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陶弘景 > 真诰 | 上页 下页 |
卷九 协昌期一 |
|
《经》曰“行事时,北向执隐书而为之”者,谓始学真妙,未涉微远,不解星位之首向,不识玄斗之指建,故当北向执书,以渐求之耳。若既解书意,识星转之随时,自宜随斗所指,按而存步,如此则无有常向,不为皆向北也。夫一切北向,自为始学者耳。恐此将可以意通触类,不足复问邪。〔此答长史咨《飞步经》中,北向执书意也。〕 太上真人步五星之道,以致五星降室,闭气上纲,当先呼五星、星夫人名字,毕,乃越纲蹈星,谓始上纲,便顿住呼名字,呼名字毕,乃越纲蹈星耳。若每至星上,得复重心呼所至星处之名字,益其佳也。若其烦重难常,但可按旧而行耳。昔郁沙公、北里子、长陵老人,皆按此法而得升天,不以烦难为辞也。所谓治生者矣。商贩之汲汲,岂惮险难哉,所期唯钱货而已耳。若使求道者常如贾贩之用心,亦有何不得仙耶?但惜初学者皆言专心尽勤至而后渐懈,纵有亦似车之将,故而百节缓落,又似负重之牛,造远足蹇。夫学者之所患,而为得者之所笑,皆如此辈事耳。苟能心研《内镜》者,是为感发乎神,将有灵人发子之蒙,携辰景之舆矣。 〔此答咨步五星法也。《经图》唯言随纲往还,又有一法云“越纲蹈星”,今即是诀此事也。奖戒之言,实为切至。〕 五星图布常向南也。以太白位在西,岁星位在东,按而施之。所以尔者,五星隐伏,纵横无常,不如北斗列象恒在,故一以定位于五方,不得随星之所在也。〔此答咨施安五星图也。经中无旨诀,所以宜问。〕三八景二十四神,以次念之,亦可一时顿存三八,亦可平旦存上景,日中存中景,夜半存下景,在人意为之也。若外身幽岩,屏绝人事,内念神关,摄真纳气,将可平旦顿存三八景,二时又各重存一景,益当佳也。但人间多事,此烦难常行耳。事不得常,为益自薄。西城王君,桐柏上真,皆按此道也。按《苞玄玉箓白简青经》云:“不存二十四神,不知三八景名字者,不得为太平民,亦不得为后圣之臣。” 〔此答咨《二十四神经》中修存之意,亦是秘诀。右此四诀事,今有长史所写本,不知此因杨咨何真。若非东卿,则紫微南真也。〕 太上真人撰所施行秘要。 〔长史写本,有题如此。此犹是众真授说,经中所可修用,还童反白诸要事,令长史施行之耳,非《成事》一卷经也。〕 《太素丹景经》曰:“一面之上,常欲得两手摩拭之使热,高下随形,皆使极匝,令人面有光泽,皱斑不生。行之五年,色如少女,所谓山川通气,常盈不没。” 先当摩切两掌令热,然后以拭两目,毕,又顺手摩发,如理栉之状,两臂亦更互以手摩之,使发不白,脉不浮外。 右一条,出《丹景经》中卷。〔此经未出世,是下真品目。〕 《大洞真经精景按摩篇》曰:“卧起当平炁正坐,先叉两手,乃度以掩项后,因仰面视上,举项,使项与两手争,为之三四止,使人精和血通,风气不入。能久行之,不死不病。毕,又屈动身体,申手四极,反张侧掣,宣揺百关,为之各三。此当口诀。〔此运动应有次第法用,故须口诀,盖亦熊经鸟伸之术也。〕卧起,先以手巾若厚帛拭项中四面及耳后,使圆匝热温温然也。顺发摩项,若理栉之无数也。良久,摩两手以治面目。久行之,使人目明而邪气不干,形体不垢腻生秽也。都毕,乃咽液二十过,以导内液。” 右一条,出《大洞精景经》上卷。〔亦未出世,非三品目。〕 《消魔上灵经》曰:“若体中不宁,当反舌塞喉,漱漏咽液亦无数,须臾,不宁之痾自即除也。当时亦当觉体中宽软也。” 