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总集 >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 上页 下页 |
子部八 艺术类 |
|
▼《古画品录》一卷 南齐谢赫撰。是书品第画家优劣,自陆探微以下凡二十七人,分以六品,各为之评。画家之称六法,亦始于是书。 ▼《书品》一卷 梁庾肩吾撰。载汉至齐、梁能真草者,分为九品,每品各系以论,而以总序冠于前。惟序称所列一百二十八人,今止一百二十三人。又其中载及魏徵,时代邈不相及,然张彦远《法书要录》所载全同,此本魏徵之误,亦复相同,则其来已久矣。 ▼《续画品》一卷 陈姚最撰。其书继谢赫《画品》而作,所录凡二十人。系以论断十六篇。惟叙时代,不分品第。与谢书体例小异。 ▼《贞观公私画史》一卷 唐裴孝源撰。其书以“贞观画史”为名,所录实皆隋代官库之本,画壁亦终于隋杨契丹,盖记隋室旧藏,至贞观初尚存者尔。其例皆前列画名,后列作者之名,而以梁太清目所有、梁太清目所无,分注于下。考隋以前名画之目者,盖莫古于是书。 ▼《书谱》一卷 唐孙过庭撰。自称撰为六篇,分为两卷,此本乃止一篇。盖全书已佚,仅真迹总序一篇,以勒石仅存耳。 ▼《书断》三卷 唐张怀瓘撰。所录皆古今书体,及能书人名。上卷述十体源流,各系以赞,终以总论一篇;中卷、下卷,以能书者分神、妙、能三品,皆前列姓名,后为小传。书家有三品之目,自此书始。 ▼《述书赋》二卷 唐窦泉撰,〔案:“泉”即“洎”字之别体;或作窦泉、窦臮,并误。〕其兄蒙注。凡赋二篇。上篇所述,自上古至南北朝;下篇所述,自唐武德至天宝。凡一百九十八人,各品题其工拙。末附以署证八人,印记十一家,征求宝玩二十六人,利通货易八人。 ▼《法书要录》十卷 唐张彦远撰。集诸家论书之语,起于东汉,讫于元和。有未见其书者,如王愔《文字志》之类,亦存其目。采摭繁富,后之论书者,大抵以此为根柢。末附二王帖释文,四百八十二条,亦《阁帖》释文之祖本也。 ▼《历代名画记》十卷 唐张彦远撰。前三卷皆画论,四卷以下皆画家小传。逸文轶事,引据浩博,多可以资考证,不但评品丹青也。 ▼《唐朝名画录》一卷 唐朱景玄撰。所录画家,分神、妙、能、逸四品。神、妙、能品,各分三等;逸品则不分等。画家之称逸品,自景玄始也。 ▼《墨薮》二卷,附《法帖释文刊误》一卷 旧本题唐韦续撰。凡二十一篇。皆录前人论书之语,与《书录解题》所载合,其题为韦续,则莫知所本也。末附宋陈与义《法帖释文刊误》一卷,论颇精核,今亦仍旧本录之。 ▼《画山水赋》一卷,附《笔法记》一卷 旧本题唐荆浩撰。二书文皆拙涩,殆出依托。以流传已久,且所论画法,时有可采,姑录存焉。 ▼《思陵翰墨志》一卷 宋高宗皇帝御撰。高宗苟且偏安,颇有愧中兴之号。惟于书法,则所得特深。故此志多入微之论。 谨案:高宗时代,虽在北宋诸人后,然臣不先君,古今通义。今从《隋志》之例,升冠于宋代之首。《汉志》以文帝、武帝与诸臣叙时代,《玉台新咏》因之,皆不可训之例,故不从也。 ▼《五代名画补遗》一卷 宋刘道醇撰。所录凡二十四人,盖胡峤先作《梁朝名画录》,此补其遗,凡已见峤书者,不录也。 ▼《宋朝名画评》三卷 宋刘道醇撰。