易;曰“洞玑”者,谓易之测天道,犹璇玑之测天象也。

  右术数类数学之属。十六部,一百三十七卷。

  ▼《灵台秘苑》十五卷

  后周庾季才撰。原本一百十五卷,宋王安礼等奉敕重修,删为此本。其说多主占验,不尽可凭。又笃信分野次舍,尤为附会。然所根据,皆隋以前之古书,可资参考。历代史志,皆存此一家,今亦姑录以备数焉。

  ▼《唐开元占经》一百二十卷

  唐开元中,太史监瞿昙悉达奉敕撰。所言占候之法,大抵术家之异学。惟一百四卷、一百五卷所载麟德、九执二历,为他书所不详。又《隋志》著录纬书八十一篇,尚十存其七八,皆孙珏《古微书》所未见。故其术可黜,而好古者终不废其书焉。

  右术数类占候之属。二部,一百三十五卷。

  ▼《宅经》二卷

  旧本题黄帝撰。而书中所引有《黄帝二宅经》,则后人所伪题也。其书分二十四路,考寻休咎。大旨以阴阳相得者为吉。说尚近理,词亦雅驯。犹方技书之近古者,疑即《宋志》所录《相宅经》也。

  ▼《葬书》一卷

  旧本题晋郭璞撰。然《晋书》璞本传,不言所作有《葬书》;《唐志》有《葬书》,不云璞作。《宋志》乃载郭璞《葬书》一卷,则至宋始出矣。蔡元定、吴澄各有删本,此本即澄所定。旧有刘则章注,此本不题则章名,不知即所注否也。

  ▼《撼龙经》一卷,《疑龙经》一卷,《葬法倒杖》一卷

  旧本题杨筠松撰。即术家所谓“杨救贫”也。《撼龙经》,言山龙脉络形势,配以九星,决其休咎。《疑龙经》,凡三篇:一论干中寻枝;一论寻龙到头,附以十问;一论结穴形势。“葬法”专论点穴,“倒杖”即申明其说。虽依托古人,而其言往往近理。

  ▼《青囊奥语》一卷,《青囊序》一卷

  《青囊奥语》,旧本题唐杨筠松撰,其序则题其门人曾文迪作,疑即《通志·艺文略》所谓杨、曾二家《青囊经》也。相墓家理气一派,从此发源。其真出二人与否,亦莫可究诘。

  ▼《天玉经内传》三卷,《外编》一卷

  旧本题唐杨筠松撰。然其书至宋始出。其学亦以理气为宗。其注题天谷散人作,所诠解尚知文义。

  ▼《灵城精义》二卷

  旧本题南唐何溥撰,明刘基注。诸家书目皆不著录,莫考其所自来。大旨以元运为主,是明初宁波幕讲僧之学,五代安有是也?然词旨明畅,犹术士能文者所为。

  ▼《催官篇》二卷

  旧本题宋赖文俊撰。即术家所谓“赖布衣”也。其书分龙、穴、砂、水四篇,颇能阐发吉凶祸福之所以然,胜于泛称某宜某忌,而不能言其故者。

  ▼《发微论》一卷

  宋蔡元定撰。其书分十四例,推阐地道,而终以“原感应”一篇,明福善祸淫之义。盖术家惟论其数,元定兼推以儒理,故其说能不悖于道,似当真出元定手也。

  右术数类相宅相墓之属。八部,十七卷。

  谨案:相宅相墓,自称堪舆家。然《汉志》《堪舆金匮》十四卷,列于五行。颜师古注引许慎曰:“堪,天道;舆,地道。”语不甚明。而《史记·日者列传》载:“武帝聚占家问某日娶妇,堪舆家言不可。”则堪舆,占家也。又或自称形家,然《汉志》形法一类,乃兼相地、相人、相物,亦非其专名。今用《隋志》之文题曰相宅、相墓,从其质也。

  ▼《灵棋经》二卷

  旧本题汉东方朔撰,或题淮南王刘安撰,皆依托也。然考以《南史》所引,此书实出于六朝,故《隋志》已著录。其法以棋十二枚,以所掷面背相乘,得一百二十四卦,卦各有繇词。其文雅奥,非后世术家所能伪。刘基之注,似亦非依托。

  ▼《易林》十六卷

  汉焦延寿撰。其书以一卦演为六十四卦,各系以繇词。文句古奥,所卜亦多有验。然汉易之流为术数,自延寿始也。

  ▼《京氏易传》三卷

  汉京房撰。房传焦氏之学,故言术数者,称“焦、京”。而房之推衍灾祥,更甚于延寿。其书凡十四种,今佚十三,惟此书以近正得传。今世钱卜之法,实出于此。

  ▼《六壬大全》十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其本则明郭载騋所刊也。六壬为三式之一,莫知其所自起。其可考者,《吴越春秋》《越绝书》所言占法,与今同。则当出自后汉。故赵煜、袁康德附会其说也。《隋志》《唐志》《宋志》所列,今率散佚。是书掇拾旧文,合为一编,虽真伪相参,然业是术者,率以此为祖本。

  ▼《卜法详考》四卷

  国朝胡煦撰。古者卜筮并用,后世则蓍盛而龟微。然遗说散见于诸书,煦择其不失古义者,汇为此编,尚足见钻灼之梗概。

  右术数类占卜之属。五部,三十七卷。

  ▼《李虚中命书》三卷

  旧本题鬼谷子撰,唐李虚中注。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鬼谷子本纵横家,不闻能知禄命;李虚中虽善禄命,而其法用年月日不用时,与此书言四柱者不合。所举官职,亦多宋制。殆宋人所依托。而其言近理,要不可以尽废。