右一条,出《消魔上灵叙》中。〔亦未出世,非三品目,应是《智慧》七卷中事。〕 右前三条,不显谁之所授。 《消魔经》上篇曰:“耳欲得数按抑其左右,亦令无数,令人聪彻,所谓营治城郭,名书皇籍。”又曰:“鼻亦欲得按其左右,唯令数,令人炁平,所谓灌溉中岳,名书帝箓。” 右此二条法,方丈台昭灵李夫人出用。〔此云《消魔上篇》,亦应同是前限。〕 《太上箓渟发华经》上按摩法:常以生气时咽液二七过,毕,按体所痛处,向王而祝曰:“左玄右玄,三神合真。左黄右黄,六华相当。风气恶疫,伏匿四方。玉液流泽,上下宣通。内遣水火,外辟不祥。长生飞仙,身常体强。”毕,又咽液二七过。常如此,则无疾。又当急按所痛处二十一过。右一条沧浪云林宫右英王夫人所出。〔《箓渟经》亦未出世,非“三品”目。〕 《丹字紫书三五顺行经》曰:“坐常欲闭目内视,存见五藏肠胃,久行之,自得分明了了也。”〔此经中真品目。〕 《石景赤字经》曰:“常能以手掩口鼻,临目微炁,久许时,手中生液,追以摩面目。常行之,使人体香。”〔此经非三品目〕 《紫度炎光内视中方》曰:“常欲闭目而卧,安身微气,使如卧状,令傍人不觉也。乃内视远听四方,令我耳目注万里之外。久行之,亦自见万里之外事,精心为之,乃见百万里之外事也。又耳中亦恒闻金玉之音,丝竹之声,此妙法也。四方者,总其言耳。当先起一方而内注视听,初为之,实无彷佛,久久诚自入妙。”〔此经下真品目〕 《太上天关三经》曰:“常欲以手按目近鼻之两眦,闭炁为之,炁通辄止,吐而复始。恒行之,眼能洞观。”〔此经下真品目云《天关三图》,疑阙“图”字。〕 右四条,玄师所敕用。〔“玄师”,即南真夫人。此四经并未出世。〕 清灵真人说宝神经 〔长史写本,亦题如此。此指是前一事之目耳。其后并众真杂说,标题有前后之异,犹是真诰之例。今人皆别呼《宝神经》,《宝神经》岂得下教耶?此唯是一片钞耳。〕 夫注心道真,玄想灵人,冥冥者亦具监其意也。若外难未披,假咏兼存,实复未能回西榆之年,还发玄童矣。苟躭玄笃也,志之勤也,纵令牙凋面皱,顶生素华者,我道能变之为婴,在须臾之间耳。但问志之何如尔,老少之学无所在也,吾往即其人也。 〔说此诸事,皆是令告长史也。〕 求道要先令目清耳聪,为事主也。且耳目是寻真之梯级,综灵之门户,得失系之而立,存亡须之而办也。今钞径相示,可施用也。〔此谓《宝神经》中要径之事,故云“钞径”。〕 道曰:“常以手按两眉后小穴中三九过,又以手心及指摩两目权上,以手旋耳行三十过,摩唯令数,无时节也。毕,辄以手逆乘额上三九过,从眉中始,上行入发际中,口傍咽液,多少无数也。如此常行,目自清明,一年可夜书。亦可于人中密为之,勿语其状。” 眉后小穴中为上元六合之府,主化生眼晖,和莹精光,长珠彻童,保炼目神,是真人坐起之上道,一名曰《真人常居内经》。真谚曰:“子欲夜书,当修常居矣。”真人所以能旁观四达,使八霞照朗者,实常居之数明也。 目下权上,是决明保室归婴至道。以手旋耳行者,采明映之术也。旋于是理开血散,皱兆不生,目华玄照,和精神盈矣。夫人之将老,鲜不先始于耳目也。又老形之兆,亦发始于目际之左右也。以手乘额上,内存赤子,日月双明,上元欢喜,三九始眉,数毕乃止。此谓手朝三元,固脑坚发之道也。头四面以两手乘之,顺发就结,唯令多也。于是头血流散,风湿不凝。 都毕,以手按目四眦二九过,觉令见光分明,是检眼神之道。久为之,得见百灵。 〔凡修行此道,及卷中诸杂事,并甚有节度,悉以别撰在《登真隐诀》中,今不可备皆注释。