分六门,一曰人物、二曰山水林木、三曰畜兽、四曰花柳翎毛、五曰鬼神、六曰屋木,每门又各分神、妙、能三品。古画之分类记载,自此书始。 ▼《益州名画录》三卷 宋黄休复撰。一名《成都名画记》,所录皆蜀中画手。起唐乾元,讫宋乾德,凡五十八人。以逸、神、妙、能四品分隶,与朱景玄书例同。其移逸品于神品前,则又小异。盖景玄以逸品居三品外,休复以逸品居三品上也。 ▼《图画见闻志》六卷 宋郭若虚撰。盖续张彦远《名画记》而作。所录起于五代,止于宋熙宁七年。分四门:曰叙论、曰纪艺、曰故事拾遗、曰近事。所论多深解画理,故马端临《文献通考》,称为“看画之纲领”。 ▼《林泉高致集》一卷,《山水诀》一卷 宋郭熙撰,其子思续补。熙所撰者,凡四篇,曰山水训、曰画意、曰画诀、曰画题,间有注释,皆思所附。思所续补者二篇:曰画格拾遗,记熙平生真迹;曰画记,述熙在神庙朝宠遇之事。书之前后,又载有王维、李成、荆浩、董羽诸画论,乃元至正中,欧阳必学重刻所附,非其旧也。 ▼《墨池编》六卷 宋朱长文撰。分字学、笔法、杂议、品藻、赞述、宝藏、碑刻、器用八门,又分子目十有九。皆引古人成书而编类之。搜辑颇富,间附论断,亦多典核。 ▼《德隅斋画品》一卷 宋李廌撰。记赵令时家诸画,凡二十二种,各为叙述品题。廌本文士,故词致雅令,虽篇帙寥寥,而波澜意趣,在诸家画品之上。 ▼《画史》一卷 宋米芾撰。举其生平所见所闻诸名画,品题真伪,或间及装褙收藏,或并为考订讹谬。历代赏鉴之家,皆奉为圭臬。 ▼《书史》一卷 宋米芾撰。评论前人墨迹,始自西汉,终于五代。皆以目睹者为断,与《画史》体例小殊。故印章、跋尾及纸绢装褙,俱一一详载。 ▼《宝章待访录》一卷 宋米芾撰。皆记同时士大夫所藏晋、唐墨迹,分目睹、的闻二类,与《书史》互有出入。 ▼《海岳名言》一卷 宋米芾撰。皆论书之语。于古人如欧阳询、徐浩、薛稷、颜真卿、柳公权,于同时如蔡襄、沈辽、黄庭坚、苏轼、蔡京、蔡卞,皆极词诋斥,不免好为高论。然所言运笔布格之法,皆自抒心得,要为直凑单微也。 ▼《宣和画谱》二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王肯堂《笔麈》以为徽宗御撰者,误。前有徽宗御制序,而其文乃臣子之词,亦后人妄改也。以十门分类,收录所载凡二百三十一人,画六千三百九十六轴。据《铁围山丛谈》,书画二谱大抵米芾所鉴别,故其书皆在《博古图》上。 ▼《宣和书谱》二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皆载御府所藏墨迹。终以蔡京、蔡卞、米芾。疑即三人所定也。 ▼《山水纯全集》一卷 宋韩拙撰。原本十篇,今佚其一。拙本宣和画院中人,故持论多主格律。所谓逸情远性超然笔墨之外者,概未之及,然亦一家之法也。 ▼《广川书跋》十卷 宋董逌撰。逌官司业,为张邦昌抚慰太学诸生,人不足道,其赏鉴书画,则至今推之。是编所载,多钟鼎款识,及汉唐碑刻,末亦附宋人数帖,论断考证,多为精核。 ▼《广川画跋》六卷 宋董逌撰。逌《书跋》有刊本,此书则仅辗转传抄。中间考证之文居十之九,与他家画品仅评笔迹者,用意各殊。 ▼《画继》十卷 宋邓椿撰。其曰“画继”者,郭若虚续张彦远之书,自唐会昌元年迄宋熙宁七年,此又续载熙宁以后至乾道三年,故曰“继”也。所录凡二百一十九人。