  ▼《玉照定真经》一卷

  旧本题晋郭璞撰,张颙注。其正文与注,如出一手,盖即颙所依托也。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文句不甚雅驯,而于命理颇有所阐发。

  ▼《星命溯源》五卷

  不著编辑者名氏。凡五种:一曰《通玄遗书》,二曰《果老问答》,三曰《玄妙经解》,四曰《观星要诀》,五曰《观星心传口诀补遗》。大抵推衍唐张果之说,虽出依托,而谈五星者,实以是为祖本。

  ▼《徐氏珞琭子赋注》二卷

  宋徐子平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珞琭子赋》,出于南北宋之间,或称王子晋,或称陶弘景,皆为依托。惟此注,真出子平手,今称推八字者为“子平”,因其名也。

  ▼《珞琭子三命消息赋注》二卷

  宋释昙莹撰。注《珞琭子赋》者,徐子平外,有王廷光、李仝二家。昙莹采王、李之注,傅以己说,以成是编。其说多牵合于易数,盖易道阴阳,与术数家事事可通也。

  ▼《三命指迷赋》一卷

  旧本题宋岳珂补注。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书《宋志》不著录,而元明人命书多引之,当犹宋人所作。考珂《桯史》有论韩侂胄、袁韶禄命二条,其说极详,盖亦喜谈是事者,故术家因而托名欤。

  ▼《星命总括》三卷

  辽耶律纯撰。术数之书,凡称古名人著述者,百无一真。纯不知为何许人,似尚实出其手。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书兼称星命,而大抵专主子平。

  ▼《演禽通纂》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其书以演禽推人禄命。上卷载三十六禽喜好、吞啖、干支、取化,及旬头、胎命、流星、十二宫、行限、入手之法;下卷为《鉴形赋》,具悉吉凶变幻之理。其词颇鄙俚,而其法自唐、宋以来,相承已久。故存之以备一说。

  ▼《星学大成》十卷

  明万民英撰。取旧传星学之书,排纂成帙,凡八种。各为注释论断,言果老术者,以此书为总汇。

  ▼《三命通会》十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明史·艺文志》有万民育《三命会通》十二卷,疑即此书而误倒“通会”二字也。于诸家命书,采摭最备,至今为术士所依据。或曰此书与《星学大成》,同出一手,以万民英号育吾山人,故史志讹英为育,是亦一说。然莫能详考矣。

  ▼《月波洞中记》二卷

  是书从《永乐大典》录出。上卷凡九篇,原本称老子题于太白月波洞壁,唐任逍遥得之,因以为名。其说荒诞不足辨,然其论相人之术颇精,词亦近古。下卷颇冗杂,疑术家又有所附益也。

  ▼《玉管照神局》三卷

  旧本题南唐宋齐丘撰。虽无从辨其真伪,然《宋志》著录,则其来已久。世所传者凡三本,一本一卷,一本十卷,一本二卷。此本从《永乐大典》录出,盖即《宋志》所载,故所论相术,与《读书敏求记》所载十卷之本分阳局、阴局者,其说不同。

  ▼《太清神鉴》六卷

  旧本题后周王朴撰,然序称尝隐居林屋山,与朴事迹不合,亦依托也。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书阐发相术,颇有理致,所引诸家古相书,亦皆今所未见。

  ▼《人伦大统赋》一卷

  金张行简撰,元薛延年注。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延年序称其提纲挈领,不过二三千言,而囊括相术殆尽。

  右术数类命书相书之属。十四部,五十三卷。

  谨案:命书、相书,皆五行之支流,故古与相宅、相墓合为一类。然命相主于前知,皆言数不可移;相宅、相墓,则谓吉凶可趋避,非命相所能限。持论各殊,故今各为子目焉。

  ▼《太乙金镜式经》十卷

  唐开元中,王希明奉敕撰。其中推太乙积年,至宋景祐元年,则后人所附益也。补《史记·日者传》载占法七家,太乙居其一。其说以一为太极,太极生二目,二目生四辅,四辅生八将,错综以推吉凶。古书今已不传,希明参校众法,尚能括其纲领。

  ▼《遁甲演义》二卷

  明程道生撰。言遁甲者,祖《洛书》。其实乃《乾凿度》太乙行九宫法也。于诸术数中,最有理致。是编亦颇得其精要。

  ▼《禽星易见》一卷

  明池本理撰。《明史·艺文志》作四卷,此本盖传抄合并也。所论禽宫性情,较他书为简明。其以时日禽为彼我公,其专取翻禽为我,倒将为彼,则其独得之解也。

  ▼《御定星历考原》六卷

  康熙五十二年,大学士李光地等奉敕撰。初康熙二十二年,修辑《选择通书》,至是以其中尚沿旧说,命李光地等因曹振圭《历事考原》,重加厘定,勒为此编。定阴阳宜忌之准,以前民利用。

  ▼《钦定协纪辨方书》三十六卷

  乾隆四年,庄亲王允禄等奉敕撰。凡本原二卷,义例六卷,立成宜忌用事各一卷,公规二卷,年表六卷,月表十二卷,日表一卷,利用二卷,附录辨讹各一卷。尽破术家附会不经、拘泥不化之说,而断以五行生克之至理。

  右术数类阴阳五行之属。五部,五十五卷。


梦远书城(my285.pro)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