〕 勤而行之,使手不离面乃佳。已成真人,犹不废也。欲行此道,皆盟金为誓,金之多少,在人尽诚而设耳,不徒尔苟行而已。真官曰:“欲闻起居,金为盟书,谓非其人而不传授也。此道出《太上宝神经》中,此经初不下传于世也。当来为真人者,时有得者,反白之要,事尽于此。”〔盟信既定,无科,谓受此宜用金镮二双。〕 紫微夫人喻书如左: 〔紫微是承裴君说《宝神经》毕,仍复更接论宝神事。如此,则裴所说亦同此夕。〕 夜卧觉,常更叩齿九通,咽液九过。毕,以手按鼻之边,左右上下数十过,微咒曰:“太上四明,九门发精。耳目玄彻,通真达灵。天中玄台,流炁调平。骄女云仪,眼童英明。华聪晃朗,百度眇清。保和上元,徘徊九城。五藏植根,耳目自生。天台郁素,柱梁不倾。七魄澡炼,三魂安宁。赤子携景,辄与我并。有敢掩我耳目,太上当摧以流铃。万凶消灭,所愿必成。日月守门,心藏五星。真皇所祝,群响敬听。”卧觉辄按祝如此,勿失一卧也。真道虽成,如我辈故常行之也。但不复卧,自坐为之耳。此《太上宝神经》中祝辞上道也。令人耳目聪明,强识豁朗,鼻中调平,不垂津洟,四响八彻,面有童颜,制魂录魄,却辟千魔,七孔分流,色如素华。真人起居之妙道也。所以名起居者,“常行之故也。”毕,又咽液九过,摩拭面目,令少热,以为常,每欲数也。兴宁三年岁在乙丑六月二十三日夜,喻书此。其夕先共道诸人多有耳目不聪明者,欲启乞此法,即夜有降者,即仍见喻也。〔此杨君自记也。长史年出六十,耳目欲损,故特咨请。杨不欲指斥,托云“诸人”耳。〕又告云:“道士耳重者,行黄赤炁,失节度也,不可不慎。”〔此盖指戒长史也。〕 右一条,清灵言。 栉头理发欲得多过,通流血气,散风湿也。数易栉,更番用之也,亦可不须解发也。 右一条,紫微夫人言。 《太极绿经》曰:理发欲向王地,既栉发之始,而微祝曰:“泥丸玄华,保精长存。左为隐月,右为日根。六合清錬,百神受恩。”祝毕,咽液三过。能常行之,发不落而日生。常数易栉,栉之取多而不使痛,亦可令侍者栉取多也。于是血液不滞,发根常坚。 右一条,安九华所告令施用。〔此二条皆驻白止落之事,亦是令答示长史也。〕 紫微夫人喻曰:“披华盖之侧,延和天真,入山涧之谷,填天山之源,则虚灵可见,万鬼灭身。所谓仰和天真,俯按山源也。”〔华盖,一名华庭也。〕 天真是两眉之间,眉之角也。山源是鼻下人中之本侧,在鼻下小入谷中也。华庭在两眉之下,是彻视之津梁。天真是引灵之上房。旦中暮恒咽液三九过,急以手三九阴按之以为常,令致灵彻视,杜遏万邪之道也。一日三过行耳。〔紫微夫人言:人有卒病垂死者,世中凡医唯知针人中,不知针山源谷中,此大谬也。本注从此注起,是杨接长史书也。〕按而祝曰:“开通天庭,使我长生。彻视万里,魂魄返婴。灭鬼却魔,来致千灵。上升太上,与日合并。得补真人,列象玄名。”楚庄公时,〔此即春秋时楚庄王也。〕市长宋来子恒洒扫一市,久时有一乞食公入市,经日乞,恒歌曰:“天庭发双华,山源彰阴邪。清晨按天马,来诣太真家。”真人无那隐,又以灭百魔,恒歌此乞食,一市人无解歌者,独来子忽悟,疑是仙人,然故未解其歌耳。乃遂师此乞食公,弃官追逐,积十三年,此公遂授以中仙之道。来子今在中岳。乞食公者,西岳真人冯延寿也,周宣王时史官也。手为天马,鼻下为山源。 六月二十七日夜,喻书此。〔杨接书讫此。〕 云林王夫人曰:仙真之道,以耳目为主,淫色则目闇,广忧则耳闭,此二病从中来而外奔也,非复有他矣。今令人聪明益易耳,但不为之者,行之难。