一卷至五卷以人分,凡六类;六卷、七卷以画分,凡八类;八卷记所见名迹;九卷、十卷皆论画之杂说。 ▼《续书谱》一卷 宋姜夔撰。盖续孙过庭《书谱》也。凡二十篇。皆抒所心得。世有两本,一本仅十八篇,次序先后,亦稍异,然十八篇之文并同。 ▼《宝真斋法书赞》二十八卷 宋岳珂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书以所藏墨迹,各系以跋而为之赞。首以帝王,次晋真迹,次唐摹,次唐五代至宋真迹,而终以其祖岳飞之手书。每类之首,有总标、有总赞;诸帖之末,唐以前一帖一赞,宋帖稍多,则连类而赞之。其帖之书体、行款、题记、涂乙,各一一详记。 ▼《书小史》十卷 宋陈思撰。以历代能书之人,详具始末,排比成帙。凡纪一卷,帝王五十一人,传九卷,后妃十人,列女十三人,诸王十人。仓颉至郭忠恕,共四百三十人。 ▼《书苑菁华》二十卷 宋陈思撰。古人论书之语,分体编次,凡三十二类一百六十余篇。亦《墨薮》之类。而所收较为赅博,亦较为芜杂,盖长短各不相掩也。 ▼《书录》三卷,外篇一卷 宋董史撰。皆记宋代书家名氏。上卷帝王,中卷北宋一百十人,下卷南宋四十五人。前人评论,悉采附其人之后。末附外篇,则女子六人也。 ▼《竹谱》十卷 元李衎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凡分四门:曰画竹谱、墨竹谱、竹态谱、竹品谱。于画之程序,竹之种类,无不详尽。非但游艺之资,抑亦博物之助也。 ▼《画鉴》一卷 元汤垕撰。所载诸画,上自三国曹不兴,下至元龚开、陈琳,殿以外国画及杂论。大致以笔迹辨真伪,与米芾《画史》相类,不似董逌《画跋》,一一考证也。 ▼《衍极》二卷 元郑杓撰。原本讹舛,今以《永乐大典》校定。凡五篇,皆述书法之源流。其注为刘有定作,亦颇详悉。 ▼《法书考》八卷 元盛熙明撰。首为书谱,次字源,次笔法,次图诀,次形势,次风神,次工用。次附录印章、跋尾,虽杂取诸书,而颇有持择。其字源一门,所列梵书十六声三十四母、蒙古书四十二母,亦足资考证。盖熙明本色目人,能通六国书也。 ▼《图绘宝鉴》五卷,《续编》一卷 《图绘宝鉴》,元夏文彦撰,采古来能画人名氏,自轩辕迄元代,旁及外国,凡一千五百余人。《续编》,明韩昂撰,所录自洪武迄正德,凡一百七人,而冠以宣宗、宪宗、孝宗三朝御笔。 ▼《书史会要》九卷,《补遗》一卷,《续编》一卷 《书史会要》及《补遗》,明陶宗仪撰。《续编》,朱谋垔撰。宗仪所录能书人,自上古至元,为八卷,末为书法一卷,而附以补遗,今以篇页稍繁,析补遗别为一卷。《续编》所载皆明人,旧列补遗之前,使宗仪书断而为二,今退之置于末焉。 ▼《寓意编》一卷 明都穆撰。记所见书画真赝,及当时收藏名氏,鉴别颇详。后人伪作《铁网珊瑚》,托名于穆,并此书收入,以盈卷帙,原本遂微。今《铁网珊瑚》已考定知为赝作,斥存其目,故仍以此书别著录焉。 ▼《珊瑚木难》八卷 明朱存理撰。载所见书画题跋,其中诗文,世所罕观者,亦备录全篇。每种各系以跋语。大抵文徵明、文嘉、王穉登、王腾程所藏居多。四人皆精于赏鉴,存理又工于考证,故凡所品题,具有根据,非真伪杂糅者比。 ▼《赵氏铁网珊瑚》十八卷 旧本题明朱存理撰。其实乃赵琦美得秦氏、焦氏两家无名氏书画题跋,并为一本,又以所见真迹,补缀而成也。