欲得上通彻映,旁观鬼神,当洗心绝念,放弃流淫,所谓严其始矣。夜卧先急闭目东向,以手大指后掌,各左右按拭目就耳门,使两掌俱交会于项中三九过,存目中当有紫青绛三色气出目前,此是内按三素云以灌合童子也。阴祝曰:“眼童三云,两目真君,英明注精,开通清神。太玄云仪,灵骄翩翩。保利双阙,启彻九门。百节应响,朝液泥丸。身升玉宫,列为上真。”凡四十八字。祝毕,咽液五十过,毕,乃开目以为常。坐起可行之,不必夜也,要以生炁时。一年许,耳目便精明,久为之,彻视千里,罗映神灵,听于绝响者也。此亦“真仙之高道,不但明目开耳而已。” 夫欲学道者,皆当不欲令人知见所闻,每事尽尔。太上宫中歌曰:“手把八云气,英明守二童。太真握明镜,鉴合日月锋。云仪拂高阙,开括泥丸宫。万响入百关,骄女坐玄房。愈行愈鲜盛,英灵自尔通。”此歌正言耳目之经也,我沧浪方丈仙人常宝而为也。此道出太上四明玉经中,传行以青金为誓,然后乃施行耳。〔右此并是右英夫人受令告长史也。又用盟信,兼有青帛,令亦宜依准立格,乃得受传耳。谓青帛二十尺,金镮二双,此四明玉经三品元目也。〕闭炁拜静,百鬼畏惮,功曹可见与语,谓久行之耳。 七月二日,南岳夫人喻。 烧香时,勿反顾,忤真炁,致邪应也。 入静户,先前使人通达上闻。 临食上勿道死事。洗澡时常存六丁,令人所向如愿。理发欲向王地,既栉发之初,而微咒曰:“泥丸玄华,保精长存。右为隐月,左为日根。六合清炼,百神受恩。”祝毕,咽液三过。 〔此一条犹是安妃所说无异,但不知何者前后耳。按以日月推,此则是“后”也。〕 右四条,南岳夫人喻。 《正一平经》曰:“闭气拜静,使百鬼畏惮,功曹使者龙虎君可见与语,谓能精心久行之耳。” 〔泰清家有正一平炁,今此悉载拜静众事,必应是《泰清经》,恐脱“炁”字也。〕 又曰:“烧香时勿反顾,反顾则忤真炁,使致邪应也。”又曰:“入静户,先前右足著前,后进左足,令与右足齐,毕,乃趍行如故,使人陈启,通达上闻。” 又曰:“临食上,勿道死事,勿露食物,来众邪炁。” 又曰:“数澡洗,每至甲子当沐,不尔,当以几月旦,使人通灵。浴不患数,患人不能耳。荡炼尸臭,而真炁来入,右玄师所敕使施用。” 〔右六条与前所说大同小异者,是受旨时略记,今更详记写此,并益后二条,以示长史也。〕 右十条,并长史写。 服仙药,常向本命,服毕,勿道死丧凶事,犯胎伤神,徒服无益。 东卿司命君。〔此一条本在《受明堂玄真法》后。〕 右一条,杨书。 《太上九变十化易新经》曰:“若履淹秽及诸不静处,当洗澡浴,与解形以除之。” 其法用竹叶十两,桃皮削取白四两,以清水一斛二斗,于釜中煮之,令一沸出,适寒温以浴形,即万淹消除也。既以除淹,又辟湿痹疮痒之疾。且竹虚素而内白,桃即却邪而折秽,故用此二物,以消形中之滓浊也。天人下游既反,未曾不用此水以自荡也。至于世间符水祝漱外舍之近术,皆莫比于此方也。若浴者益佳,但不用此水以沐耳。炼尸之素浆,正宜以浴耳,真奇秘也。 〔下真品目有“九化十变”,疑此目是例言也。〕 紫微王夫人所敕用。 右一条,长史写。 受洞诀,施行太丹隐书,存三元洞房者,常月月朝太素三元君,以正月九日、二月八日、三月七日、四月六日、五月五日、六月四日、七月三日、八月二日、九月一日、十月十日、十一月十一日、十二月十二日夜,于寝静之室,北向六再拜讫,稽首跪曰:“谨启太上太道高虚玉晨太素紫宫八灵三元君、中央黄老无英白元太帝、五老高真上仙、太极皇精三皇君、大洞三景弟子某,谨以吉日之夜,天关九开之间,上闻太上玉皇真君,乞得长生世上,寿无亿年,时乘黄晨,缘盖龙辕,上诣紫庭,役使万神,侍卫四明。”