然所载题跋、印记,赏鉴家多引据之,亦不必问定出谁氏矣。 ▼《墨池琐录》四卷 明杨慎撰。皆其论书之语,颇抑颜真卿、米芾,而推赵孟頫为得晋人法。盖各得其性之所近,中亦颇有所考证。 ▼《书诀》一卷 明丰坊撰。《詹氏小辨》称:坊为人逸出法纪外,而书学极博,五体并能,盖工于执笔,故此编论书、评书,皆具有悬解。 ▼《书画跋跋》三卷,《续》三卷 明孙矿撰。王世贞尝作《书画跋》,矿又跋其所跋,故以重文见。义犹之非非国语、反反离骚也。 ▼《绘事微言》四卷 明唐志契撰。所录画家诸论,自南齐谢赫至同时李日华,皆删除芜杂,汰取菁英,持择颇为不苟。其所自论,尤多心解。故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其“颇得六法之蕴”云。 ▼《书法雅言》一卷 明项穆撰。穆为项元汴之子,家藏书画,甲于一时,至今讲赏鉴者,尚以其印识为左验。穆多见真迹,亦工于书,因抒所见为此编,凡十七篇。 ▼《寒山帚谈》二卷,拾遗一卷,附录一卷 明赵宦光撰。宦光《说文长笺》,至为疏陋,惟篆文笔法,则亦有微长。故此书论作篆之法,犹颇可采。其曰“帚谈”,殆敝帚千金之意欤。 ▼《书法离钩》十卷 明潘之淙撰。荟萃论书旧说,以类相从。大旨谓书家之妙,有法而未始有法,无法而未始无法,故取禅家“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之语,以为之名。 ▼《画史会要》五卷 明朱谋垔撰。盖因陶宗仪《书史会要》未及画家,故仿其体例,为此书。编次无法,至以明太祖、宣宗列诸外国之后,殊为乖舛。然宋、金、元、明诸画家姓名不显者,亦颇赖以传。 ▼《郁氏书画题跋记》十二卷,《续记》十二卷 明郁逢庆编。皆但据所见书画,录其题跋,不甚以辨别真赝为事。故罕所折中,或自相违异。然采摭既富,可互资参考者亦多。 ▼《清河书画舫》十二卷 明张丑撰。其以“书画舫”为名,取黄庭坚诗“米芾书画船”语也。其书用《铁网珊瑚》之例,于所见真迹,备录其题跋、印记,有所疑似,亦多辨证。较郁氏《书画题跋记》,为有鉴裁。 ▼《真迹日录》五卷,二集一卷,三集一卷 明张丑撰。是书成于《书画舫》之后,盖据所续见以补所遗。然以二书相较,“初集”复出二十六种,“二集”复出十一种,“三集”复出三种,未喻其故。鲍氏刻本始悉为删汰,惟字句有详略异同者,仍两载焉。 ▼《法书名画见闻表》一卷 明张丑撰。仿《宝章待访录》之例,变而为表,凡分四格。第一格为“时代”,二格为“目睹”,三格为“的闻”,四格总计一代之数,题曰“会计”。 ▼《南阳法书表》一卷,《南阳名画表》一卷 明张丑撰。所列皆韩世能家收藏真迹。二表皆分五格。《法书表》上为时代,次以真书、行书、草书、石刻,分四格。《名画表》亦上为时代,次以释道人物、山水界画、花果鸟兽、虫鱼墨戏,分四格。 ▼《清河书画表》一卷 明张丑撰。记其家累世所藏名迹,以书画时代为经,以世系为纬,分为六格。其高祖元素为一格,其曾伯祖维庆、曾祖子和为一格,其祖约之、叔祖诚之为一格,其父茂实为一格,其兄以绳为一格,丑所自藏为一格。 ▼《珊瑚网》四十八卷 明汪珂玉撰。〔案:《明诗综》作汪砢玉,盖字之误。〕凡书跋、画跋,各二十四卷。皆以题跋居前,论说居后。