毕,勿令人知也。 右《四朝太素三元君法》,以吉日夜半时。 此一条,掾写。 太上大道玉晨君,常以正月四日、二月八日、三月十五日、四月八日、五月九日、六月六日、七月七日、八月八日、九月九日、十月五日、十一月三日、十二月十二日,登玉霄琳房,四眄天下有志节远游之心者。子至其日平旦日出时,北向再拜,亦可于静中也,自陈本怀所愿,毕,因咽液三十六过。〔长史写〕 东海青童君,常以丁卯日登方诸东华台四望,子以此日常可向日再拜,日出行之,可因此以服日精。〔又掾写〕 右紫虚元君所出。 〔右此三事,并上学隐朝之法,其经并不显世,故南真出之,亦是令长史遵用也。〕 右三条,有长史掾共书,同在一纸上。 常以二月二日、三月三日、八月八日、九月九日、十月十日夜,于寝室存思洞中诀事,而独处不眠者,吉也。其夕卫经玉童玉女,将太极典禁真人,来于空中而察子也。是其夜常烧香精苦,有如所待者也。坐卧存思,或读书念真,在意为之,唯不可以其夕施他事,非求道之方耳。若兼慎于其日益善,匪唯守夜矣。受《洞诀》之始,常当修此,好以为意也。 数遇恶梦者,一曰魄妖,二曰心试,三曰尸贼,厌消之方也。若梦觉,以左手蹑人中二七过,琢齿二七遍,微祝曰:“大洞真玄,张炼三魂。第一魂速守七魄,第二魂速守泥丸,第三魂受心节度,速启太上三元君,向遇不祥之梦,是七魄游尸来协万邪之源,急召桃康护命,上告帝君,五老九真,皆守体门,黄阁神师,紫户将军,把钺揺铃,消灭恶津,反凶成吉,生死无缘。”毕,若又卧,必护吉应,而造为恶梦之气,则受闭于三关之下也。三年之后,唯神感旨应,乃有梦也。梦皆如见将来之明审也,略无复恶占不祥之想矣。〔长史作“恶”字,皆酉下“心”,其义与西下心亦同,但谓西方金炁之心刚恶也。〕若夜遇善梦,吉应好梦而心中自以为佳,则吉感也。卧觉,当摩目二七,叩齿二七遍,而微咒曰:“太上高精,三帝丹灵,绛宫明彻,吉感告情。三元柔魄,天皇授经,所向谐合,飞仙上清,常与玉真,俱会紫庭。”毕,此大洞秘诀,以传于始涉津流者矣。 〔右此三事,亦是洞房太丹家事,真经亦未显世。今世中经乃粗有其事,皆增损不同。〕 右三条,有长史写。 ![]() ![]() 已上符,本朱画。 明堂内经开心辟妄符,王君撰用。开日旦向王朱书,再拜服之。祝曰:“五神开心,彻听绝音。三魂摄精,尽守丹心。使我勿妄,五藏远寻。”拜毕祝,祝毕乃服。服毕,咽液五过,叩齿五通,勿令人见。〔两“妄”字谓皆应作“忘。”〕若不用开日,以月旦、月十五日、二十七日,一月三服,一年便验,秘术也。 右符及此三条,有长史、掾写两本。掾,朱书。 东卿司命曰:“先师王君,昔见授太上明堂玄真上经,清斋休粮,存日月在口中,昼存日,夜存月,令大如环。日赤色,有紫光九芒,月黄色,有白光十芒。存咽服光芒之液,常密行之无数。若不修存之时,令日月还住面明堂中,日居左,月居右,令二景与目童合炁相通也。此道以摄运生精,理和魂神,六丁奉侍,天兵卫护,此上真道也。太上玄真经,先盟而后行,行之然后可闻玉佩金珰之道耳。季伟昔长斋三年,始诚竭单思,乃能得之,于是神光映身,然后受书耳。此玄真之道,要而不烦,吾常宝秘,藏之囊肘,故以相示,有慎密者也。明堂玄真自有经,经亦少耳。大都口诀,正如此而行之。伟昔亦不得经,但按此而行,始乃得经耳。尔欲得,可就伟取。玉佩隐书,非伟所见耳。” 夜行及冥卧,心中恐者,存日月还入明堂中,须臾百邪自灭。山居恒尔,此为佳。 〔右此是说“玄真经存”之法,其大经在《茅传》中。〕 右三条,杨书。 《太虚真人南岳赤君内法》曰:以月五日夜半时,存日象在心中,日从口入也。使照一心之内,与日共光相合会。毕,当觉心暖,霞晖映验。良久,乃祝曰:“大明育精,内炼丹心。光晖合映,神真来寻。”毕,咽液九过。到十五日、二十五日、二十九日,复作如上。使人开明聪察,百关鲜彻,面有玉光,体有金泽。行之十五年,太一遣宝车来迎,上登太霄。行之务欲数,不必此数日作也。 右一条,出《太上消魔经》中。〔此经亦未出世。〕 右一条,长史写。 东华真人服日月之象上法 男服日象,女服月象,日一不废,使人聪明朗彻,五藏生华,魂魄制炼,六府安和,长生不死之道。日月〔此两字是摹真本朱书〕(胡案:“日”“月”两字外带圆圈。) 右,书日月象法,亦可圆书日也。 右此二法,不审是何真所受。 右一条,杨书。 汉孝明皇帝梦见神人,身长丈六,项生圆光,飞在殿前,欣然悦之。遍问朝廷。通人傅毅对曰:“臣闻天竺国有得道者,号曰佛,传闻能飞行,身有白光,殆其神乎?”帝乃悟,即遣使者张骞、羽林郎秦景、博士王遵等十四人之大月氏国,采写佛经四十二章,秘兰台石室第十四。即时起洛阳城西门外道北立佛寺,又于南宫清凉台作佛形像及鬼子母图。帝感非常,先造寿陵,亦于殿上作佛象。是时国丰民安,远夷慕化,愿为臣妾。佛像来中国,始自明帝时耳。 〔此说粗与外书同,而长安中似久已有佛,裴君即是其事。且佛法乃与天竺罽宾,而月氏无有,与此为异。今既欲说小方诸奉佛,故先宜叙此也。按张骞非前汉者,或姓名同耳。傅毅字仲武,见《汉书》。秦景、王遵等不显。此寺名白马寺,明帝乃葬显节陵,此云寿陵者,汉诸帝在位时,皆预造寿陵,犹今世人作寿塜,非陵名也。外书记亦云:“遣侍中张堪,或云郎中张愔,并往天竺,写致经象,并沙门来至。”又恐今此说未必是真受,犹可杨君疏旧语耳。但真经诰中,自函有论及佛事也。〕 方诸正四方,故谓之方诸。一面长一千三百里,四面合五千二百里,上高九千丈,有长明太山、夜月高丘,各周回四百里,小小山川如此间耳。但草木多茂蔚,而华实多蒨粲,饶不死草、甘泉水,所在有之,饮食者不死。青君宫在东华山上,方二百里中,尽天仙上真宫室也。金玉琼瑶,杂为栋宇。又有玄寒山,山上别为外宫,宫室周二百里。中方诸东西面又各有小方诸,去大方诸三千里。小方诸亦方,面各三百里,周回一千二百里。亦各别有青君宫室,又特多中仙人及灵鸟灵兽辈。大方诸对会稽之东南,小看去会稽岸七万里,东北看则有汤谷建木乡,又去方诸六万里。 〔方诸是乙地,汤谷是甲地,则自寅至辰十万里,方五隅七言之,邪角十四万里,故去会稽七万里也。〕 大方诸之西,小方诸上,多有奉佛道者。有浮图,以金玉镂之,或有高百丈者,数十层楼也。其上人尽孝顺而不死,是食不死草所致也。皆服五星精,读夏归藏经,用之以飞行。 〔按:夏曰连山,殷曰《归藏》,与此不同。依如三弟子,虽奉佛道,不作比丘形服,世人谓在家真菩萨耳。〕 大方诸之东,小方诸上,多奇灵宝物,有白玉酒、金浆汧。青君畜积天宝之器物,尽在于此。亦多有仙人,食不死草,饮此酒浆,身作金玉色泽。常多吹九灵箫,以自娱乐,能吹箫者闻四十里。箫有三十孔,竹长二三尺。九箫同唱,百兽抃儛,凤凰数十来至,和箫声。 大方诸宫,青君常治处也。其上人皆天真高仙,太极公卿诸司命所在也。有服日月芒法,虽已得道为真,犹故服之。〔霍山赤城亦为司命之府,唯太元真人南岳夫人在焉。李仲甫在西方,韩众在南方,余三十一司命皆在东华,青童为太司命总统故也。