视《清河书画舫》所收较博,条理亦较清整。惟书跋末附书旨、书品之类,画跋末附画继、画评之类,割裂无绪,挂漏不完,殊属赘疣。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一百卷 康熙四十七年,礼部侍郎孙岳颁等奉敕撰。首论书论画十八卷,次历代帝王书画三卷,次书家画家传三十七卷,次无名氏书画八卷,次御制书画跋一卷,次历代帝王书画跋二卷,次历代书画跋十八卷,次书画辨证三卷,次历代鉴藏十卷。搜罗繁富,巨细靡遗。从来品书、品画之编,未有详备于斯者。允为墨林之巨观。 ▼《秘殿珠林》二十四卷 乾隆九年奉敕撰。考古来画品,以释道自为一门,书品则无所区别。是编始以书画品之涉于仙佛者,自为一书,冠以三朝宸翰,皇上御笔。次历代名迹及印本、刻丝、紬绣之类,次臣工进本,次石刻、木刻、经典、语录、科仪及供奉经像并载焉。 ▼《石渠宝笈》四十四卷 乾隆九年奉敕撰。依贮藏之所,按次编辑,各分书册、画册、书画合册、书卷、画卷、书画合卷、书轴、画轴、书画合轴九类。其笺数、尺寸、款识、印记、题咏、跋尾,与曾邀奎章宝玺者,并一一胪载。凡品评甲乙,悉禀睿裁。是以既博且精,非前代诸谱,循名著录者,所可同日语也。 ▼《读画录》四卷〈补〉 国朝周亮工撰。记明末国初画家凡七十六人,各论其品第及其生平梗概,亦间附以题咏,后列有名无传者六十九人,或欲撰而未成,或以有传无传分甲乙,则莫可考矣。 ▼《庚子销夏记》八卷 国朝孙承泽撰。乃顺治十六年,承泽退居后所作。以所藏书画,各为叙述始末,考证异同。始于四月,成于六月,故以销夏为名。凡书画真迹三卷,石刻四卷,末一卷为寓目记。则诸家所藏,承泽所及见者也。 ▼《书画记》六卷〈补〉 国朝吴其贞撰,录所藏及所见真迹,各为品题,于行款、位置、方幅大小、卷轴长短及印记、纸绢、装褙,一一详述,并注所见年月,惟不录旧人题跋,与郁、张诸家体例小异。 ▼《绘事备考》八卷 国朝王毓贤撰。第一卷为总论,后七卷为历代画家小传。而以相传名迹,附于后。虽皆采旧文,而排纂具有条理。 ▼《书法正传》十卷 国朝冯武撰。武为冯班之从子,传其笔法,晚年馆缪曰芑家,述为此编,论正书之法。前七卷皆采掇旧文,以己意评定;八卷为书家小传;九卷为名迹源流;十卷以班所著《钝吟书要》终焉。后来赵执信等,皆传冯氏之法者也。 ▼《江村销夏录》三卷 国朝高士奇撰。乃其罢归平湖之后,记所见书画。体例略如《铁网珊瑚》,而兼详纸本、绢本及册轴之长短、广狭,较《铁网珊瑚》为详备。其以自作题跋载入,与诸家记书画者亦小有不同。士奇本富收藏,又精鉴别,故所载多为可据。 ▼《式古堂书画汇考》六十卷 国朝卞永誉撰。杂采诸书著录书画,合以所藏,与所见者,共为一编。如《江村销夏录》之类,或全部收入。故不免小有抵牾,而大致终为赅博。 ▼《南宋院画录》八卷 国朝厉鹗撰。院画始于宣和,而其人不尽可考,可考者惟南宋为详。是书首为总述,次列李唐等九十六人,各述其事迹,而以诸书所载真迹、题咏,系于其后。 ▼《六艺之一录》四百六卷,《续编》十二卷 国朝倪涛撰。凡分六集:曰金器款识、曰石刻文字、曰法帖论述、曰古今书体、曰历朝书论、曰历朝书谱。所采摭旧文,不加论断异同,互见者亦两存之。书学之源流正变,莫备于斯。其书世无副本,此四百六卷,皆其手稿,及其妻女所书也。 ▼《小山画谱》二卷 国朝邹一桂撰。专论画花草之法。上卷列八法、四知,八法皆采前人要语,四知则一桂所独得也;次为各花分别,次为配色之法。下卷则古人画说,附胶矾纸绢诸器,而终以洋菊谱;盖一桂尝画是花,蒙皇上赐题,故别为一谱,以志荣也。 ▼《传神祕要》一卷 国朝蒋骥撰。凡分二十七目,于一切布局、取势、运笔、设色,皆抒所心得,较元王绎《写像秘诀》载于《辍耕录》者,所论尤详。 右艺术类书画之属。七十一部,一千七十三卷。 谨案:考论书画之书,著录最夥,有记载姓名,如传记体者;有叙述名品,如目录体者;有讲论笔法者;有书画各为一书者;有书画共为一书者。其中彼此钩贯,难以类分,故统以时代为次。其或兼说古器者,则别入杂家类中。 ▼《琴史》六卷 宋朱长文撰。前五卷载古来能琴者一百五十五人,各为小传;末一卷分十一篇,记琴之制度损益、音调沿革。文词雅赡,而采摭赅博,在所作《墨池编》之上。 ▼《松弦馆琴谱》一卷 明严澄撰。所载凡二十八调,琴家所谓虞山派也。其谱皆有声而无词,其自序引据古义,最为明确。 ▼《琴谱合璧》十八卷 国朝和素撰。因明人所辑《太古遗音》,译以国语。琴谱以声为主,而谐音之妙,无过国书十二字头。故曲折窈杳,无不契律吕之微。 ▼《松风阁琴谱》二卷,附《抒怀操》一卷 国朝程雄撰。冠以指法二篇,乃改定庄臻凤之本。其谱凡十一曲,皆辑诸家旧调,而参以己法。其《抒怀操》一卷,则以士大夫赠答之词,谱入声律者也。所列指法,与古乐一字一弹者,为法迥殊,盖与严澄谱皆后世之琴,非夔、旷以来之琴也。 右艺术类琴谱之属。四部,二十八卷。 谨案:以上所录,皆山人墨客之技,识曲赏音之事也。与熊朋来《瑟谱》、王坦《琴旨》之类,发律吕之微,叶风雅之奏者,截然二事。故熊、王诸书得入经部乐类,而此则仅于有词之谱与无词之谱,各存一部,以见梗概,其他悉不滥收焉。 ▼《学古编》一卷 元吾丘衍撰。原本二卷,今并为一。专为篆刻印章而作。首列三十五举,详述书体正变,及章法镌法;次合用文籍品目,凡四十六条;而附以洗印、印油二法。 ▼《印人传》三卷〈补〉 国朝周亮工撰。亮工喜集印章,工于鉴别,所编赖古堂印谱,为篆刻楷模。此书以谱中诸人各为小传,首载文天祥、海瑞、顾宪成三印及其父、其弟与其友许宰印,次为文彭以下六十九人,附见三人,又不知姓名一人,有名无传者六十一人,其例与《读画录》同。 ▼《印典》八卷 国朝朱象贤撰。是书凡分十二类,皆印章故实。体例颇杂,而征引尚富。 右艺术类篆刻之属。二部,九卷。 ▼《羯鼓录》一卷 唐南卓撰。分前后二录。前录首叙羯鼓形状,次叙玄宗以后诸故赏;后录载宋璟知音事,而附以羯鼓诸宫曲名。 ▼《乐府杂录》一卷 唐段安节撰。首列乐部,次列歌舞俳优,次列乐器,次列乐曲。旧本末附五音二十八调图,今佚其图,惟说存焉。 ▼《玄玄棋经》一卷 宋晏天章撰。凡十三篇。盖以弈通于兵,故仿《孙子》之篇数。于弃取攻守之道,言简而理赅,历代国手,无能出其范围。 ▼《棋诀》一卷 宋刘仲甫撰。凡四篇。后附论棋杂说,即晏天章《棋经》之末篇,仲甫为之注也。 右艺术类杂技之属。四部,四卷。 谨案:《羯鼓录》《乐府杂录》,《新唐书·艺文志》皆入经部乐类,殊为雅郑不分,故今悉改列于艺术类。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