杨君亦云“东轸执事”,不知当在第几位耳。〕直存心中有象,大如钱,在心中,赤色。又存日有九芒,从心中上出喉至齿间,而徊还胃中。如此良久,临目见心胃中分明,乃吐气潄液三十九过止。一日三为之。行之一年,疾病除,五年身有光彩,十八年必得道,行日中无影,辟百鬼千恶灾气。恒存日在心,月在泥丸中。夜服月华如服日法。存月十芒,白色,从脑中下入喉,芒亦不出齿间而回入胃。 右此方诸真人法,出《大智慧经》上中篇,常能用之,保见太平。〔此即应是《消魔智慧》七篇之限也。〕 右,南极夫人所告。 行此“日在心,月在泥丸”之道,谓省易可得旨行,无中废绝者也。除身三尸百疾千恶,炼魂制魄之道也。日月常照形中,则鬼无藏形。青君今故行之,吾则其人也。今以告子,子脱可密示有心者耳。行此道,亦不妨行宝书所服日月法也,兼行益善善也。仙人一日一夕行千事,初不觉劳,明勤道之至,生不可失矣。〔宝书日月,即谓《紫文》所用者。〕右西城王君告。〔此并告杨君,令以示诸许也。〕 为道当如射箭,箭直往不顾,乃能得造堋的。操志入山,唯往勿疑,乃获至真。 玄清告。 〔按南极、西城、玄清二高真,未当有余降受,唯戒及诗各一条耳,不审此当是何时所喻。〕 右八条,并杨书。 行此四道,按玉玄上法,一年便惊视听,自可勤之,举之无疑。〔中君此事失前纸,不知是何法也。〕 太极真人云:“读《道德经》五千文万遍,则云驾来迎。”万遍毕,未去者,一月二读之耳,须云驾至而去。 右二条,某书。 山世远受孟先生法,暮卧,先读《黄庭内景经》一过乃眠,使人魂魄自制炼。恒行此二十一年,亦仙矣。是为合万过,夕得三四过乃佳。北岳蒋夫人云:“读此经亦使人无病,是不死之道也。”〔此一十一年,夕一过不得万遍。“一”恐应为“七”,或为“八”字。不尔,夕则二三过耳。〕存五星,当谨按《八素》,以王星为始,存以生气时。若不王星先出者,故宜不先存王也。至于视星,入室任意耳,唯以勤感为上耳,亦不必须都见星,然后速通也,视之亦审耳。 清灵君告。 存思要法,当觉目睹五星于方面,并乘芒而下行我然后依王星下而存王星,但吞咽一芒。毕,又当镇星下,又存镇星。良久,总五星各一芒,使俱入口而咽之,如镇星星过数也。〔此一事异法,经中无此说。〕 若顿存五星,自当依常法,不心存对星下也。〔依此言,则后是单修法也。〕 六月一日夜,青灵真人言。〔右四条,杨书。“青”当为“清”也。〕 日中五帝字曰:“日魂珠景,昭韬绿映,回霞赤童,玄炎飙象。”凡十六字。此是金阙圣君采服飞根之道,昔受之于太微天帝君,一名赤丹金精石景水母玉胞之经。右英云:“珠圆会,晖韬绿凝。日霞焕明,赤童秉灵。玄炎散光,飙象郁清。此日之势也,神之威也。” 〔此说按紫文曰“日魂事,义旨不正,可领”。〕 右二条,某书。 “扶晨始晖生,紫云映玄阿。焕洞圆光蔚,晃朗濯耀罗。眇眇灵景元,森洒空清华。九天馆玉宾,金房烟霄歌。”右《大洞真经》中篇,今钞数行。〔今《洞经》亦有此四句。〕 外国呼日为“濯耀罗”,方诸真人呼日为“圆罗曜。”梦见此濯耀罗者,日之应也。紫云中人者,胎宫神也,玄真之道矣。日德荫泽,长生之象。紫云罔晨,魂魄安也。身康神宁,从此始矣。 辞四通已呈,意气安和。〔此杨君自与长史书语耳。〕 右英疏《大洞真经》言,以释“梦濯耀罗”之义也,如别。〔此亦自语也。长史梦事不显。〕 右四条,杨书。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